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地药材何处寻?

 隐士的书屋 2015-11-12

这一年中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最近看看自己喜欢的,几乎在某个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或者有“难以诉说”的苦。反思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谁错了?原来,不仅是我处境艰难,是中医的处境非常之艰难。

在中医药回暖的当口,一心走正统路子,答案仍然是让人失望的不。一般都认为我身份卑微,生活平庸,一无层次二无品味,就觉得怎么怎么样,贴了标签了。到底还是希望被人认知或被了解的,用“小人之心”品了品此事的缘由,哥也想高雅,怎奈……现在是低俗地年代,越低俗的东西越受人追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翻过来?

因为中医嘛,毕竟是来自于乡间最原始的地方,也不乏互相欣赏的前段日子就有好几个不俗之人,来自乡间农民,来自街巷凡夫俗子。也是久病成医,文武双全了。也是听患友介绍,才逐渐开始关注我的,求医问药的能让他们这些人等看得上的就很不简单,一提木木人,便是“呵呵”而过,他们眼里没几个能入眼的。平白无故领受如此礼遇受宠若惊,拒绝又是万万不能地。互相之间也都很尊重,我觉得很特别,没有带着批判地眼光去看。也令我对许多特别关注中医、关心草根细节的人和事很感动。

大家相约,空闲时我这草舍里品茶论道古今。于医而言,每回来都说几句特有品的话。我很欣赏那种氛围,能够让我慢下心来,平静地那种悠闲可以长期反复倾听受益。说的什么?有人说:中药,为什么弄得如此复杂?到处都是假药,劣药驱逐良药经常感叹,现在的中医啊不行了,说不负责任了。看看现在中药质量,“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方现在不好使了”,有些中医也觉得“方灵药不灵”。有人良医?良药?找一位好中医难,找到合格的好中药更难了。还别说,你买药时给的价格低了,就会给你假的。这个东西不贵啊,怎么也掺假?感觉我这些正统点的大夫有个特点,整一个另类“货真价实”比医院的一般诊所的收费要贵得多了。在许多方面显得“来路不明”,且觉得匪夷所思

我真的特别希望借助这个机缘,然后这样知性的交流。觉得这样才能够平等,才能够真正使大家能够对话产生碰撞。中医处方笺上,药名前标有“生”、“川”、“云”、“广”等,说看来是比较地正统纯正些的大夫。我抽出一根烟,点燃后猛吸了几大口。只好说,像我这个酷似清高的离群索居者,实则前路蜿蜒曲折。我曾聊到:属于中医范畴的内容太多了,要做、可、能的东西太多了。《伤寒论》中方剂有112首,涉及中药材80余种,正统的医家都喜用道地药材,所以一定要一定要真货,一定要好货,宁可贵一点。其实,一张七中药方子的半夏泻心汤,这些药一起才45元,怎么可能药不假呢?我大致算了一下成本,进货价格还要30几元呢。也可以换句话来说:进货就50元,卖出来最少也要100元吧,因为还有炮制啊、称秤损耗啊、费用人工什么的,低于这个价格就要亏大了。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常得到赞誉的道地药材如:宁夏的枸杞子,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四川都江堰产川芎,张家口盛产麻黄。四川的黄连、江油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大黄是甘肃礼县铨水乡的,生地是河南焦作、温县、山西运城一带。浙江道地药材多,以“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最为有名。当归又称“岷归”,当归必是甘肃定西地区的,岷县为药界公认的“道地药材”。江西枳壳、山东阿胶、安徽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陈皮。而其它产地出的则为“非道地药材”。别的地方都不行……

这些年来,就价格来说道地药材价格昂贵,时下中医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替代使用,道地药材“不地道”。伪品、替代品增多,不同品种混用等,这也是,影响中医品质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柴胡黄芩为常用中药,柴胡根与苗不分,条黄芩替代枯黄芩,如何是好?经方使用枳实原为枳壳,是执古之道。古代常以“羌独活”处方经余考证发现,早期本草所载独活原为羌活唐后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开独活专治腰膝足胫,羌活专治上旁行。《纲目》条中云: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呵呵,古方但用独活,今方既用羌活中医认为,麻黄陈者尤良,连翘是为老翘最有力道。古方通草今之木通是也,古之人参皆为党参,识者几何?菊花是中草药的广谱抗生素,性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明目等功效。当知菊花野菊花质最好,以色黄无梗、完整、花未全开者为。葛根者必当用柴葛,粉者,百不及一。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江浙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通常分大花、中花和小花吴茱萸几个品种,而以中花吴茱萸为最佳川贝为名贵药材,堪称药中之宝。都知作用及食用方法的时候,才发现不知土贝母长啥样。古时方药中所用贝母,皆本品。在临床应用时,是大有一定区别的。在《纲目》之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川贝、浙贝母一条沿用至今,早已大错也土贝像红提干,辨识没难度!

