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

 乾嘉堂 2015-11-03

最近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看了马未都的两篇文章,我很感慨的回忆起了二十多年前认识他的那个年代。早在1985年我在琉璃厂开了一家古玩店。那个时候古玩从“地下”交易走向了半公开的“地上”交易。经常有很多往店里送货卖货的古玩商人,我有时偶尔也到河北,天津,象来街,后海以及后来的潘家园地摊市场上买古玩,那个时候地摊没有假货,有的也是清代民国时期的老仿,或者不够本朝代的老器物。八十年代未,北京人经常逛市场买古玩的商家行家,只有百、八十个人。由于当时还处于买卖古玩违法,古玩市场为了躲避官方的查抄,只能釆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方式进行买卖交易,经常出入市场的还是局限这些人群。


1992年前后我认识了不到40岁的马未都,他与这些人一样,经常出入各古玩市场,也经常到琉璃厂的文物商店和我的店鋪里转转,聊聊天,买点喜欢的古玩,时间长了大家就都比较熟了。到了1994年,琉璃厂文物商店成立了瀚海拍卖行。由几十年具有文物鉴赏水平的秦公,任总经理。由于我经常与文物店打交道因而与秦总也熟。当时马未都也与秦总关系很好,拍卖行成立不久,便作了秦总的编外顾问。拍卖公司发展很快,由于古玩专业需要凭借个人的经验眼力,进行独立的鉴定和选择。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至使秦总的工作压力很大,长时间的过度劳累,于2000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这个时候,马未都也随之离开了瀚海拍卖行,在西琉璃厂开了一家店铺。由于改革开放后,人们有了钱,国内古玩收藏的热潮快速升温。编辑出身的马未都文笔很好,于是经常在媒体上传播古玩方面的收藏知识,很快他的事业迅速发展,大约四年后筹建了自己的博物馆。多年来他的经历和执着追求,使他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己成为了国内有名的收藏家。现在看来他所以能够成功,是有他成功所具备的条件和优势的,回顾过去,他曾做过记者、编导过电视剧、办过文化公司、干过拍卖行、开过店铺、做过生意,他也是通过古玩市场的摔打历练出来的行家。这个实践过程,对于每一位商家、藏家,提高鉴赏水平和能力非常重要。虽然过去在古玩业界内,商家行家藏家们曾议论纷纷,对马未都有些看法或不认可,甚至贬低他的眼力和水平。其实历来在古玩业界一直存在着,认为自己的眼力比别人强。有你看不起我,我不服你的现象。在深不可测的古玩领域,在知识性、专业性极强的古玩行业面前,其实没有哪一位行家高手曾末失过手的。也有很多从没见过弄不明白,也看不懂的古玩。而且也要客观的看到,业内还没有一位像马未都一样,从文化领域的全方位及综合知识方面,与马未都能站在同一水准上。也不得不承认,二十多年,老行里人相互熟悉的百、八十人里面,过去做生意,如今大多数仍然是的古玩商人。


而他的成功是来源于他的超前意识,勤奋好学,来源于综合的文化艺术素质,以及聪明才智。近期看到他的文章以后,感到了他在收藏价值观念方面的提高和升华,他的理念体现了他对古玩收藏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因为我们要知道,凡初入古玩业界收藏的人,无论是出于酷爱还是经济收益,每一位商家、藏家都无法克服,对爱古玩所产生出来的占有欲望。但步入60岁的老年时代以后,慢慢会对古玩收藏的经济价值看淡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欲望强烈了。人生观和价值观随之改变。张伯驹、王世襄以及国内外的收藏大家,无不经历古玩收藏情感和价值观的改变和升华过程。同样马未都的这种提升,己具备了大家的素质。让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商界,藏界产生了共鸣和认同感,这是值得商界和藏界赞赏和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