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蒂冈教廷再涉丑闻,册封圣徒竟待价而沽

 拜占庭9 2015-11-10

  11月6日,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报道称两名作家出书揭露梵蒂冈天主教教会内部丑闻,例如圣徒地位待价而沽等,这使梵蒂冈的信誉再次受到冲击。以下为观察者网特约译者顾洋整理的内容。

要成为圣徒,得花多少钱?就在方济各于2013成为新任教皇时,梵蒂冈的官员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圣座之下的一间小办公室常常收到外界的汇款,汇款者希望增添某个候选者被封圣的几率。

梵蒂冈方面每新封一名圣徒,都会进行繁琐的尽职调查,分析候选人的历史背景能否达到封圣要求,包括她或他是否曾经创造过奇迹。这样一来,教廷的总花费往往高达50万欧元,最高一例甚至高达75万欧元。

来自个人或团体的外部资助——有的额度高达4万欧元——可以加快这个进程。但问题是封圣办公室的指导员(potulator)往往不会将这些款项记录在案。

由于封圣指导员们拒绝交出任何钱款证明,罗马教廷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冻结了他们的账户。

根据被揭秘的文件,Emanuele Fittipaldi和Gianluigi Nuzzi于近期分别出版了《贪婪》和《圣庭里的商人》。这两本书揭露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诸多丑闻,使正在试图重建信用的教廷进一步尊严扫地。

这两本书记载了诸多因为贪婪和管理混乱引发的丑闻,同时质疑本届教皇是否有能力改变这个城邦国家浑浊的经济治理现状。

书籍揭露的事实,给圣座带来了一丝丑闻的味道,不禁让人想起德国籍教皇本笃十六世的任期时候,他的私人管家涉嫌泄密被拘留审判 。那起丑闻被叫作“梵蒂冈揭秘”(Vatileaks)。此次被曝光之事,仿佛是其续集一般。

“那些对教皇没有那么期待的人,希望丑闻的主要作用,是停止他任期内的改革,” 天主教网站《世界脉搏》的主编Robert Mickens说:

“但是方济各不是本笃十六世,他不允许发生在梵蒂冈的金融腐败或者教廷内部的权力斗争阻止他为改变天主教文化,以及重新定位关注点所做的努力。”

两位作者披露了很多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发生于梵蒂冈的金融和经济改革——这些改革始于本笃十六世,而方济各更是极力推进——所以新的爆料并不会破坏阿根廷籍教皇作为改革者的形象。

同时书作者挖掘出来的关于教皇的秘密记录,揭示了弗朗西斯对于在他眼皮底下发生腐败事件的遗憾,以及他期望去控制整件事情的决心。

但是方济各教皇想要根除腐败以及增进透明度的决心,可能受到质疑。因此梵蒂冈方面对于这两本书籍做出了激烈回应,并威胁对作者提出法律诉讼。

11月2日,一位与保守派主业会(Opus Dei)有联系的高级神职人员,以及一位曾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普通女性,两人同时被梵蒂冈警察抓捕,原因是他们涉嫌将机密文档泄露给两本书的作者。

除了曝出圣徒之位待价而沽外,这两本书还提供了拥有豪宅的神职人员名单。他们的豪华府邸,与方济各教皇上任后选择的50平米的住宅形成了鲜明对比。

来自加州的红衣主教William Levada,曾经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牧师。他最近正面临着在夏威夷度假酒驾被捕的困境。他拥有最大公寓,占地500平方米。

总而言之,梵蒂冈的房地产被估价27亿欧元,在很多情况下,房屋因为出租给朋友和亲友,因此远低于市场价格。

一位前梵蒂冈的官员,被指控挪用本应用来建造儿童医院的基金。他花了2.3万欧元搭乘直升机飞到意大利南部,并且翻新了自己的私人公寓。

两本书都揭露了一个叫彼得便士的慈善基金,募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教区的基金,而这些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梵蒂冈行政管理费,只有百分之二十用于慈善行为。

罗马教廷也证实,它正在调查一个意大利银行家。据路透社报道,该人涉嫌将金融资产和房产办公室APSA账户的资金用于个人交易。正如《贪婪》一书作者Fittipaldi所说:“教会其实并不穷,在很多方面它更像一个商业银行。”

正当意大利还在慢慢消化这些细节的时候,新的“梵蒂冈揭秘”丑闻已经占据了西方各大网站和报纸的头条。

上周五,方济各教皇在荷兰小报上发表的评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些言论听起来就像是对这一周发生在他教徒身上的丑闻的批评。他说:“一名真正的信徒,不能光嘴上谈论贫困和无家可归者,自己却过着法老式的生活。”

(观察者网顾洋译自《金融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