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西游记之十七.不思己过怨天人

 wangyong670 2015-11-09

                      不思己过怨天人


  

                                     --《西游记》闲谈十七


  

       《西游记》第十回的前半部分,写的是泾河老龙乱用职权,不认真执行上天的“雨布”,遭了斩刑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患问题。书中写到当泾河老龙终于明白自己阳奉阴违所犯错误(其实是罪过)的严重性后,已是追悔莫及,悲痛万分(主要是贪生怕死);当又得知其死刑由人间大唐朝的著名丞相、公正严明的魏征执行时,觉得有了保住性命的希望;不反思、忏悔自己的罪过,却去走唐王李世民的“路子”--


  

        他认为,魏征虽然公正严明,但毕竟在唐王面前称臣;既然是臣,没有不听君王之言的道理。于是就苦苦哀求李世民,不要魏征斩他。


  

        唐王李世民心软、面软、耳根软,动了恻隐之心,答应了老龙的哀求,亲口许诺不让魏征杀他。


  

        李世民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在既定对老龙“用刑”的时刻,专门把魏征传进宫来与之对弈(下棋)。


  

       不料魏征却在下棋之际打起了瞌睡,居然在梦中挥舞宝剑“喀嚓”一声真实的斩下泾河老龙的头来!


  

       这情景虽然书中人始料不及,其实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世间万物皆有定数。犯下了死罪,就是龙王爷也是逃不脱的。


  

         可叹泾河老龙在身首异处之时。没有伏法认罪的表现,反而埋怨李世民说话不算话——答应保全他的性命却没有保全。既怨天又尤人,真是厨师不好赖灶歪。李世民背了冤枉不说,那老龙竟胡搅蛮缠,无理取闹,夜夜前来唐王寝宫大哭大嚷嚷的骚扰,闹得唐王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闹得文武大臣人人自危不得安名宁;严重干扰了皇宫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唐王在万般无赖之际,只好安排胡敬德、秦叔宝两员大将轮流值班守夜,把守宫门,吓得老龙魂不敢进宫胡闹。


  

        可这又带来新的问题;胡、秦二位毕竟是凡体肉身,连夜不眠的护驾,身体实在支持不住。长此以往,铁打的身体也会熬垮。于是,就有聪明人出了个好主意,把胡、秦二位的相貌画了下来,贴在唐王寝宫门扇上;把胡、秦二位使用的兵器钢鞭、宝剑放在门侧,倒也起到了震慑、阻止老龙之魂胡闹的效果。


  

      老龙骚扰无果只好作罢。


  

        这一节书有两个作用:一是淋漓竟至的描绘出一个不承认自己错误、不反思自己罪过、反而怨天尤人、撒泼无赖,胡搅蛮缠的反面艺术形象;二是给中国的年节留下了一个风俗习惯,由贴胡、秦二将的画像演变成春节时家家门上贴门神爷——门画;由门旁置放刚鞭、宝剑,演变成五月端阳门旁摆放艾蒿(形如刚鞭)、菖蒲(行如宝剑);我想,这正是国人镇邪祛恶,惩恶扬善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于2004-9-16 11: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