分享

从心理学角度谈科学的学习方法

 江山携手 2015-10-31

【来源 优胜教育 

对于学习,很多同学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整天都在学习,可成绩却上不来?为什么上完课之后,老师讲过的知识我都记住了,可到了第二天,回想老师前一天讲过的知识大多都给忘了呢?还有的同学回到家,赶忙做作业,一遇问题,赶紧翻书,看一眼书中的例题,然后继续做。就这样,看看书做做作业,总算把作业做完了,他就觉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做作业的习惯好吗?有效吗?研究表明:学习的成功不仅要靠能力和勤奋,也要靠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一是缺乏明确的目标;二是不会科学地使用时间,不会科学地用脑。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学习内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初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级,同样的时间,有的同学能比其他同学更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他们的智力因素基本相同;也有一些学习刻苦的所谓聪明的学生,成绩却不好,根本原因都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呢?我觉得只有掌握一定心理学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主动地去学习,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根据这一规律,我总结出七步学习策略,具体讲解如下:

第一步:预习可以不求甚解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预习时,对知识进行了独立思考,它可以帮助大家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了解哪里不懂,从而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培养自学能力,巩固对知识的记忆。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中激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形成期待老师解疑的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预习不用太细,只要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课就可以了。主要是了解下节课老师要讲的主要内容,清楚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弄懂的,同时,不同学科要采用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预习重点。比如,语文课首先要排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等,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及公式的理解上。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先粗读,再细读,理清哪些内容理解了,哪些还似懂非懂,哪些根本不懂,并分别标出,或记在本子上。

第二步:认真听课 

听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一堂40分钟的课,可以学到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可是,有些学生上课非常认真听讲,但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呢?主要是没掌握听课的要领。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从头到尾记下来,再还给老师,这是许多学生的听课症状,愿望好,但不科学。

第三步:课后两分钟回忆 

因为不理解的东西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理科的一些方法,但并不是说不理解就不能记忆,许多事件是在频繁的执行中才理解的。很多学生希望自己学习的东西永远不忘,终生受用。可事实上却偏偏要出现遗忘。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大脑没有先天的毛病或后天的创伤,人们记忆能力上就没有显著的质的差别,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更是如此。如果知道了遗忘规律和原因,同遗忘作斗争,那么不希望遗忘的东西就一定会不遗忘或少遗忘,记忆也会保持得正确而持久。影响遗忘的因素较多,比如对一事物的专一会造成对其他事物的遗忘,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也会发生遗忘。那人的遗忘有什么规律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研究记忆而著称,他在大量的实验中发现:遗忘的进程速度是不平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记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速度非常快,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变得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此研究成果带有普遍性。所以,制服遗忘的唯一武器是复习。就我自己的经验看,我觉得大家最好在一节课后,先不出去,利用短暂的1--2分钟时间,立即回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在回忆时有想不起来的地方,就马上翻看一下书或笔记,看后再接着回忆,这样记忆才深刻,效果才好。这好比是一堵墙,在坍塌之前就开始修补,总比全部坍塌之后再修补省事得多。

第四步:做作业前复习一遍 

许多同学经常是拿起题就做作业,一遇到困难,才想起翻书、查笔记,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科学的作法是做作业前先复习一遍,把课上的内容弄懂后,再做作业。这步是第三步的延续,是对已学过知识的温习、巩固及延伸。在复习方式的运用上,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第五步:做作业

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习效果的过程。如果顺利,说明对所学知识掌握得较好,同时还会产生一种成 就感,增强自信心;反之,说明你这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应找到原因,立即纠正。在做作业时,一定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不仅使所学知识得以理解、巩固和应用,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假如盲目地做作业,甚至抄袭,它的价值便荡然无存。科学做作业的 方法应该是以下四步:

1.仔细审题:弄清“是什么”。查明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 要求解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并保持清晰的 印象。有些同学在做作业时忽略审题,对审题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在题意尚未理解、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尚未分析清楚之前就试图解题,胡乱猜想,盲目尝试;还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审题,但不仔细,对题分析不全面、不深入,进而遗漏了隐蔽却重要的条件。这样做不利于审清题意。审题时,一要通读全题,把整个题目的含义连贯起来,如果读一遍未形成清晰的印象,可以再读几遍。然后,要注意题目中的 特定语言,挖掘隐含条件,如:增加了与增加到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要仔细辨别。