还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中医药更是日渐风雨飘摇。一句谚语内行人都知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嫩枝、全草的,也根本没有成材,疗效相差极大。药用价值极高的辽五味子、吴茱萸宜九月九日采,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吴茱萸则无处寻觅。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什么烂柴火木头没有两样。有道是医之用药如用兵,如今后继无粮。生川乌百无一用、生附子销声匿迹。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生半夏、生川乌、生附子不敢造次,即使某些著名的大药店,驰名全国的老字号,也存在此类现象。都不行,致使名方名药不能重见天日,造福患家中医还有多少专家呢?更,一言难尽话炮制。 生地,没有真的。传统讲究九蒸九晒,砂仁炮制,大量验证表明,这是几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令人担忧的是价钱入不敷出,到哪里去寻真货?

这个中药饮片的质量又因为涨价厉害,一些伪劣假药触目惊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生枳实、真者有处寻觅,却难得一见。通草、加明矾来增量,一嚼就知,有经验的用手一掂就知。川芎、经常有假掺在里面,提炼过的会瘦且干瘪。鸡血藤、其实现在用的都是大血藤,真的鸡血藤很少见,不过用大血藤代替。赤石脂、这个药正品越来越难弄了,现在假的居多。白人参、这个药近几年涨价,地道的约1000多元左右。药厂提练了一部分成份以后,剩一部分药性沁上糖,还当原来的人参卖,不是很懂的人分不清。黄连,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也是提炼了一部分成份以后,染色,然后烘干当没有用过的黄连卖到市场。龙骨、这个也是用骨头熬过掺假的。这个发现主要是比较轻。乌梅、也有不少假的,干瘪不饱满,细心检查较好鉴别。皮容易剥的,能剥的整的,就是假的。制附子、有70%是假的,只有30%是真的。那个假的不知道别的什么东西制黑冒充的。猪苓、这个假的更多,真的很少,淡淡的,没有原来浓郁的香菇味。还有30几种另外的药,常见的假药和伪劣产品,很像,一般人不好鉴别。再补充一个问题,有的是琳琅满目。目前的“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问题是胆战心惊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虫子是不生了?却害人害己。

本草家多泥古,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今中医日渐式微,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与药材不讲“道地”,降低了药力、降低了疗效直接相关。但老邪始终坚信,贱钱无好货。只有追求自己的医术,有崇古尊经有锐意创新,有刀口上舔血的胆识,只有真正有内涵,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能导出好中医。

这一年中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最近看看自己喜欢的,几乎在某个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或者有“难以诉说”的苦。反思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谁错了?原来,不仅是我处境艰难,是中医的处境非常之艰难。

在中医药回暖的当口,一心走正统路子,答案仍然是让人失望的不。一般都认为我身份卑微,生活平庸,一无层次二无品味,就觉得怎么怎么样,贴了标签了。到底还是希望被人认知或被了解的,用“小人之心”品了品此事的缘由,哥也想高雅,怎奈……现在是低俗地年代,越低俗的东西越受人追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翻过来?

因为中医嘛,毕竟是来自于乡间最原始的地方,也不乏互相欣赏的前段日子就有好几个不俗之人,来自乡间农民,来自街巷凡夫俗子。也是久病成医,文武双全了。也是听患友介绍,才逐渐开始关注我的,求医问药的能让他们这些人等看得上的就很不简单,一提木木人,便是“呵呵”而过,他们眼里没几个能入眼的。平白无故领受如此礼遇受宠若惊,拒绝又是万万不能地。互相之间也都很尊重,我觉得很特别,没有带着批判地眼光去看。也令我对许多特别关注中医、关心草根细节的人和事很感动。

