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感修辞例句集锦

 一寸大海 2015-11-11
   通感:(移觉)  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见《文学评论》1962年第11期)钱钟书先生曾举例说:“花红得发'热’,山绿得发'冷’;光度和音量忽然有了体积——'瘦’,颜色和香气忽然有了声息——'闹’;鸟声竟熏了'香’,风声竟染了'绿’;白云'学’流水声,绿荫'生’寂静感;日色与风共'香’,月光有簌可'听’;燕语和'剪’一样'明利’,鸟语如'丸’可以抛落。五官的感觉简直是有无相通,彼此相生。”这就是所谓的通感现象。

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
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里用的是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的区别的方法:形容的通感,通感的词可以用很修饰,比喻的,可以完成一个比喻句[的比喻词,是,像,或借喻没有喻词但存在比喻关系],形容就是我们所譓的形容词的意思,好就是说用形容一种事物的,借用到形容另一种不同感官事物上,如这个闹字,本形容人很热闹,声音很噪杂,[听觉]这里形容花开得盛[视觉]  
   
 通感修辞例句:
 
1、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香气诉诸于嗅觉,色彩诉诸于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人的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作者是想把无形的香气,转化成有形的颜色用来形容飘渺轻柔的感觉。
 2、朱自清 《春》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朱自清 《荷塘月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鲁彦《听潮》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6、。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
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
7、如“那一刻,风睡浪眠,四周是那样安静,鸟的声音传过来,是那样的清晰可闻,那样的清丽动听,就像是被环抱着它们的水洗濯过一样。此刻,我的注视,全部是嫩绿的”。
8、又如: “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9、如: “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10、《星星变奏曲》:“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11、荷马史诗:“树上的知了泼泻下来百合花似的声音。”
12、法国后期浪漫主义诗人波特莱尔在1840年创作的十四行诗《交感》:“象儿童肉体一样喷香,象笛音一样甜蜜”。
13、贾岛《客思》中:“促织声尖尖似针”;
14、苏轼《夜行观星》中:“小星闹若沸”;
15、臧克家在《春鸟》中:“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16、晓雪在《歌声》中:“歌声象一片音乐的湖”;
17、刘湛秋在《我穿过淡蓝色的夜晚》中:“每条胡同都伸开温暖的臂膀”;
18、李瑛在《谒托马斯·曼墓》中:“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
19、覃子豪在《追求》中:“大海中的落日/悲壮得象英雄的感叹。”

20、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通感: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21、            绝 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 ,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22、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昆山玉碎”,“芙蓉泣”,“二十三弦动紫皇”,“石破天惊”中的“碎”、“泣”、“动”、“破”都是试图利用动词来制造声音的效果,是力求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在视觉与听觉间建立通感渠道,使两者相通相融。其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中的"玉碎凤凰叫",是以玉碎之形与声相通。尽管有王琦注:"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似乎是说两种声音的互通,有其道理,但那已经是诗人的最后呈现而已,本质还是先要有形的意念的,之后方可有声。视听相通的效果在于将人的想象引发至及至,在于通过无声的文字画面唤醒人的听觉意识,利用视觉的冲击力制造听觉的震撼力。不去写声音却比写声音更能表现声音,可谓无声胜有声。“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石破”的一瞬间能让“天惊”,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呢?最妙不可言的是“老鱼跳波瘦蛟舞”,这里是在单纯描写“鱼”的“跳”和“蛟”的“舞”吗?显然不是,可见真正的用意是在声,是在以动感的内心视觉的形象引发强烈的内心听觉的形象。

23、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初读第四句,笔者马上想到了俄罗斯民歌《喀秋莎》中的一句歌词“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因为它们都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通感”这一奇特的表现手法,分别以“桃花”、“春光”为意象描写音乐,象征了笙声或歌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23、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24、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中“晨钟云外湿”一句,说的是由于天气阴湿,传到云表的钟声瓮声瓮气,不仅听起来不那么清脆、响亮,而且有些潮湿(视觉)或湿润(触觉)的感觉。钟声本是诉诸听觉的,因杜甫在具体的天气阴湿的环境中来感受,钟声就从听觉通向视觉甚至触觉,这就写出了对于钟声的独特感受,避免了一般化。
25、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两句唱词:“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其中“燕语”、“莺歌”都诉诸听觉,而“剪”是器物,“圆”用于形状,都属视觉范围,怎么“燕语”会像“剪”,“莺歌”会成为“圆”呢?原来人们可以从“剪”的形状上得出锐利、轻快的联想,从“圆”的形态上获得珠圆玉润的启示。
26、清代诗人严遂成《满城道中》中的“风随柳转声皆绿,麦受尘欺色易黄”。“声”明明是听觉,“绿”属视觉,怎么“声”会变绿呢?因为风拂柳絮,婆娑有声,柳丝飘动,宛若一道绿帘散开,从这绿丛里发出的声音也似乎染了绿色。“绿”在这里,既点染了色美,同时又作了轻巧宜人的声美的同义语。
27、《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此例前边将属于听觉范围的声响(歌声)与属于视觉范围的春光、属于触觉范围的和暖互相沟通;后边则将属于视觉范围的舞姿与属于触觉范围的凄冷互相沟通,形象地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歌舞之盛。
28、《祝福》中的“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将听觉对象的“音响”与具有视觉形象的“浓云”沟通,更突出了音响的繁密和强烈。

生活常见通感修辞例句

1.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2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3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4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5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6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7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8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9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10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通感修辞格的一项是( C -拟人)

A.大陆上的秋天,无论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没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温柔发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