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入出有致 2015-11-08
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该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明白生存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完善人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开阔学生的胸襟,帮助学生树立实在而崇高的人生理想,让学生得到做人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成为目光远大、性情和善、富有智慧的完全的人、圆满的人、大写的人。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一部分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即使在那十分有限的德育教育时间里,其内容也是假大空,要说效果,实在不敢恭维。面对生活在信息时代、伴随动画片和游戏长大的学生,一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显得是那样苍白,那样无能为力。面对这种状况,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忧心如焚。
     阳新三中校长柯国尊就是一位这样的有识之士。他和他的同事们深深懂得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怎样做人。他们在探寻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卓有成效。他们的路走对了,那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儒学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儒家就形成了尽善尽美的理想人格。孔子在结合社会需要,总结前人美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范畴,作为“正人君子”的道德准则。这些范畴主要有:仁:有爱人之心,以助人为乐;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待人(尤其是上级)竭心尽力;义: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直:真实不虚,正直不屈;礼:以礼让的原则治国,先人后己;知:聪明博学,通达礼乐;信:恪守信用,取信于民;谦:不说大话,不居功不傲,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勇:见义勇为,果敢坚强;惠:给人好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温:态度温和;良:心地善良;恭:严肃认真;俭:勤俭节约;宽:待人厚道;敏:勤于劳作;刚:刚强不屈;毅:坚决果断;木:淳厚质朴;讷:说话谨慎;公:公平合理;······等等。
    儒家文化尽管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是真正产生于中国的思想,是真正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思想,同时也是与现代人类的价值观并行不悖的思想。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而且大多是用我们现在中学生不大懂的文言文阐述的。要让中学生,特别是让初中生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是一件比较不容易的事。我们的柯校长和他的同事们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们选择了《弟子规》,是选对了。更难得的是,他们呕心沥血,花了大量精力,除了对原文注释和翻译外,在“明理”、“导读故事”、“导行”、“活动平台”几个部分注入了大量心血。不要说对初中生,就是对已经步入社会的大人来说,这些晓畅语言表述的故事和道理,如春风化雨,醍醐灌顶。又因为《弟子规》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由于时代的局限,有一些糟粕,柯校长和他的同行们,将糟粕一一剔除。里面有用的精华,又赋予了新时代的内容。如果他们不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上下大功夫,就不会有今天这么成功的范例。
    我在三中工作了两年多时间。这是一所普通中学。老实说,过去的三中跟重点中学比,不论在哪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社会口碑方面不是太好。但是,自从柯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在师生中大力开展国学教育以来,三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师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中在社会的口碑也十分明显地变好了。我作为三中曾经的一员,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