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中湖广音的基本规律

 wunianyi 2015-11-11
?点击京剧 一键关注

中国京剧——戏迷票友之家

为广大京剧戏迷票友提供:

京剧经典唱段、京剧基本功和表演形式

京剧声腔音乐、京剧行头、京剧行当、

京音的一声字,与湖广音的一声相同。京音的二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三声。京音的三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四声。京音的四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三声,需要高唱时可唱二声。”

我认为,上述规则倒是通俗、易学、好记。只是似乎不甚准确,特别是对于湖广音阳平(二声)和上声(三声)的归律,讲得过于武断,容易误导初学者。兹商榷如次:

1“京音的二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三声。”

据我所知,湖广音的阳平(二声)基本是中降调,有点近似于京音的去声(四声)。京音的三声是降升调,读音先降后升(上挑),而湖广音的阳平主要是降调,字尾一般没有明显的上挑趋势,只是在两个阳平字重叠的情况下,前一个字的字尾才有上挑(即先生说的近似京音三声)。

以杨宝森先生《骂曹》的定场诗为例:“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战运机谋。男儿若得擎天手,自然谈笑觅封侯。”共有“悬、河、流、全、凭、舌、谋、男、儿、得、擎、然、谈、觅、侯”计15个阳平(二声)字,其中“河、流、凭、谋、儿、得、擎、然、觅、侯”10字均是只降不升的“中降调”。而“悬、全、男、谈”4个字确如某先生所说的(近似)“京音三声”即字尾有上挑,“悬、全、男”3个字是因为与后面的阳平字重叠,“谈”字是因为后面与去声字笑连读。当然“舌”字按京音读就是直接上挑的。

所以“京音的二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三声。”这一条似应改为:“京音的二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一般要唱京音的四声,有时改为京音的三声。”当然,这样说还是勉强的,近似的,不够精确。


2、“京音的三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四声。”

据我所知,湖广音的上声(三声)是高升调,而京音的四声(去声)是全降调,从高下滑到低的。如上例中的“口、语、手”,如果真按京音的四声来读听起来就像是普通话的“扣、玉、受”,而按高升调读就近似于京音的阴平(一声)(但要有上挑的趋势),听起来接近普通话“抠、淤、收”。听听杨宝森先生的录音显然更像后者,也就是高升调。

不妨再举几个实例:
《失街亭》引子中“阴阳反掌,保汉家,两代贤臣”的“掌、保”杨先生读如京音一声的“张、包”,而不是京音四声的“丈、抱”。

开唱“西皮原板”前的叫板“将军听了”的“了”杨先生读如京音一声的“撩”,而不是京音四声的“料”。

《乌盆记》刘世昌念“张别古”的“古”杨先生读如京音一声的“姑”,而不是京音四声的“故”。

可见“京音的三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四声。”不是普遍规律,更多情形下不如说“京音的三声字,按照湖广音的规律要唱京音的一声。”

当然,湖广音的上声(三声)调值不是单一的,近似京音去声(四声)即下滑的情形也是有的,比如《空城计》“二六”“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和《搜孤救孤》“手执皮鞭将你打”的“打”很多人唱作下滑的近似京音四声的“大”。“马来”的“马”一般读作近似京音四声的“骂”,这些不能算错。

特别应当指出,杨派、奚派、程派念白中有的上声字调值是上挑后又拐两个弯如《文昭关》幕内叫板“马来”的“马”、《武家坡》“有劳了”的“有”,《白帝城》“不久于人世”的“久”等,调值难以简单形容,大致记谱为56532。这是无法用京音调值去描述的。

总之,湖广音的上声调值是较复杂的,大多数是高升调,但还有变化。绝不是“要唱京音的四声”一句话可以概括的。


3
、某先生的这套规律为什么在他的教唱中能得到应验呢?

比如这位先生在教“两国交锋”的“两国”时说:“两”是三声,湖广音读作京音的四声(音如京音的“亮”);“国”是二声,湖广音读作京音的三声(音如京音的“果”),我们从杨宝森先生的演唱录音中听,似乎正是那样。可是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调值念一下,难道韵白(湖广音)的“两国”真能读成京音的“亮果”吗?大家不妨念念试试,显然不对。难道唱与念遵循不同的四声规律?否!

问题在于怎样分析与处理唱腔中的字音。我认为,在唱腔中字的调值往往只体现在出口的短暂时间内,出口后的旋律变化可以不再受四声的束缚。例如《洪洋洞》“二黄慢板”“真()可叹焦孟将命丧番营”的“命丧番营”唱腔是“命53 635535 62——2 22 27 67 6723·4
305 62 76 56 3 5 66 5
“命”和“丧”是去声(四声),按湖广音为降升调,“命”的调值体现在53 6 “丧”的调值体现在535,后面的音符就不受四声约束了。“番”是阴平,为高升调,要求音高不低于相邻的字,而且保持平腔(不能升降),2——就体现了这种调值,至于后面的27 67 672就与四声无关了。“营”是阳平(二声),湖广音为中降调,音符3· 实际上是带装饰音的,不能平唱,要由5滑向3 这里由于电脑技术不灵,没有将装饰音记在谱中),所以阳平调值已经在头一个音符完成,后面的4 305 62 76 56 3 5 66 5照例也与四声无关。

同样道理,“两国”的唱腔“两312 232 3 ”的中“两”作为湖广音上声(三声)的高升调体现在音符3(也带装饰音,从3向上滑),“国”其实是京音阳平的高升调,音符12就体现了这一上扬趋势。余叔岩的“两国”二字都是采用京音调值的,他的唱腔是“两1212 2323”。可以看出,杨和余的“国”字是相同的,都是京音的阳平。

4、顺便提一句,那位先生的教唱中,除了对湖广音调值的“基本规律”总结不妥之外。还有两处明显的低级错误:

[1]那位先生说“为”字过去是上口字,现在上口不明显,几乎跟不上口差不多……。不知根据何在?普通话读音是wei的字如“为、胃、位、未、味、唯”等,在上海话中是分作两种读音的,“为、胃、位”等读作wei,“未、味、唯”等则读作vi。这恰好与京剧韵白读音相符,在京剧中“为、胃、位”等字是不上口的,就读作wei,而“未、味、唯”等字则是上口字,应读作vi。本人是上海人,对这类字上口或不上口不用记,绝不会弄混的。可以肯定地说“为”不是上口字!

[2]那位先生在唱“靠山近水”时,把“近”字读成尖字,我还怀疑自己的耳朵没听清。但后来先生明确地讲了“近”字是尖字,还在字幕上重复强调了。据我所知,“近”为团字,“进”才是尖字,莫非先生唱的是“靠山进水”?恐怕不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