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搅胎瓷器

 古典文化一站 2015-11-03

唐宋搅胎瓷器

(2012-04-08 01:09:55)
标签:

杂谈

国之瑰宝-------唐宋绞胎瓷
在我国古代的陶瓷烧造史上,唐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陶瓷烧造技术和工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南方北方各地窑口都创新了许多陶瓷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洛阳及陕西的三彩瓷、河南鲁山窑的唐花斑釉瓷、河南焦作修武的当阳峪窑绞胎瓷丶河南巩县窑的绞胎瓷及湖南的长沙窑瓷器等。
  绞胎瓷作为唐代巩县窑的首创,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说起巩县窑,一般了解陶瓷烧造史的人都会知道,这是我国唐代时期中国最著名的一个窑口,它不仅因烧造的三彩瓷器闻名于世,而且它的白瓷也非常有名,质量不亚于邢窑白瓷,它和邢窑都是在唐代就作为贡瓷的窑口,也可称为唐代的官窑吧。而且现在文博方面也把唐代巩县窑作为我国青花瓷的源头,前几年著名的唐青花也出于此。
  绞胎又称搅胎,是产生于我国唐代的一种特有的陶瓷烧造技术,其灵感可能来自漆器或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做绞胎时多用白、黑、褐三色的泥糅合在一起,经过绞制,拉坯成型,呈青褐相间的纹理。
  绞胎花纹又精又细,可见木纹理、形曲折纹、团花纹等,其中团花纹又有朵梅纹、如意云纹、菱花纹几种。从技法上说,有整片绞胎和镶嵌贴面两种。绞胎泥色有白、褐、黑三种,有白、褐或白、黑两色相绞,也有白、褐、黑三色相绞,都十分精美。
  唐代绞胎瓷器外壁有的施白釉,有的施青釉或施绿釉。其造型不多,主要有碗、盘、枕等。唐代绞胎和唐三彩一致,均以高岭土做胎,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白中带粉红,大都施低温黄釉、绿釉和三彩釉三种色调,以黄釉居多,三彩釉最少,其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所以产量很少,保留下来的更少。所以,现在每一件完整器型的唐代绞胎瓷器,都可说是藏家的精品。
  一般绞胎瓷器都出自河南地区,据考古资料说,越窑及耀州窑也有烧造,但是很少有人能见到。另外大家在收藏绞胎瓷器时还应注意,绞胎瓷器有两个烧造时期,一是唐代巩县窑的唐代绞胎,还有一个是北宋时期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的宋代绞胎,两者工艺基本相同,但烧造的温度、绞胎的纹饰及胎土都有明显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