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儿童的生活在课上得到继续的原则

 江山携手 2015-11-02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常常都会要求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功课的学习上,千方百计地制止他们做与学习教材无关的事,说与学习教材无关的话。我们竭力要使儿童把自己生活中种种快乐的和悲伤的事,种种新的印象都丢在校门外的某个角落,然后再走进校门,跨进教室,在教室里专心听老师所教的功课。至于儿童生活中的新鲜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甚至某个儿童节昨天晚上睡昨怎么样,他看了什么电视,他知道了什么新闻,他家谁病了,等等,在我们看来都是与学习教材无关的“小事”。我们都不会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思想开小差,更不会容忍某个孩子从自己的书句包里取出一个玩偶,并着手玩弄起来。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课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使儿童抛弃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引诱的最好形式。儿童进教室来了,学习就是一切!就得迫使他学习!任何其它事情概不允许。但是,事实却总不能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孩子们总会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与我们要求不相符合的事情来。那么,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我们当老师的错呢?

我们要知道,儿童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通通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到学校。但愿教师们谁都不会这样想:当他开始上课的时候,儿童立即就会抛弃自己的种种感受,抛开想骑着放在阳台上的自行车闲逛的打算,抛开关于昨天发生的家庭悲剧的印象,抛开玩弄在自己口袋里的玩偶,完全忘记昨天晚上祖父给他讲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一切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事件、印象、感受,儿童可以暂时不去想它,但要把它们忘得干干净净,全神贯注于认识别的什么事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如此,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让每一个儿童都带着自己的全部生活来到学校,并且能够尽可能多地知道他们今天有些什么使自己激动、焦急和难以忘怀的事。

阿莫纳什维利就是这样做的。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伊利科在课堂上从口袋里摸出自己的玩偶玩弄起来。“这玩偶我非常喜欢,你只有这一个吗?家里还有吗?不,不该把它送给我,明天把你的这种玩偶全部带到学校里来,也许玩这种游戏是很有趣的。”伊利科将感到很满意,明天他果真会把这种玩偶带到学校里来,因此,我得找出一篇关于这种玩偶的故事,以便讲给全班的孩子听。

吉哈将告诉我,他的爸爸出差回来了,这使我很高兴,他说:“爸爸给我带回来一件礼物,但现在我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因为爸爸回来时很疲倦,顾不上马上打开箱子,可是他不愿说,这是什么礼物。”

埃拉将快乐地告诉我,昨天夜里,她妈妈生了个小妹妹。她爸爸激动万分,全家人都到产院去了,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但她已经睡熟了,所以,对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今天早上爸爸告诉她:“你有了一个小妹妹啦!”

“她叫什么名字?”孩子们很感谢兴趣地问。

“我们还没想好呢。”

“你们对埃拉的小妹妹有什么祝愿?”我问孩子们。

“祝她快点长成个大孩子。”

……

佐里科将会说,昨天,他的祖父心心脏病发作了,找来了医生“急救”。全家人一整夜都没有合眼。……我请佐里科向他的祖父转致我们的祝愿,祝他早日恢复健康,邀请他在康复后到学校来给我们讲故事,我还请佐里科把我们在图画课上绘制的一套明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他的祖父。

伊利科将得到满足,吉哈的内心将平静下来,埃拉将感到更加幸福,佐里科焦急不安的心情将得到缓和。

如果不是在课堂上,不是在这儿童精神生活的源头上,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人的同情心、关切感,以他人的乐为乐,以他人的忧为忧的休戚与共,能从哪里开始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应该让这一教育交响乐的变曲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更强烈、更有感染力地响起来,而课本身就会成为儿童的生活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