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贰臣”王铎,为何成为当代书坛的顶级热门人物?

 北京老伍 2021-01-05


一六四五年五月,清兵攻破南京城。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晋少傅王铎等人开门降清,南明小朝廷寿终正寝。因此,他又被冠之以“贰臣”,不忠不义,为传统儒家所不耻。

然而,最近这三四十年,王铎书法日益受到书法界、收藏界的青睐热捧,一时之间成为“王”、“师”一级的人物,其作品在市场上也是水涨船高。——“大师”的称呼已经不足以加冕王铎,更以“后王之王”之名入绝顶高手序列。

从“书品即人品”的书法传统价值判断来看,这显然是不相符合的。这种现象如何理解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大概考察一下王铎的书学之道。

宗法晋人

“余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不自察耳。”王铎的自述,显示出他的书法观点,“书未宗晋,终于野道。怀素、高贤、游酢、高宗一派,必又参之篆籀隶法,正其讹画,乃可议也,慎之、慎之!”

从临习功夫上而言,王铎也是蛮刻苦的。“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依次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耳”。——貌似这里又是“每日一字”的一个学习典范。王铎确实终生以“二王”一系的帖学为主线,并且以追求古意为终极目标。

综合考察王铎一生书法演变轨迹,有研究指出,“四十岁以前他大抵植根于‘二王’行草帖书,四十岁以后逐渐凸显个人面目,五十岁后则完全成熟,形成了超越‘二王’、米芾书风的元气淋漓、浑厚华滋、笔力惊绝的草书风格。”——这即是当代冠之以“后王之王”的由来吧。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王铎早年学习唐楷打下重要基础,这从他存世的很多临帖墨迹可以看出来。同时,又从米芾的行书吸收养分,再加上篆籀隶法,最终形成其连绵不绝的大写意行草书风,确实在明末清初独树一帜。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也喜欢连绵体的傅山评价王铎:“手熟为能,迩言道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吴昌硕的赞美更是广泛被引用:“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以下几幅临帖作品,很好地反映了王铎的学书情况。


王铎 临王献之《鄱阳帖》


王铎 临虞世南《贤兄帖》


王铎 临褚遂良《潭府帖》


王铎 临柳公权《辱问帖》

当代“王铎热”

分析其原因,首先,虽然乾隆将王铎列入“贰臣”,夺谥并禁毁其著述,。但是王铎平生游广泛,因此有大量的书法作品墨迹、诗文手稿、铭石刻帖等存世。

其次,王铎将古人如“二王”的尺牍小品,进行了非常大胆的“高堂大轴化”。这种大幅作品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符合当代人追求“高大上”的审美诉求。

再者,当代的书法热,喜欢进行集中式的大展模式,这也推动了一种“展厅书风”的流行,追求大尺幅,强调视觉效果。而王铎的书作恰好匹配。

此外,作为“书法之乡”的河南,也将王铎作为乡贤隆重推出,从而使研究王铎、出版王铎、临习王铎蔚然成风,红遍大江南北。

当然,追捧必然伴随市场的收藏热潮。海内外逐步成风,特别是日本,甚至喊出“后王胜前王”的口号——“后王”是王铎,“前王”是指王羲之。——出口转内销,于是大陆也就王铎戴上了“后王之王”的帽子。

真是时世移易,各领风骚数百年。



王铎 《题素漱剪裱册》

此册为王铎去世前的冬天所写,当时王铎59岁,于次年3月去世。这件作品虽经剪裱,但原作可能为巨幅,近乎榜书,其字已经入化定。

编辑/老伍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