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日读红楼:颦儿才貌世应稀

 方远图书馆 2015-11-08

  刚看到一句话:一打盹儿,秋就没了。可不是么,一觉醒来,竟已入冬。今儿立冬,天气尚好,略有些寒意,正适合读红楼。说说黛玉的诗才吧。

  第五回宝钗黛玉合起来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说得是宝钗,“堪怜咏絮才”自然就是黛玉。“咏絮才”有个典故,是关于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彼时天降大雪,世家名流谢安在自家的家庭小聚上,跟子侄们谈讲文章学问。雪下的紧时,谢安问子侄们:大雪纷纷何所以?他的儿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大家正待叫好,谢安大哥的女儿,谢道韫开口:未若柳絮因风起。顿时四座嗟叹,叔叔谢安开心不已。

  谢道韫用飘扬的柳絮形容漫天大雪,确实很传神。谢道韫也因此成为古代才女的典范。曹翁说黛玉是“咏絮才”,势必会在文章中极力描写她的诗才。


  黛玉的诗文才学是有渊源的。她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从元、迎、探、惜在贾府生长的日常活动以及她们的文采上即可以看出,贾敏文采必定不俗,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贾雨村知道黛玉母亲是贾敏时说:“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谈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固生此女。”母亲是大家闺秀,父亲是探花郎,黛玉一出生就是书香世家。自幼受到的诗文熏陶可想而知。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母问她读了什么书,她说“刚念了四书”,这是谦辞,须知这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贾母评价姐妹们读书时说:“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可见黛玉在家里时受到的教育堪比男孩子——贾雨村就是父亲特意为她请的家庭教师。

  元妃省亲时命宝玉等人题诗,林黛玉见只是题一首匾额,“胡乱做一首五言律诗应命罢了”,结果元妃一看,立即将她这首和宝钗的那首评为最优作品。后来他见宝玉作得痛苦,就迅速替他做了一首,等元妃看时,又把这首列为宝玉所作诗中的上作。


  有一处描写很夸张,说是黛玉在墙角哭,结果附近柳枝花朵上的鸟,都飞起远避,不忍再听,还有一首诗单单描写此事: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虽然夸张,但读者们包括我在内,却很喜欢。因为她是林黛玉呢。

  在墙角惊花动鸟的哭后,第二天黛玉去葬花,继续哭,一边葬花一边哭,竟哭出一首举世无双的《葬花词》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珠玑,声声是泪。宝玉听了,“不觉痴倒”。


  湘云牵头起海棠诗社,大家都做菊花诗。十二首诗中,黛玉做了“咏菊”、“问菊”、“菊梦”三首,首首都是精品,句句都是佳作,像“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等句,便是看小说不喜欢读其中诗词的人,也都能脱口而出。这次诗社活动,黛玉自然夺魁。公评的是:《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随后做螃蟹诗,黛玉看了宝玉的,口气不善:你这样的,我做一百首也有。宝玉说她口气狂妄,结果黛玉立即做出一首,虽然不及宝钗的,但宝玉看了,还是喝彩,再不提她“才力已尽”的话。

  芦雪亭即景联诗,主力虽是湘云,但黛玉所作的每句都好:“斜风仍故故”、“剪剪舞随腰”、“沁梅香可嚼”、“无风仍脉脉”。


  黛玉独处时,作诗比其其他活动要多,比方“五美吟”。她才貌俱佳,对历史上的奇女子的生平事迹也很有自己的看法,“五美吟”写的是西施、虞姬、昭君、绿珠、红拂。宝玉一见,“赞不绝口”。似乎只要是黛玉做的事,宝玉都会赞不绝口。

  黛玉作诗,立意、主题、格调,多半总是悲愁。遣词造句当然极好,所以自成风格,以至于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她所作。比如,她做了一首《桃花行》,宝玉一看,“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宝琴骗他说是自己所作,宝玉坚信是黛玉所作:“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桃花行》有多哀?“帘中人比桃花瘦”、“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所以宝玉说“自然是潇湘妃子的稿子”。


  还有那首咏柳絮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虽被评为“好是固然好”但“太悲了”,公评比不上宝钗那首《临江仙》,但,潇湘妃子出品,必属精品。是我很喜欢的一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