大家相约,空闲时我这草舍里品茶论道古今。于医而言,每回来都说几句特有品的话。我很欣赏那种氛围,能够让我慢下心来,平静地那种悠闲可以长期反复倾听受益。说的什么?有人说:中药,为什么弄得如此复杂?到处都是假药,劣药驱逐良药经常感叹,现在的中医啊不行了,说不负责任了。看看现在中药质量,“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方现在不好使了”,有些中医也觉得“方灵药不灵”。有人良医?良药?找一位好中医难,找到合格的好中药更难了。还别说,你买药时给的价格低了,就会给你假的。这个东西不贵啊,怎么也掺假?感觉我这些正统点的大夫有个特点,整一个另类“货真价实”比医院的一般诊所的收费要贵得多了。在许多方面显得“来路不明”,且觉得匪夷所思

我真的特别希望借助这个机缘,然后这样知性的交流。觉得这样才能够平等,才能够真正使大家能够对话产生碰撞。中医处方笺上,药名前标有“生”、“川”、“云”、“广”等,说看来是比较地正统纯正些的大夫。我抽出一根烟,点燃后猛吸了几大口。只好说,像我这个酷似清高的离群索居者,实则前路蜿蜒曲折。我曾聊到:属于中医范畴的内容太多了,要做、可、能的东西太多了。《伤寒论》中方剂有112首,涉及中药材80余种,正统的医家都喜用道地药材,所以一定要一定要真货,一定要好货,宁可贵一点。其实,一张七中药方子的半夏泻心汤,这些药一起才45元,怎么可能药不假呢?我大致算了一下成本,进货价格还要30几元呢。也可以换句话来说:进货就50元,卖出来最少也要100元吧,因为还有炮制啊、称秤损耗啊、费用人工什么的,低于这个价格就要亏大了。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常得到赞誉的道地药材如:宁夏的枸杞子,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四川都江堰产川芎,张家口盛产麻黄。四川的黄连、江油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大黄是甘肃礼县铨水乡的,生地是河南焦作、温县、山西运城一带。浙江道地药材多,以“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最为有名。当归又称“岷归”,当归必是甘肃定西地区的,岷县为药界公认的“道地药材”。江西枳壳、山东阿胶、安徽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陈皮。而其它产地出的则为“非道地药材”。别的地方都不行……

这些年来,就价格来说道地药材价格昂贵,时下中医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替代使用,道地药材“不地道”。伪品、替代品增多,不同品种混用等,这也是,影响中医品质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柴胡黄芩为常用中药,柴胡根与苗不分,条黄芩替代枯黄芩,如何是好?经方使用枳实原为枳壳,是执古之道。古代常以“羌独活”处方经余考证发现,早期本草所载独活原为羌活唐后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开独活专治腰膝足胫,羌活专治上旁行。《纲目》条中云: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呵呵,古方但用独活,今方既用羌活中医认为,麻黄陈者尤良,连翘是为老翘最有力道。古方通草今之木通是也,古之人参皆为党参,识者几何?菊花是中草药的广谱抗生素,性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明目等功效。当知菊花野菊花质最好,以色黄无梗、完整、花未全开者为。葛根者必当用柴葛,粉者,百不及一。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江浙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通常分大花、中花和小花吴茱萸几个品种,而以中花吴茱萸为最佳川贝为名贵药材,堪称药中之宝。都知作用及食用方法的时候,才发现不知土贝母长啥样。古时方药中所用贝母,皆本品。在临床应用时,是大有一定区别的。在《纲目》之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川贝、浙贝母一条沿用至今,早已大错也土贝像红提干,辨识没难度!

还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中医药更是日渐风雨飘摇。一句谚语内行人都知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嫩枝、全草的,也根本没有成材,疗效相差极大。药用价值极高的辽五味子、吴茱萸宜九月九日采,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吴茱萸则无处寻觅。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什么烂柴火木头没有两样。有道是医之用药如用兵,如今后继无粮。生川乌百无一用、生附子销声匿迹。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生半夏、生川乌、生附子不敢造次,即使某些著名的大药店,驰名全国的老字号,也存在此类现象。都不行,致使名方名药不能重见天日,造福患家中医还有多少专家呢?更,一言难尽话炮制。 生地,没有真的。传统讲究九蒸九晒,砂仁炮制,大量验证表明,这是几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令人担忧的是价钱入不敷出,到哪里去寻真货?

