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干货】怎样写学术论文,超详细

 中山张华 2015-11-06

  学术论文必须具有新观点,或新材料,或新方法,撰写学术论文的目的是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撰写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需要在论点、论据、论证上下功夫。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谁占有资料多,谁就是专家;论证是作者写作能力的“标尺”。格式规范是学术论文的包装,好的论文需要规范的格式与之配套。

  • 学术论文的理解

  国家标准规定: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可以看出,学术论文必须具有新观点,或新材料,或新方法,撰写学术论文的目的是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学术论文不仅要具有创新性,还需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见表1。

  学术论文的特点

特点

内涵

科学性

内容的真实性,表达的逻辑性,结果的可重复性,研究水平的先进性

创新性

材料创新,方法创新,观点创新

规范性

特定的体例,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单位标点符号的规范性

  • 论点: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妻(夫)好一半福,题好一半文”,即主题选的好,文章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文章来说,题目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文章的命运。

  (一)选题的基本特性

  1.注重价值。符合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符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倡小题大做。

  2.强调创新。(1)因题目类型有所区别。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文理(工、农、医)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2)写有争议的问题。如教育产业化、对外贸易依存度、利用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等。

  3.顶天立地。学术论文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例如,经济学是解释问题的,管理学是解决问题的,随着经济学的管理学化,即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互融合,经济学论文的实用性要求日益突出起来。它不仅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政策建议”是靠原创性的理论“推”出来的,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结果。

  (二)选题的方法

  1.经验积累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2.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他人的研究发现问题。

  3.趋势分析法。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方向和态势。

  4.比较法。比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追踪发达国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5.联想法。在学科的交叉领域选题。

  • 论据:“谁占有资料多,谁就是专家”

  材料是基础,观点是灵魂,文字是外在表现。学术论文如果缺少翔实的材料,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党八股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瘦得难看”。学术论文要求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据充分。

  (一)收集资料

  1.渠道。图书馆资料——图书、杂志、报刊资料(二手资料);互联网资料——比较混乱,注意甄别;实地案例资料——第一手资料,宝贵;问卷调查资料——第一手资料,更宝贵。

  2.收集资料注意事项。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刨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领会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学术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

  (二)研究资料

  1.通读、选读、研读。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文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大批的文献必须要仔细读其摘要,经过人为的筛选,选取比较经典及更具价值的文献来进行研读。同时,要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越容易遗忘。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避免以讹传讹

  2.做读书笔记,消化资料,使自己成为专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笔记一般要包括:检验的假设、测量主要变量的方法、研究发现、数据方面(样本群体、样本容量、抽样方式等)、所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所指出的未来研究建议。

  3.明确论点,选定材料。注意材料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毛泽东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初学者在写论文之前,要了解本选题的所有的已发表的图书、论文,站在前人的肩上有所创新,研究与学习适当的英文成果,根据论文需要实地调研,可以根据需要请教相关专家。

  • 论证:论证是作者写作能力的“标尺”

  (一)论证的基本要求

  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合理(各部分字数均衡),逻辑性强,文字流畅。

  语言表述具有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对人工语言符号系统的使用。通过符号、公式、图表等的大量使用,力求在科学语言的范畴内进行表述和分析,以探寻知识间的必然联系,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

  (二)研究思路

  规范的研究思路是:文献综述——假定——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结论。

  1.文献综述。概括出某个领域的已知研究成果,指出已知研究中的失误之处或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的大概路径。

  2.假设。是研究者对于研究结果的一种设想,对于研究问题中变量间关系的一种预期。可以说假设就是还没被证明的定理。它是对为研究问题的一种尝试性解释。假设至少要有两个变量,一般表明变量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在逻辑上是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假设是可以证伪的。

  3.撰写过程。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是有目的的(purposiveness)、严格的(rigor)、可验证的(testability)、可复制的(replicability)、精确的(accuracy)、客观的(objectivity)、可概化的(generalisability)和简约的(parsimony)。学术论文撰写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加工提炼,使知识系统化、严密化。演绎指的是从一个抽象的合乎逻辑的概念关系出发,朝向具体的实证证据推进;归纳指的是从观察现实世界出发,朝向更为抽象的经验通则和概念推进。

  学术论文的撰写也是从现象探寻本质的过程,力图解释产生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即事物发生所蕴含的科学规律。

  (三)定稿与修改

  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如契可夫所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曹雪芹写《红楼梦》,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 格式规范:学术论文的包装

  该部分内容参阅《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修订版)》(CAJ-CD B/T 1-2006)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一)字数与序号

  正文字数根据杂志或学术会议的要求而定,以6000-10000字为宜。

  序号的采用:

  第一级一、二、三、

  第二级(一)(二)(三)

  第三级1.2.3.

  第四级(1)(2)(3)

  可以少用中间的某级序号,但顺序不得颠倒。

  (二)题名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有助于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英文题名:对译。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三)摘要

  具有独立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篇幅在1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识。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较定型的名词,多是单词和词组。有英文摘要者应同时给出英文关键词。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无检索价值的词语不能作为关键词,如“技术”、“应用”、“观察”、“调查”、“问题”、“对策”、“建议”等。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或“[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或有明确收藏地点的善本、档案,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内部资料、书稿和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等类文献的引用著录,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如[1]、[2]…),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参考文献编排:根据GB3469规定。

与同志们共勉,信心+能力+技巧=优秀论文;练好内功,敬畏知识、甘坐冷板凳;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拒绝弄虚作假,拒绝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提倡学术争鸣,但不可犯原则性、方向性错误;发扬团队精神,融入研究团队,赢得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总编辑:谢永强

责任编辑:李钰煊 宋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