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小散8年的炒股心得!

 lanwords 2015-11-10

来源:雪球(xueqiujinghua)

我的投资经历其实蛮简单的:
2007~2008:交学费的韭菜阶段
2008~2010:熟悉和和了解其他市场,如外汇等;
2010~2013:逐渐形成一定的风格和体系阶段(大量阅读及持续学习阶段);
2013~至今,风格逐渐成熟,并不断修正阶段~持续阅读,终身学习。

2007年4月自己在大学期间带着小时候攒的压岁钱入市后,开始小赚之后大亏,虽然在入市前也做好了亏钱准备,准备交学费,但是没有想到幅度会那么的大;还好在开始的时候交了当时看来比较大的一笔学费,但是在后来还是很有警示效果的,8年过去了仍然历历在目。

开始稳定的小赚是在2012年底2013年初的时候,将全仓持有了2年半左右的未来的大牛股网宿科技放走后突然惊醒了,当时在网宿科技业绩不稳,上市不久详细的研究了很长时间它的招股说明书,并持续跟踪的业绩,基本很熟悉了,对标公司美股蓝汛上市后一路下跌也非常看好网宿科技的情况下,在整个行业爆发前将其清仓(因结婚需要很大的开支),之后也在再没有上车。十分遗憾,之后总结了很多投资大师说的类似的话:“投资不要借钱,也不要用1年内生活需要的钱,更不要加杠杆。”

经过那次教训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不用生活所需的钱炒股;

2、看好的公司,尤其的研究到自己认为能看懂未来3年的公司,无论什么情况不要轻易卖掉,除非出现突发情况;

3、在公司业绩拐点向上到来和股价走势明显回到上升通道的时候要有勇气及时回买,要有用于认错的勇气;

4、持有的单只标的物仓位不能过重,学会分散投资。

心得总结:
做股票也有8年多了,多少都会有一些心得吧!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会写一些行业和公司(未上市小微公司)分析报告,有以下几点心得(递进关系)

1、宏观环境:世界经济景气度-国内宏观景气度-物价和利率水平

2、行业环境:行业所处的周期-行业景气状况-行业竞争状况-国家针对行业的政策

3、企业自身:公司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公司产品与服务-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4、市场因素:行业内上市公司数量及其基本情况-市场资金的变化-突发事件引起投资者的情绪。

六看:

1、国家支持力度:

需要考虑两点:1、是否为国家的支柱产业?2、国家是否有对应的扶持文件或者扶持基金支持?

2、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主要有两点:国内竞争环境、国内行业与来自国外竞争者的竞争。
国内竞争:考虑是蓝海还是红海,涉及到政府大力扶持的还要考虑地方政府是否大量重复投资导致竞争过度;
国际上的竞争:国内该行业是否已经受到来自海外的冲击甚至占领,该行业是否有打破国外垄断的可能。

3、消费方需求:

消费方的需求在中国目前主要面临两大消费人群:崛起的90后和银发族。要看这两个年龄段对哪些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更有兴趣然后还必须愿意掏钱。例如90后需求的鸡尾酒行业的异军突起。

4、行业周期:

首先确定是否为新兴行业,以及新兴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对应股票股价涨幅最快的是从初步应用到大量普及阶段,过早进入有时间淹没成本问题,过晚进入,行业已经进入夕阳。在观察行业的发展阶段比较好的办法是看国外的同行们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还有就是可以看身边的人是否已经准备或已经用上了这些产品或服务。

5、定价权:

定价权与行业在其上下游的产业链有关,也与其是否有独特的竞争力有关,这点与选择个股的逻辑基本一致。

6、行业壁垒:

人、技术、资本、进入时间。

九不:

1、企业管理层品行必须过关(但一般难以获取信息),管理层内斗或股权争斗较为激烈不碰;

2、业务模式、产品模式太复杂的不会去接触;

3、重资产公司不去碰;

4、喜欢讲故事的公司一般不碰,但可适当根据其计划和业绩匹配度适当观察;

5、国有控股公司暂时不碰;

6、一年内IPO的公司不碰(除非大幅下跌);

7、夕阳行业的公司不碰;

8、股权结构太复杂看不懂的不碰;

9、热门股、妖股不碰;

个人的投资预期及标准:

1、不亏损;

2、跑赢通胀

3、跑赢无风险利率(如国债)

4、满足个人的预期(年化收益20%)

5、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要不买300ETF更好)

熊市时候取得小幅正收益足矣。投资包括太多的因素,但主要是人。每个人的经验、学历、经历、家庭情况、资金量、性格等都会影响到每个人的操作,其实最主要的是找到和自己相符合的方法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