这个中药饮片的质量又因为涨价厉害,一些伪劣假药触目惊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生枳实、真者有处寻觅,却难得一见。通草、加明矾来增量,一嚼就知,有经验的用手一掂就知。川芎、经常有假掺在里面,提炼过的会瘦且干瘪。鸡血藤、其实现在用的都是大血藤,真的鸡血藤很少见,不过用大血藤代替。赤石脂、这个药正品越来越难弄了,现在假的居多。白人参、这个药近几年涨价,地道的约1000多元左右。药厂提练了一部分成份以后,剩一部分药性沁上糖,还当原来的人参卖,不是很懂的人分不清。黄连,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也是提炼了一部分成份以后,染色,然后烘干当没有用过的黄连卖到市场。龙骨、这个也是用骨头熬过掺假的。这个发现主要是比较轻。乌梅、也有不少假的,干瘪不饱满,细心检查较好鉴别。皮容易剥的,能剥的整的,就是假的。制附子、有70%是假的,只有30%是真的。那个假的不知道别的什么东西制黑冒充的。猪苓、这个假的更多,真的很少,淡淡的,没有原来浓郁的香菇味。还有30几种另外的药,常见的假药和伪劣产品,很像,一般人不好鉴别。再补充一个问题,有的是琳琅满目。目前的“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问题是胆战心惊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虫子是不生了?却害人害己。

本草家多泥古,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今中医日渐式微,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与药材不讲“道地”,降低了药力、降低了疗效直接相关。但老邪始终坚信,贱钱无好货。只有追求自己的医术,有崇古尊经有锐意创新,有刀口上舔血的胆识,只有真正有内涵,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能导出好中医。

这一年中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最近看看自己喜欢的,几乎在某个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或者有“难以诉说”的苦。反思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谁错了?原来,不仅是我处境艰难,是中医的处境非常之艰难。

在中医药回暖的当口,一心走正统路子,答案仍然是让人失望的不。一般都认为我身份卑微,生活平庸,一无层次二无品味,就觉得怎么怎么样,贴了标签了。到底还是希望被人认知或被了解的,用“小人之心”品了品此事的缘由,哥也想高雅,怎奈……现在是低俗地年代,越低俗的东西越受人追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翻过来?

因为中医嘛,毕竟是来自于乡间最原始的地方,也不乏互相欣赏的前段日子就有好几个不俗之人,来自乡间农民,来自街巷凡夫俗子。也是久病成医,文武双全了。也是听患友介绍,才逐渐开始关注我的,求医问药的能让他们这些人等看得上的就很不简单,一提木木人,便是“呵呵”而过,他们眼里没几个能入眼的。平白无故领受如此礼遇受宠若惊,拒绝又是万万不能地。互相之间也都很尊重,我觉得很特别,没有带着批判地眼光去看。也令我对许多特别关注中医、关心草根细节的人和事很感动。

大家相约,空闲时我这草舍里品茶论道古今。于医而言,每回来都说几句特有品的话。我很欣赏那种氛围,能够让我慢下心来,平静地那种悠闲可以长期反复倾听受益。说的什么?有人说:中药,为什么弄得如此复杂?到处都是假药,劣药驱逐良药经常感叹,现在的中医啊不行了,说不负责任了。看看现在中药质量,“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方现在不好使了”,有些中医也觉得“方灵药不灵”。有人良医?良药?找一位好中医难,找到合格的好中药更难了。还别说,你买药时给的价格低了,就会给你假的。这个东西不贵啊,怎么也掺假?感觉我这些正统点的大夫有个特点,整一个另类“货真价实”比医院的一般诊所的收费要贵得多了。在许多方面显得“来路不明”,且觉得匪夷所思