2.思考解题途径: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办?”在审题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题目要考查的是这门课程中的哪部分知识。用它分析整体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分析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在这种思考中仍不得其解,最好迅速的回忆一下这门学科的几大块内容,哪些内容和这个题目相联系。总之,只要迅速地捕捉到题目与自己头脑中关于 这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联系,就能找到解题的基本途径。

3.独立解题:要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不要急于问,要多想想,如果经长时间仍不能解决,再请教,在得到指点后, 要认真思考症结所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果分析思考再好,但在最终完成答案时却出现了错误和遗漏,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在解题过程中认真、细致、全面的好习惯,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是这个道理。同时,还要培养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做作业时,根据题量,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并尽量在你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没有时间观念的解题能力不能转化成考试能力。

4.检查修改:就是“怎么样?”不论是平时作业还是训练、考试,做完题后,从头到尾仔细检查,看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检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了作业。

按上述步骤完成作业开始会有一些不习惯,并且解题速度较慢,但如果坚持反复训练,形成科学的思考和解题习惯,你做作业和解题的能力和速度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六步:评价 

评价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变化进行估价的过程,它可以给大家提供反馈,有助于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知识的自我完善。如,某次考试成绩好,就想想是试题容易,还是自己平时学习的各环节都很扎实;成绩低,找一找客观上有什么原因,主观上有什么原因,通过评价可以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弥补措施,还可以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所在和学习进步的情况,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发放回来的作业、试卷和习题都是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信息来源。如果大家能对它们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待错题能追根求源,弄通弄懂,以后就会很少再发生这样的错误。因为错题所涉及的往往是自己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如能对症下药,弥补知识欠缺,自然能使知识不断完善,成绩自然也会提高。所以,最好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次作业和考试中答错的题,有条理地记在这个本子上,内容包括题目,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最好有错误原因。同时,错题本要精致一些,这样在复习时你也喜欢看,要保管好此本,当集中复习或考试前,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可以拿出来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复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分阶段复习 

我国心理学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记忆一个有意义的材料后, 3--7天内遗忘最快,一周以后遗忘就减缓下来,在学习一个材料后, 间隔分别为一天、三天、六天的情况下,学习效果以一天为最佳。越是年龄小的人,就越要及时复习,时间稍长就容易遗忘。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采用重复学习方法对巩固记忆特别重要。从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需要经过四次复习:第一次,学习达到理解并 记住后24小时内,只要复习一下,就能最大限度地补偿最初记忆痕迹的衰退。第二次,在第一次复习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一次,这就 能长时间地稳定记忆。第三次,在第二次复习一个月后再复习一次, 可以不断强化记忆。第四次,在第一次复习六个月后再复习一次,大 部分内容将永远记录在记忆中。应用这种阶段性复习,可大大降低遗忘的速度。有的同学会想,不断地学习就会花费很多复习时间,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假设你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并为此制定一套复习计划,对于你的所学,至少要复习四次,24小时之内是第一次复习,一个星期进行第二次复习,一个月进行第三次复习,六个月进行第四次复习。学习一个小时所用的复习时间并不多。实践证明:复习一天前的内容,可能只需3--5分钟,复习一周前的内容,可能只需2--3分钟,复习一个月前的内容, 也只需2--3分钟,复习6个月前的内容,也只需2--3分钟。这样, 如果你一天学习1个小时,最多只需14分钟时间来完成复习,就可提高你的记忆量。如果你每天上六节新课,每天最多需要一个多小时来复习你最近六个月的学习内容,你所学的很多知识就将保留在你的大脑中。其实我们在记忆后2、3天内遗忘最多,如果复习的时间再增加一些;几分钟的复习可使几小时的学习更有效率,可谓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复习的次数,比如,外语的学习一定在24小时以内进行复习,如果你在晚上学习了外语,那么第二天早上进行复习效果最好。

以上阐述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的方法,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大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运用,争取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经常总结一下过去的学习经验教训,看哪些方法对自己有效,还可以比较自己各科的学习情况,思考一下为什么某科学得好些,而某科却不行,从中找出原因和方法。不过,不论你原来的学习状态如何,希望你能尝试着用一下今天所讲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仅是为了你眼前的学习,也在于这种学习习惯将伴随着你的全部生活。相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你能有效地运用以上这七步策略,一定会取得卓越的成效。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好的习惯是成才的金钥匙。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这种学习习惯能伴着你直到永远。

高手的方法往往不能被克隆,这些普遍性的东西不是针对所有人的。对某个人来说上述各环节不一定要全部实施。但是你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哪个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