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辞职法官心境:离开这一年

 蜀地渔人 2015-11-04



作者:ken,法官之家特约撰稿同事

作者赐稿,在此致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按】作为法官之家的一名粉丝,离开法院已有11个月,前两天看了前同事写的文章,于是手痒,中午随手写了这篇散的不能再散的文章。刚辞职时,原以为只有对前单位的愤恨,可能长大了,对法院的情怀才是最重要的。。。


刚要离开法院的时候,就有熟识的朋友让我写点东西。没想到一拖差不多快一年了。离开之前,我一直都没有太深刻的感觉,只觉得要离开天天烦扰的案卷,不用再动不动就做与案子有关的梦,不再担心一早醒来就想着那些临近审限的案子,心里有些欣喜。但是,这些欣喜筑造的城墙在交回法袍的那一刻,顷刻崩塌。每每回忆那段时光,我仿佛已记不清交辞职报告时的心情,整理办公室收拾东西时的心情,但我却深刻记得交回工作证、执行公务证和法袍的彼时心情,犹如失去珍宝,霎时失落。而当我在离开单位之前,最后一次去看那个审判台时,就像相恋五年的恋人突然分手一样,再见已然陌路。


离开法院,面对新工作,我一度感觉到不适应。刚来新单位的几天,和原来单位几个要好的同事说起感受,我第一句话就会说,现在虽不如法院的工作节奏那般快,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糟心的事。在法院的最后一年,每次午饭后都会和同事绕着法院散步,互相吐槽,同事说,那是在释放负能量。而在新环境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改变,先前的负能量确实少了很多。但遇到的两件小事,却让我觉得自己对法院、对法官这个职业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感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一次,要去工业区的一家企业检查,企业负责人面对我们很是客气,端茶递水,配合我们的检查工作。说话间,一辆法院警车进来了。车上下来两位年轻干警,进到会客室之后,说明来意,是来送达传票的。负责人当即予以拒绝接收,并十分不配合工作,百般推托。记忆闸口像打开了一样。那年做书记员的时候,刚从学校毕业,山路绕行近一个小时,来到一户人家送传票,结果还被当事人的丈母娘拿着扫帚赶。像今天这样的情景,我遇到过很多次,我想很多法院干警从事送达时,都遇到过。于是我起身帮忙解释。最后,两位年轻干警走过来致谢,我说不用,因为我曾经也是从法院的一名干警,也送达过。


还有一次,新单位离一个区法院很近。有一天路过的时候,驻足看了一下公告栏里的东西。可能那天也穿着白衬衫、黑西裤,旁边有人过来问了一下,你是不是律师?我居然脱口而出,我不是律师,我是法官,习惯性地回答。我顿时哑然失笑,原来已经不再是法官了。


离开了,虽然不再在法院工作,但是这份情谊是难割舍的。作为一个学法律的,曾几何时,在法院、检察院上班,仿佛是所学专业带给自己的职业梦想。


行文至此,发觉并非是写辞职的一些事,而更像辞职后心情的点滴记录。也许,我们离开法院有很多原因。有些是想换种活法,有些是因为两地分居……当初我也因为自己的原因做出选择离开法院,然而法院培养了我做事仔细、善于思考的工作习惯,这些都对新工作的适应与开展有颇多益处。离开法院,放下法槌,但心中的法律梦想依然在。看到司法改革的新闻,我们还是会很关注,听到原单位某某法官辞职,我们还是会很关心。有时候还会默默点开原单位的网页。看看开庭公告,看看院里发生的一些事,还拜托老同事别忘了给自己发来最新的一些业务手册,希望自己原就不高的业务水平不会退步太快。


新单位会带来新气象。法院的工作虽然已经远去,但是作为曾经的一名法官,我深信我们不悔在法院那几年的勤恳工作,学到的、感受到的,都会终身裨益。


末了,我报名了人民陪审员的选拨。无他,只是那份情在作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