我真的特别希望借助这个机缘,然后这样知性的交流。觉得这样才能够平等,才能够真正使大家能够对话产生碰撞。中医处方笺上,药名前标有“生”、“川”、“云”、“广”等,说看来是比较地正统纯正些的大夫。我抽出一根烟,点燃后猛吸了几大口。只好说,像我这个酷似清高的离群索居者,实则前路蜿蜒曲折。我曾聊到:属于中医范畴的内容太多了,要做、可、能的东西太多了。《伤寒论》中方剂有112首,涉及中药材80余种,正统的医家都喜用道地药材,所以一定要一定要真货,一定要好货,宁可贵一点。其实,一张七中药方子的半夏泻心汤,这些药一起才45元,怎么可能药不假呢?我大致算了一下成本,进货价格还要30几元呢。也可以换句话来说:进货就50元,卖出来最少也要100元吧,因为还有炮制啊、称秤损耗啊、费用人工什么的,低于这个价格就要亏大了。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常得到赞誉的道地药材如:宁夏的枸杞子,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四川都江堰产川芎,张家口盛产麻黄。四川的黄连、江油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大黄是甘肃礼县铨水乡的,生地是河南焦作、温县、山西运城一带。浙江道地药材多,以“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最为有名。当归又称“岷归”,当归必是甘肃定西地区的,岷县为药界公认的“道地药材”。江西枳壳、山东阿胶、安徽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陈皮。而其它产地出的则为“非道地药材”。别的地方都不行……

这些年来,就价格来说道地药材价格昂贵,时下中医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替代使用,道地药材“不地道”。伪品、替代品增多,不同品种混用等,这也是,影响中医品质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柴胡黄芩为常用中药,柴胡根与苗不分,条黄芩替代枯黄芩,如何是好?经方使用枳实原为枳壳,是执古之道。古代常以“羌独活”处方经余考证发现,早期本草所载独活原为羌活唐后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开独活专治腰膝足胫,羌活专治上旁行。《纲目》条中云: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呵呵,古方但用独活,今方既用羌活中医认为,麻黄陈者尤良,连翘是为老翘最有力道。古方通草今之木通是也,古之人参皆为党参,识者几何?菊花是中草药的广谱抗生素,性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明目等功效。当知菊花野菊花质最好,以色黄无梗、完整、花未全开者为。葛根者必当用柴葛,粉者,百不及一。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江浙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通常分大花、中花和小花吴茱萸几个品种,而以中花吴茱萸为最佳川贝为名贵药材,堪称药中之宝。都知作用及食用方法的时候,才发现不知土贝母长啥样。古时方药中所用贝母,皆本品。在临床应用时,是大有一定区别的。在《纲目》之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川贝、浙贝母一条沿用至今,早已大错也土贝像红提干,辨识没难度!

还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中医药更是日渐风雨飘摇。一句谚语内行人都知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嫩枝、全草的,也根本没有成材,疗效相差极大。药用价值极高的辽五味子、吴茱萸宜九月九日采,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吴茱萸则无处寻觅。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什么烂柴火木头没有两样。有道是医之用药如用兵,如今后继无粮。生川乌百无一用、生附子销声匿迹。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生半夏、生川乌、生附子不敢造次,即使某些著名的大药店,驰名全国的老字号,也存在此类现象。都不行,致使名方名药不能重见天日,造福患家中医还有多少专家呢?更,一言难尽话炮制。 生地,没有真的。传统讲究九蒸九晒,砂仁炮制,大量验证表明,这是几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令人担忧的是价钱入不敷出,到哪里去寻真货?

这个中药饮片的质量又因为涨价厉害,一些伪劣假药触目惊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生枳实、真者有处寻觅,却难得一见。通草、加明矾来增量,一嚼就知,有经验的用手一掂就知。川芎、经常有假掺在里面,提炼过的会瘦且干瘪。鸡血藤、其实现在用的都是大血藤,真的鸡血藤很少见,不过用大血藤代替。赤石脂、这个药正品越来越难弄了,现在假的居多。白人参、这个药近几年涨价,地道的约1000多元左右。药厂提练了一部分成份以后,剩一部分药性沁上糖,还当原来的人参卖,不是很懂的人分不清。黄连,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也是提炼了一部分成份以后,染色,然后烘干当没有用过的黄连卖到市场。龙骨、这个也是用骨头熬过掺假的。这个发现主要是比较轻。乌梅、也有不少假的,干瘪不饱满,细心检查较好鉴别。皮容易剥的,能剥的整的,就是假的。制附子、有70%是假的,只有30%是真的。那个假的不知道别的什么东西制黑冒充的。猪苓、这个假的更多,真的很少,淡淡的,没有原来浓郁的香菇味。还有30几种另外的药,常见的假药和伪劣产品,很像,一般人不好鉴别。再补充一个问题,有的是琳琅满目。目前的“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问题是胆战心惊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虫子是不生了?却害人害己。

