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元红包奖励让座是对善行积极回应

 惊涛拍岸849 2015-11-10

  ■漫画 马菁

  □孟木二梓

  

  近一年半来,在綦江公交车上,给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老人回赠的红包,里面除了2元纸币,还有印有感谢话语的卡片。近日一名让座者发帖贴出了老人送的红包和卡片。(9月5日 )

  因为让座,能拿到老人2元钱红包的奖励,这真是新鲜事。尽管此举很可能令让座者感到一丝不自然和惊诧,但我们还是应该给这位老人送上最热烈的掌声,因为老人的这种做法至少传递出两个方面的正能量。

  其一,对让座者表示一种郑重的感恩,传递的是一种善的回应。

  其实,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不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才能获得共识的问题,但不知从何时起,这居然演变为一道拷问人的良知和社会公德的测试题。

  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很多情况下,被让座者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天经地义,对让座者的善行不愿意给予真诚的回应。

  2元钱奖励让座者的意义,不在于钱的本身,它所宣示的“你让座于我,我感恩于你”的理念,不仅是对让座者善行的肯定,更是对善行的善回应。

  其二,既是表示老人对让座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这种善行的一种鼓励和放大。老人在公交车上发放红包之举,把对爱心和善行的肯定扩展,从而形成一个爱心和善行的传递链条,影响和促使更多的人付诸行动。

  向这位伟大的老人致敬,他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回报,学会鼓励爱心和善行。

  ■又论

  “让座红包”是时代的“道德异象”

  □粟海

  

  “让座红包”,无疑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唯道德论”者可能认为,道德是社会的最高价值,是不可以附加任何条件的,也不能带有任何功利色彩,否则,道德变成了有条件的交换,就不再是真正的道德主义。而“道德稀缺论”者会认为,在社会道德资源稀缺的当下,“让座红包”不仅给社会上了一堂“德育课”,还可以唤起人们的道德意识。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社会道德资源有些稀缺,于是出现一些一反常态的事。比如,不让座要挨骂、被打耳光;不让座振振有词还出口伤人;年老的给年轻的让座,说他们上班很辛苦等等,既令人瞠目,又令人目不暇接。可见,原有的社会价值观被打乱了,新的还没建立,没了统一的价值标准。

  与此同时,社会利益格局又在急剧分化、调整、重新组合,一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消费道德也成为常态。令人吃惊的是,消费道德不但没有风险,反而赚个盆满钵满,而恪守道德的人反而入不敷出,有时还被讹,时常被人嘲笑,正当权益也被挤压,于是社会现象颠覆了人们的伦常和道德意识。上述两者交织在一起,“道德多少钱一斤”的奇谈怪论就出来了。如此一来,社会道德怎能不斑驳和光怪陆离?可见,“让座红包”只是时代的“道德异象”,它折射社会中存在的“病”态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