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李伟出品 必属精品——访著名书法家李伟

 昵称29044785 2015-11-07


李伟 肖像(袁动群 摄)


“×××先生雅正——乙未李伟”。题签完,李伟奉上一本他的个人传记,笑笑:“我写字比较慢,不像你那么快。”接过赠书,笔者看看适才采访所作笔录时龙飞凤舞后的满纸狼藉,不禁失笑。一旁的李伟学生说:“老师做事一向十分认真,写字一笔一划讲究清楚。”书如其人,人如其书,李伟数十年来浸淫砥砺汉隶碑帖,染翰挥毫不辍,在喧嚣与躁动的当下,在妄言创新与实验的书坛,维护着书法的高贵与尊严。


师承·参透·启迪


李伟的严谨认真,在书坛内是口碑载道的,一个尽人皆知的例子便是他写碑文而致罹患中风。“1992年10月4日,广州市政府派出书法家代表团前往日本福冈市进行书艺交流,我是其中一员。”在日本的十天,代表团行程很满。刚回到广州,李伟就接到为龙洞水库书写碑文的任务。书写前李伟做了大量准备,熟读一千多字的碑文并尽可能背诵。转眼翌年年初,李伟动笔。碑高6米,宽7米,李伟以原大书写,夜以继日,一丝不苟。三日三夜终于完成。“写完碑文的第二天去喝早茶,就中风了。”李伟称,所幸抢救及时,数月后恢复过来,左侧肢体稍有不便,但记忆力依然,右手仍能书写。



在《龙洞水库建设碑记》前留影(1993年)


“书法写出来要让群众满意。”李伟坦承,自己做事一向作风认真,故此有时会比旁人慢。除却与自身性格息息相关,业师吴子复对其艺品也是影响至深。师事吴子复之初,李伟先学素描、油画,然后才习书法。“‘文革‘期间,我在美术社工作,绘制了很多毛主席巨幅画像,直至后来书法渐多。老师认为,学习西方艺术可创新思维;而且,可使书法线条更具立体感。”



“文革”期间,绘画多幅毛主席画像


李伟习书路子,谨遵师命,严守规矩。吴子复为岭表一代大家,主张学习汉碑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其选取六种重要者排列为《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校官碑》。吴子复论此六碑点划形式是一切书法点划形式之祖,魏晋以后的书法无不始承其本,从此枝分叶散。“礼器细劲俊逸,如小生;张迁平折而朴厚,如武生;西狭疏宕,方整雄伟;石门线条灵动放张,奇趣逸宕;郙阁圆润粗壮,淳朴古拙,作大字佳;校官丰盈,方正古厚,远望有势。”李伟循序渐进,一一道来。正因其潜心汉隶,苦临“六碑”,吴门众弟子以李伟最逼肖其师者。然李伟与吴师同宗六碑,却各有参透。朱万章先生对此有深刻解读:“吴氏雁尾飞动,栩栩欲活;李伟蚕头暗结,气韵开张。吴氏秀劲,李伟圆润。吴氏熔古法与己意于一炉,李伟集汉隶与魏碑于一体。吴氏恬淡自适,无拘无碍;李伟火气已消,渐入佳境。吴氏结体在力,法度之外自有天地;李伟运笔透纸,古法之中不乏创新。吴氏创‘吴体’,不让古人;李伟倡‘隶楷’,启迪今者。”李伟言:“‘六碑’于我犹如生命之本,我的人生离开‘六碑’将一事无成。”李伟师古而不泥古,一身潜沉艺道,不求急变,“写到出神入化时境界自出”,这也是吴师一贯的美学思想。若过急求成求变,只会沦为水上浮萍。


正是由于李伟深扎传统,不激不励,所作隶书“雍容朴茂”,名噪一时。是故曾有台湾地区出版社从李伟书法出版物中不问自取,将李伟作品与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四家并列合为一本《中国名家书法》而去李伟其名。李伟得知后宽宏处理,事件以和解收场,虚怀大度之风声名远播。诚以待人,是李伟从父辈、师尊处所承继的品性。人书如一,李伟人如汉隶,沉着厚重、宽博醇和,实为书坛世范。人所共知者,古时碑刻历经千年风化剥蚀,斑驳残缺,后人自我勘误补正,常致画蛇添足,继而翻录失真,一错再错。李伟自70年代末起,历时12年,精心整理临摹出“六碑”,后经汇总出版《李伟临汉隶六种》,其自注释文、撰写理论,为习书者答疑解惑。此举殊为难得,诚又为书林添一范本。



