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解析版)

 昵称28446245 2015-11-10

2015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解析版)

2015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解析版)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诸山平地拔起,流水清澈,青山浮水,景色清幽”是我国某著名风景区的真实写照。读图(图中L示意河流),回答1~2题。1.依图可知,河流L在该地地貌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2.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主要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 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3.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4.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如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岩层从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A.T1 T2 T3 B.T2 T3 T1C.T3 T1 T2 D.T3 T2 T1答案:A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可知,T1、T2、T3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层下面的是老岩层,根据图中的海拔判断,T1海拔最低,在下面形成的早,T2居中,T3形成最晚在最上面的,所以A项正确。6.甲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下陷B.背斜顶部受外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冰川的侵蚀作用如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示意图”,①~⑤表示了它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7~9题。7.判断下列阶段中地壳最稳定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地壳运动导致峡谷形态变化,一般观测峡谷形态变化情况的技术手段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雷达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技术答案:D 解析:要观测峡谷的形态变化,就要获取峡谷地区的动态信息,而获取信息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故选D项。9.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是(  )A.海水侵蚀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答案:B 解析: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陆地上,不会是海水侵蚀;从图中来看,峡谷的形态呈“V”字形,是典型的流水侵蚀谷地。所以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故选B项。10.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爱的一项运动。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1.读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3)图示地区植被的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带性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地区森林正在逐渐减少,分析其对②处地貌的影响。答案:(1)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2)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形成)。(3)垂直 热量 水分(4)(随着森林的减少)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泥沙量增大,在出山口附近泥沙沉积量增大,冲积扇面积扩大。【名师点睛,易错起源】易错起源1、地壳物质循环 例1.读某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1)~(2)题。(1)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沉积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岩浆岩(2)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顺序,由老到新的排列最可能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②④⑤  D.⑤①②③④答案: (1)A  (2)C 【名师点睛】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石。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地层:在岩层未倒置之前,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最准确的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2)岩浆岩地层:首先判断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侵入岩末端一般呈尖状,在剖面图上,有岩脉切断岩层,具参差不齐的接触面的特点;喷出岩顶部相对较圆滑,呈堆积状,有火山锥形成的一定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与其他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3)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如果是在海岭附近的喷出岩,则应根据其距海岭的距离来判断。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按此进行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易错起源2、 内力作用 例2.(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回答第1题。1.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面积会越来越小。 【名师点睛】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可从以下概念来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概念 形式 地质作用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内部物质发生变位的运动 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包括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 明显反映地质构造的地貌 大陆、洋盆、山脉、大盆地、大平原、山脊、裂谷、陡崖、块状山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表现形式)易错起源3、外力作用 例3.(2014·重庆文综)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下图,回答1~3题。1.上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ABC D【名师点睛】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雕塑着地表。其相互关系如图示: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外力类型 影响因素 分析 风化 温度、水、生物等 干燥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潮湿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植被茂密的地区以生物风化为主 侵蚀 外力、物质(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等 流水、风、冰川、波浪等外力(强度、持续时间);被侵蚀物质(质地、有无植被保护等) 搬运 外力、物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地形等 外力大于被搬运物质的重量,由高到低的地形有利于物质搬运 沉积 外力、物质、地形等 外力小于被搬运物质的重量,低洼地区有利于物质沉积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分析外力作用塑造地貌的思路方法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则是以某种作用为主;而且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地区 主要的外力作用 典型地区 干旱区 以物理风化和风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准噶尔盆地的风蚀城堡 湿润区 以化学风化和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成都平原 高寒区 以冰川的侵蚀、沉积作用为主,物理风化强盛 青藏高原 滨海区 陆地河流与海浪相互作用,海浪侵蚀和沉积为主 珠江三角洲 地势高 以侵蚀作用为主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地势低 以堆积作用为主 华北平原 易错起源4、 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例4. 据考证:在3.8亿年前,湘西武陵源曾是近陆浅海,后经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形成石英砂岩。结合“武陵源风光邮票图”,回答(1)~(2)题。(1)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①地壳的上升运动 ②地壳的下沉运动 ③流水的沉积作用 ④流水的侵蚀作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该地区的岩石类型、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类型依次是(  )①沉积岩 ②变质岩 ③岩浆岩 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⑥温带季风气候 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温带落叶阔叶林A.①⑤⑧  B.①⑥⑨C.②④⑨  D.③⑤⑦【答案】 (1)B  (2)A【名师点睛】引起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貌 1.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通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概念 产生的地形 火山喷发 岩浆喷出地表,是一种岩浆活动 熔岩物质堆积形成火山锥、火山口 地震 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是一种地壳运动 造成地壳断裂的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2.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在内力作用造就的地表形态的骨架上,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进行再塑造。一般通过流水、风、冰川、波浪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说明。 (1)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易错起源5、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例5、(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名师点睛】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若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锦囊妙计,战胜自我】正确解答该类题要弄清楚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2)熟悉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3)熟悉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尝试进行多种训练。【易错练兵,虎口脱险】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如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读图,回答3~4题。3.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的水平运动B.图中有3处断层C.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D.E处岩层的年龄老于P处岩层4.关于甲处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背斜,上覆岩层,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B.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C.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易形成谷地D.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属于“背斜成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故选B项。如图,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该地岩石主要为砂岩,甲为一河心沙洲,P、Q为航道。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古人常把宝藏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读图,回答5~7题。5.该河流可能位于(  )A.吉林 B.湖北 C.山西 D.云南6.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B.若该河段为自东向西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深C.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减缓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7.若该河自东向西流,现代人要找古人宝藏,应该找的地点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答案:D 解析:古代瀑布位置应位于现代瀑布下游,D项与此相符。 “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它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8.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B.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9.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  )A.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C.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D.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材料二 图2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1)指出乙处发育的典型河流地貌,并说明其形成过程。(2)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3)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1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1)简析河流在A、B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2)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角度简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的原因。(3)简要说明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