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丙肝防治指南》看肝炎治疗新进展

 每天学点养生 2015-11-09

《乙丙肝防治指南》看肝炎治疗新进展

  就在10月25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三家机构共同发布2015版《中国乙肝和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乙肝指南》)。

  由于2015版的《乙肝指南》刚刚发布,指南里面具体内容还无从得知,所以小编通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上发布的新闻稿件,了解到一些利好消息以及指南的部分内容。这里总结归纳一下,让大家对指南有更全面的了解。

  指南指出用强效低耐药代替高耐药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医学常识,就是药物和药物之间是有疗效差别的,有的高有的低,而人体对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

  在发布会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指出,虽然各国乙肝指南明确强效低耐药药物应作为首选的乙肝治疗药物,但在我国,仍有六、七成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及替比夫定等高耐药药物,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这些药物往往容易发生耐药,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总体疗效。

  侯教授还强调,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高达七成以上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强效低耐药的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

  也就是说,此次15版《乙肝指南》明确指出强效低耐药的代表药物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为慢性乙肝初治患者的首选口服用药,而不推荐高耐药药物。

  虽然15版《乙肝指南》将有助于更好地在临床控制乙肝,但是里面提出的高效低耐药物在临床上遇到了患者用药成本高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纳入小分子口服药物 加速治愈丙肝进程

  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木前丙肝治疗中采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有其不足之处。对此,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魏来教授在发布会上指出,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治疗失败,对干扰素或利巴韦林疗法不适合或无法耐受,如严重肾病、严重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精神障碍、血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都无法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比之下,此次15版《乙肝指南》纳入的直接抗病毒(DAA) 的小分子口服药物,则在丙肝治疗上有疗程短,治愈率高,副作用低的优势。不过,目前各类DAA药物价格高昂,且都还没有批准在我国上市,所以患者还需要耐心等待。

  循序渐进 让我们拭目以待

  凡事都有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需循序渐进。通过总结归纳发布会新闻稿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虽然指南中给出的药物比现在的用药可以更好的控制和治疗肝炎,但是想要大面积运用于临床治疗上,还尚需时日。最后,让我们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的一段话结束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更新版《乙肝指南》根据15年的中国乙肝抗病毒治疗临床经验,明确推荐强效低耐药药物作为一线用药,这必定会提升乙肝治疗疗效,从而降低因乙肝而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而《丙肝指南》推荐了在国际上已被广泛使用、在国内尚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这有助于加速这些药物被批准后在临床上的应用,从而让我国丙肝患者尽早获益于新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