魏体对联,130×38cm×2,1988年


师·生·缘


李伟自而立之年拜师吴子复,是一种墨缘。吴子复以隶书名世,李伟生就也喜爱隶书。作家袁建华曾记述李伟之语称:“几十年我只拜过吴老一位老师。我早就将老师视作亲人,以至于,老师的生前好友我会保持来往,其生前不是很友好的,我不会与之来往。好朋友连登说我‘严守师承’,就是这个原因。”数十载师徒情缘,可窥一斑。吴子复收徒,必须轻名利而重艺术,品沉实而不张扬。李伟收学生,也首重人品,师生、同学以墨缘和合。自“文革”起至今,李伟已是桃李满门。李伟说:“这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写字,将一生都献给隶书了;另外是做教书匠,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李伟学生,最年长的与他同龄,最小的收徒时只有4岁。百余门生,任你达官显宦,或是平民百姓,李伟均直呼其名,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


“2013年11月24日,这本书在广州图书馆新馆首发。”李伟所指,正是他题签送赠笔者的《墨缘——著名书法家李伟先生传》。首发式上,李伟弟子、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坐在老师身旁。李伟前后三次发言,每次即将坐下时,陈建华均为老师挪开椅子,搀扶老师落座。首发式后读者纷纷求签名,李伟身体欠佳,只能由陈建华代劳。此事一时传为美谈。实际上,陈建华与李伟的墨缘源于1983年,一次偶然机会,陈建华看到李伟书法,一见倾心。2003年,时任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陈建华正式拜师。十几年来,陈建华对老师一直关心备至,每年春节必到李伟家拜年,送上围巾等暖心之物;有时下班,也会专程来探视老师。李伟向笔者展示了部分陈建华写给他的信,落款处多称“学生”。“我则称呼他为‘仁弟’。”李伟说。近年广州相关设施建设,李伟总积极支持,应约题名——仁威祖庙、广州民间金融街、海珠湿地、万亩果园湿地、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府庙会、洲头咀隧道……吴门书风,更加深刻进城市的肌理内。不论为公为私,李伟从无敷衍之作,虽已年近90高龄,仍是笔笔用心,书风平和素朴。“如果不够精神,我是不会写的。”人称李伟所书必是精品无疑,可见不无道理。



陈建华市长上任伊始,到李伟家中拜年。(2012年)


李伟记忆力极好,对于往事,常能将年月日讲得准确无误,要是有谁搞不清楚某些书坛大事日子,询问李伟即可。李伟从艺数十载,他也一定牢牢记住了吴子复师告诫他的话:写字要沉得住气,不要快变,写到出神入化时境界自出。李伟严遵师嘱,如其所言:人生得以翰墨为乐,夫复何求!

(撰文:杨名宇)


李伟名片:

1927年生,广东番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广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代表作有广州市郊大型立碑《龙洞水库建设碑记》、番禺宝墨园大型壁画《清明上河图》跋等。

出版《李伟隶书集》、《李伟临汉隶六种》、《李伟书法集》等。《墨缘——著名书法家李伟先生传》被誉为是广东近百年来书法领域第一本个人传记。




从左至右:李家培、胡根天、吴子复、李伟(1974年)



80年代初,在家中为学生传授书道



李伟书法精选:



隶书中堂《八十感怀》,130×65cm,2007年



隶楷中堂岳飞《小重山》,130×52cm,1988年



隶书中堂朱光词,132×66cm,2003年



隶书中堂杨应彬《题金花街迎春花会》,130×64cm,1984年



隶书中堂李白诗四首,165×83cm,1996年



隶书中堂李白《江上吟》,130×66cm,2003年



隶书条幅,128×44cm,1992年



隶书对联,130×34cm×2,1991年



隶书对联,130×30cm×2,2003年



隶书 龙,90×70cm,1988年



晋碑中堂,132×66cm,1986年


爨宝子碑中堂余藻华诗,130×63cm,1988年


爨宝子碑对联,130×38cm×2,1988年



书写“仁威祖庙”重修庙额(1999年)



海珠湿地



海珠湖



广州民间金融街


(图片选自《墨缘——著名书法家李伟先生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