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思,该不该让座?上海地铁男子拒让座,大妈劝阻是在道德绑架吗?

 万宝全书 2017-07-07

上海地铁一男子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引纠纷。随后,该男子称,当天工作很累,原本想让,但乘客的指责让他很气愤……对此,有人认为,小伙子健健康康,理应让座,也有人认为,年轻人也有体力透支的时候。让不让座,你怎么看?

不该把让座变成道德绑架

让座这一简单施恩方式,善小却展示情操,历来都被推崇。不让座者,每每都会被人投来异样目光。但要厘清的是,让座只是道德问题,却绝非义务。

强迫他人让座,本身就是一场道德绑架。即使面对不让座者,也不该将其讨伐得体无完肤。就上海地铁男子不让座的事而言,他当天是去做志愿者,一天下来也很累,所以没有主动让座,这样的做法从道德上看的确有些没照顾妇女和幼儿等弱势群体,但这也绝非成为口诛笔伐的理由。当然,该男子并不该对着照相的乘客面带笑容比划“耶”,并抢他人手机,事后他也在警方的处理下向当事人道了歉。显然,后者的道歉和前者的不让座并非同一件事。换言之,该男子从道德上没让座且“卖乖”,却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条文,其行为不值得推崇但也不能因而被猛烈地道德绑架。

让不让座,一直为公众热议。这是因为让座是一种美德,而有人却并不以为然,同时又不能对不让座者进行打击和报复,更不意味着不让座就该成为被谩骂和被暴打的理由。比如有新闻就报道称,重庆大三学生在公交车上没给一位老人让座,就被这个老人一直大声骂其没教养,惹得车上乘客一片讨论。女生很冤枉,因为老人把自己的座给了孙子坐,却要求她让座,从教养角度看,老人的十六七岁的孙子更该主动让给奶奶坐。而武汉一老人直接“动粗”暴打不让座的青年,则比骂更严重一些,这种道德胁迫更让道德蒙羞。老人暴打不让座青年,暴打式的胁迫,已脱离了让座这种美好事情的初衷,更让负能量弥漫。很显然,这样的“动粗”比乘客批评上海地铁男子来得更猛烈一些,但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对不让座者的一种过度的“责”。

让座,属于道德层面的行为,但不是法律规定的硬性制度。给不给他人让座,反衬出来的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水准,但任何人都无权打着道德的幌子对其进行人身殴打与谩骂。目前,在各个城市的公交上,能为老弱病残、孕妇等特殊乘客主动让座的人占大多数,而拒绝让座的人只占少数。首先不能因个别人没让座就大肆讨伐,其次批评不让座者也当有度,不该打着道德旗号对人进行过度的攻击。纵然讨伐不让座者有道德支撑,但也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然别人当志愿者很累,体谅一下也并不过分,如果非要逼着其让座,是不是也有些不道德?

让座是美德,但不让座也不意味着缺德。讨伐不让座者,呼唤道德本意值得提倡,但公车上让座,只是社会公德。不能挟持着社会公德绑架天下,更不该因理解偏差而采取偏激行为却装着若无其事。让座更多是道德问题,而道德是内心升腾的一种自觉行为,靠自觉和自愿来维持。让不让座,还请多一份理解,让了多感激,不让也没必要进行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敏感症”绑架了谁

正如新闻所述,此事件一经公布,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一些微博评论区一边倒地认为“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最烦道德绑架别人”“让座不是应该的,道德绑架太厉害了”“强求别人的行为做道德绑架的人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这种心理不由得让笔者联想到了曾经热议过的“碰瓷敏感症”,如今动不动就拿“道德绑架”来说事的人,是不是也应该预防一下“道德绑架敏感症”?潜意识地认为所有劝让座的“大妈们”都是在道德绑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不应该被传统道德观念所左右。诚然,因“让座”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在当前公共交通多样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屡见不鲜。前有一位近70岁的老人在公交车上因让座与一小伙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之后倒在公交车上再也没醒来;还有福州公交一位老人因身边年轻姑娘没给自己让座,对其破口大骂,缺德、畜生不如;但也有郑州活雷锋,906路公交车长推出“让座主题车厢”,以此激励乘客主动让座,争创郑州乃至全国让座率最高的公交车。

越来越多的自认为站在理性制高点的网民,按照个性化固有思维,极尽其能地驳斥“道德绑架”者,却不知自己已被“道德绑架敏感症”所绑架。越来越多的人在道德绑架话题发酵下,把不让座作为无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冰冷借口,犹如“坏人变老了”这一说法一度风靡,老年人群体在一些负面案例影响无限放大下,被无情地贴上了“为老不尊”的标签。

陷入“道德绑架敏感症”的民众,没有时间对道德绑架与道德散架进行差异化辨别,扭曲的自我观念,似乎可以让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细酌之下,是不是以后所有的自我安慰都能被当做不能“让座”的理由?

如果社会上多一些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少一些锱铢必较的焦虑和困惑,或许“道德绑架敏感症”就会得以缓解。传统美德需要弘扬,被绑架的道德观念需要重新屹立。人总有脆弱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父母日渐老去,想象他们颤巍于城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间,心理期待更多的是身边的人们能够对其多一些理解与关爱,能够在其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地伸出双手,接力成援,为彼此铸就一个最暖心的时代。

更多资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好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