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油画(八)——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

 pengxq书斋 2015-11-08

(2011-03-17 15:35:25)

 

 

 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油画(八)——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
董希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油画 197×305cm  1957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1954年,董希文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邀请,准备创作题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历史画。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董希文于1955年亲自沿着长征的路线体验当年红军艰险无畏的革命精神:红军怎样在饥寒交迫,在经过长途征战疲累不堪的情况下,通过空气稀薄的大雪山、走过了气候变化无常、危机四伏的大草地。这一切,对如何刻画红军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增添了许多具体的形象资料,进一步促进了画面的具体构思。董希文说:“我们在草地上露营,虽有很好的帐篷,夜来的露水和潮气仍然浸透了衣被,甚至常常为寒气所冻醒,不耐烦时就起来烤火等待天明。草地上早晚不同的气温、篝火,草地的颜色变化,在烤火时,护送我们的战士常开玩笑,吹口琴,烤衣服等精神动态,都是没有军事生活经验的人凭空难以想象得出来的。通过沿途访问老红军战士、居民,还搜集到许多创作这幅画很有用的具体细节。在具体的地点,还曾反复观察,设身处地推想当年红军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

    在创作这幅革命历史画的过程中,董希文下了很大功夫,他在谈这幅画的创作思想时说:“明确该画的主题思想就是表现长征途中红军过草地那种最困苦的物质生活与最大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对比,所以在色彩上也想追求困难与坚毅的配合。”他说:“如果把长征描写的很轻松、很舒服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为此他在处理大的色彩关系上,采用了大面积多层次的黑蓝、普蓝与给人刚强、光明、崇高享受的桔黄色的篝火为基本对比。在即将黎明的草地上,一堆篝火烧得正旺,聚集着不畏艰苦的红军战士,意境是很诗意的,情调又是极为动人的。作品本身形象地描绘出了苦与乐的对比,红军战士精神上的乐观主义压倒了物质生活的艰难匮乏,他们有的是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情绪,从人物形象和构思都没有悲观的东西。

    然而,当时有人认为画面“太低沉。”把画家苦心经营、健康乐观的思想性都否定了,致使这张作品后来被打入冷宫。画家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一句话就把这张苦心经营好几个月的大型油画发落了,是不太公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