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好著 2015-11-02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芒康盐井,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工艺独特的制盐场景,像画卷那样在澜沧江东西两岸展示了1300多年。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它那河床边、悬崖上高低不同错落有致连成一片的晒盐架就是画卷里的重墨,展现了世世代代盐民们劳动智慧的结晶。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盐井,正式名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位于西藏和云南交界处澜沧江河谷里,顾名思义应为产盐之地,很久以前直到如今,这里就叫做“盐井”。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据介绍,这里目前有盐田3454块,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走近盐田,其实就是在江边跟据地势的坡度用木搭架支撑起盐田、或平整台地,形成一层层一片片的的平台,每片的盐田之间由简易的栈道连通,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在盐田架上先垫上土再铺上细沙将其拍打结实,灌满卤水,经过阳光和风的作用水份逐步蒸发,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10来公斤的结晶盐。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再进入盐田下的木架层,你会看到密密麻麻支撑着盐田上千年的木桩仍然结实稳固,盐分的日积月累,渗到架子下面的盐水都结成了长长的钟乳式的结晶盐。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在棚架下穿行,就像走进了昏暗、曲折、狭窄的如水晶宫般的迷宫里,卷曲着身体还要留意脚下的湿滑,有种扑朔迷离感同时给人无法想象的惊奇。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纳西人制盐方式是从唐朝就流传下来的,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这种原始的手工艺制盐技艺,成为迄今发现的全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盐方式。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盐井所产的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在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对面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片,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用同一江上盐卤井的卤水,为什么会分红盐和白盐呢?其实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晒盐架上的土质有关。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盐卤井就挖在江边,井打到河床下的盐矿处。分布在江边的几口盐卤井有的3——6米深,有的深达10米。盐民们身背圆柱形的木桶,将卤水背上5、6层楼高的木架上的盐田旁,倒进自家的盐池中,澄清后再将盐卤抽到盐田里。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最辛苦的当属背盐卤,平均每人每天要背60——100桶,而在盐井从事制盐的所有工作几乎全由女人来完成。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晒好的盐,用刮刀把盐粒刮出,扫在一起,沥干装袋后背回家。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一般先刮的盐比较洁白,供人食用;后刮的盐含泥土较多,供牲畜食用。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男人们则干着田里的农活,在女人们晒出小山一样的盐堆时,才赶着骡马来,将盐巴运到盐井小镇的盐市上出售、或赶马帮将盐巴贩到更远的山乡。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盐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景观。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这些朴实无华的盐田与奔腾的江水,碧绿的农田与浓郁的核桃树,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令人难忘。


[转载]芒康盐井,展千年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