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除“差生”从我们自身做起

 小脚丫6565 2015-11-02

 

文|杨妮花(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

 
 


谁也不愿意被贴上“差生”这样的标签。可作为老师我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这样烦恼便不请自来,如何消除自己所教科目的差生成为老师困惑的难题。


依然清晰地记得小学的自己整天以玩儿为主,作业以抄解决,上课以玩弄小首饰度过,这样自己便顺理成章地被扣上了“差生”的帽子。三年级第一学期一次数学课堂上,坐在第一排的我在数学老师数次警告之后仍然玩弄一条自己爱不释手的手链,全然游离在数学课堂之外,于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个黑影席卷而来,一阵拳打脚踢,让我猝不及防,幸亏本人平衡性好,不然早已趴在地上,狂风暴雨的同时,雷声震耳欲聋,当时我的脸已经感觉不到疼,只是麻木。身体的疼痛早已忽略了,下课之后,脑子里一直回旋的是“像你这么差,上课还不好好听,以后能干啥!”之后我便一直那样,因为觉得自己已经是差生了,一切对我无所谓了。直到后来因为家庭原因的一次转学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那里没有人认为我是差生,没人对我指手画脚。我便自觉地认真学习。现在的我研究生毕业在一所非常不错的中学教英语。


回想起当年自己的经历,假如不是当时因为自己家庭搬迁的原因可能自己的一生将是另外一种非同现在的景象。


现在作为老师的我,多么能体会到老师嘴里的一句“差生”对学生来说将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可能正因为我们的一句“差生”,会毁了一个学生一辈子的命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说的甚至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琢磨,单怕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


从自己的经历中我切身体会到,学校并没有“差生”,“笨学生”并不存在,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正是因为学生的多样性使得学校活力四射,才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因材施教。为此消除“差生”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学生贴标签。“差生”“学困生”“后进生”等词要从自己的词典中消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课上课不认真听,考试不及格他就是“差生”。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非常明显,他的语文,数学,品德均在第一次月考中及格了而且还不错,唯独英语没有及格,而且他平时英语课上也不认真,几乎每节课都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度过的。因此,我不能说他很差,竟然连英语都没有考及格,如果差,那他其他科目为什么及格了而且还考的不错呢?所以我只能从自身出发,可能自己的英语课对他来说没有意思,并没有吸引他,导致他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所以英语每次都不及格。我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课堂,调整教学方法,适应学生,让其喜欢英语,从而学好英语。


其次,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尤其是不能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作为老师,我们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整天跟认知在不断完善,慢慢成长的孩子打交道难免会生气,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去批评学生,尤其是大家所认为的“差生”,但是批评一定要天时地利,不能天天时时刻刻批评,那样的话跟老婆婆一样婆婆妈妈会失去我们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地位,从而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我们平时不碎言碎语嫌弃学生,而是捡一个典型的错误,抽时间统一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好好反思,进行反省改错,这样比我们时时刻刻批评学生效果会好很多;我们更不能在其他老师、家长和众人面前批评学生,这样学生会感觉失去自尊,其心灵会受到伤害。尤其是对待我们心目中的“差生”,老师必须让其感受到被重视,然后才能让其跟随老师不断超越自己。


第三,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平等的爱心,要给予“差生”对待优生一样的爱心。我们都喜欢所谓的优生,都喜欢跟他们说话,让其有被关注、被关心的感受,从而良性循环,他们会越来越优秀。相反,对待“差生”我们都会用异样的眼光,异样的语气,这样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不到被重视,会自我放弃,成绩会每况愈下。其实,每个“差生”并不差,只是我们看到了其缺点,将其缺点放大,这种放大让其表现的越来越来差,事实并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为什么不换种角度去对待他们呢?发现其优点,利用其优点进行教导,关爱“差生”,让其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爱可以成就教育,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爱“差生”,要让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他才能取得每天的进步。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耐心。拥有耐心是每一位中小学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有耐心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我们的耐心是随着自己的从教生涯与日俱增的,而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积累一点一点的被磨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差生”,面对其不会的问题我们要放低姿态、耐心讲解,而不是第一遍细心讲解,学生不会,第二遍已是提高音量,面无表情,试想,驯兽师应该也不是这样,他们也会讲究方法技巧,等学生还是不懂我们也已经不耐烦的时候为什么不暂停下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适合这位学生呢?我们需不需要换种方式或者换个角度也许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呢?


因此,学校没有“差生”,只有作为教师看待学生眼光的不同,学生没有优、中、差之分,只有接受快慢的区别,教育的平等性要先从我们做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齐步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