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孩政策明朗 “生不生”陷入两难

 智能人做超人 2015-11-09

  未来网北京11月9 日电(记者 许祎雯)近日,一位网友杨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了“政策放开,辞职回家,养好身体,再生一娃”全文就四行字的辞职信,立刻刷爆了朋友圈,不少网友看到后纷纷点赞,还留言夸赞吴女士“有勇气”。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自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是否生二胎瞬间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热议。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必须依法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二孩落地时间将统一,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最终政策的落地时间将保持一致。那么,各地政策落地情况如何?准妈妈爸爸们又有什么顾虑?

  生育二孩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未来网(微信公共号lovek618)记者梳理了解,与单独二孩在各地落地时间不同,这次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将保持一致。“全面两孩”的实施,除经全国人大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之外,还需各地履行实施方案报批、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等环节,才能使全面二孩最终落地,“比照‘单独二孩’从决策披露到最终各地落地实施时间,生育二孩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数据显示:17%的夫妻决定今年就要二胎,35.3%的夫妻打算一年后要二胎,47.7%的夫妻打算3年后再要二胎。

  90后爸爸坦言想要二孩经济压力大 

  已经是一个宝宝父亲的90后爸爸徐先生向记者坦言:“正在等待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落地,我跟老婆也想过几年再要一个孩子。但生二孩的投资又是一笔很大开销,孩子一落地,处处都要花钱。小时候每个月的奶粉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孩子大一点要上学,再给孩子报些特长班,再加上生活开销一个孩子已经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虽然物价飞涨,但如今自己大宝一个月的花销,比自己小时候一年的花销都多,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老婆不上班全家都吃我的,支付一个孩子的费用都捉襟见肘,虽然想再生二胎,但还要考虑考虑。”

  此前有媒体报道,南昌市民李先生在和年过四十的妻讨论起是否还要再生一个孩子时,他们的儿子随即冒出一句“如果你们实在想生,你们先保证到时候分财产时,要多分我一些。”儿子说:“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生小孩,生出来和我相差那么大,谁会认为是我弟弟或者妹妹啊?说不定会说是我结婚生的,我怕误会。”听到儿子这种想法之后,夫妻二人都很惊讶。

  伦理问题、财产问题,二孩政策虽然放开,但具体到家庭,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

  报道中引用了律师的观点,有了二胎后,父母应根据两个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差距,以及未来对父母照顾情况等,及时对家庭财产作出合理的调整安排,已经通过遗嘱、保险、家族信托等方式对未来财产作出处理的父母如果考虑要二胎,则应考虑是否对上述约定进行更改。

  80后辣妈:生二孩我已经准备好了 

  80后辣妈吴女士听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说道:“生二胎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和我老公都不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知道兄弟姐妹的意义,所以想要二胎。我认为,多子女家庭出来的孩子情商高一些,更能照顾别人的情绪,而且对于父母的尊敬程度不一样,对于父母来说,成为失独家庭的概率大大降低,也更独立。我家的宝宝已经3岁了,听说明年政策有可能全面开放,我们都在等待。

  当怀着第二个孩子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记得跟大孩子讨论他的感受。每天跟孩子谈论生活、朋友,以及他在学校的一天,寻找他的行为变化,鼓励与你分享困扰自己的事情,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出现嫉妒的负面情绪和不安全感。教会他们责任感也非常重要,帮助他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向孩子解释,作为哥哥或者姐姐,保护、爱护和关心弟弟妹妹是他的责任,让孩子明白,随着他自己的成长,除了需要对弟弟妹妹更加关心和理解,对父母也要如此。

  卫计委官员:完善配套政策 打破“两难“顾虑 

  生与不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养育成本太高、生育后是否有劳动保障、将来孩子的入托入学问题……无数家庭都在苦思解决之道,暗含的,是挥之不去的后顾之忧。

  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顾虑都是很实在的。这些顾虑城乡普遍存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这也提醒我们,未来计划生育工作要更多地关注如何支持和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

  “要完善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增强家庭抚幼和养老的功能,帮助家庭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减轻后顾之忧。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家庭生得起,生得出,生得好,我们看到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家庭的经济更好了,群众在生育方面的积极性也可能有所提高。”杨文庄说。

编辑:巩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