本草家多泥古,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今中医日渐式微,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与药材不讲“道地”,降低了药力、降低了疗效直接相关。但老邪始终坚信,贱钱无好货。只有追求自己的医术,有崇古尊经有锐意创新,有刀口上舔血的胆识,只有真正有内涵,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能导出好中医。

这一年中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最近看看自己喜欢的,几乎在某个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或者有“难以诉说”的苦。反思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谁错了?原来,不仅是我处境艰难,是中医的处境非常之艰难。

在中医药回暖的当口,一心走正统路子,答案仍然是让人失望的不。一般都认为我身份卑微,生活平庸,一无层次二无品味,就觉得怎么怎么样,贴了标签了。到底还是希望被人认知或被了解的,用“小人之心”品了品此事的缘由,哥也想高雅,怎奈……现在是低俗地年代,越低俗的东西越受人追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翻过来?

因为中医嘛,毕竟是来自于乡间最原始的地方,也不乏互相欣赏的前段日子就有好几个不俗之人,来自乡间农民,来自街巷凡夫俗子。也是久病成医,文武双全了。也是听患友介绍,才逐渐开始关注我的,求医问药的能让他们这些人等看得上的就很不简单,一提木木人,便是“呵呵”而过,他们眼里没几个能入眼的。平白无故领受如此礼遇受宠若惊,拒绝又是万万不能地。互相之间也都很尊重,我觉得很特别,没有带着批判地眼光去看。也令我对许多特别关注中医、关心草根细节的人和事很感动。

大家相约,空闲时我这草舍里品茶论道古今。于医而言,每回来都说几句特有品的话。我很欣赏那种氛围,能够让我慢下心来,平静地那种悠闲可以长期反复倾听受益。说的什么?有人说:中药,为什么弄得如此复杂?到处都是假药,劣药驱逐良药经常感叹,现在的中医啊不行了,说不负责任了。看看现在中药质量,“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方现在不好使了”,有些中医也觉得“方灵药不灵”。有人良医?良药?找一位好中医难,找到合格的好中药更难了。还别说,你买药时给的价格低了,就会给你假的。这个东西不贵啊,怎么也掺假?感觉我这些正统点的大夫有个特点,整一个另类“货真价实”比医院的一般诊所的收费要贵得多了。在许多方面显得“来路不明”,且觉得匪夷所思

我真的特别希望借助这个机缘,然后这样知性的交流。觉得这样才能够平等,才能够真正使大家能够对话产生碰撞。中医处方笺上,药名前标有“生”、“川”、“云”、“广”等,说看来是比较地正统纯正些的大夫。我抽出一根烟,点燃后猛吸了几大口。只好说,像我这个酷似清高的离群索居者,实则前路蜿蜒曲折。我曾聊到:属于中医范畴的内容太多了,要做、可、能的东西太多了。《伤寒论》中方剂有112首,涉及中药材80余种,正统的医家都喜用道地药材,所以一定要一定要真货,一定要好货,宁可贵一点。其实,一张七中药方子的半夏泻心汤,这些药一起才45元,怎么可能药不假呢?我大致算了一下成本,进货价格还要30几元呢。也可以换句话来说:进货就50元,卖出来最少也要100元吧,因为还有炮制啊、称秤损耗啊、费用人工什么的,低于这个价格就要亏大了。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常得到赞誉的道地药材如:宁夏的枸杞子,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四川都江堰产川芎,张家口盛产麻黄。四川的黄连、江油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大黄是甘肃礼县铨水乡的,生地是河南焦作、温县、山西运城一带。浙江道地药材多,以“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最为有名。当归又称“岷归”,当归必是甘肃定西地区的,岷县为药界公认的“道地药材”。江西枳壳、山东阿胶、安徽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陈皮。而其它产地出的则为“非道地药材”。别的地方都不行……

这些年来,就价格来说道地药材价格昂贵,时下中医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替代使用,道地药材“不地道”。伪品、替代品增多,不同品种混用等,这也是,影响中医品质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柴胡黄芩为常用中药,柴胡根与苗不分,条黄芩替代枯黄芩,如何是好?经方使用枳实原为枳壳,是执古之道。古代常以“羌独活”处方经余考证发现,早期本草所载独活原为羌活唐后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开独活专治腰膝足胫,羌活专治上旁行。《纲目》条中云: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呵呵,古方但用独活,今方既用羌活中医认为,麻黄陈者尤良,连翘是为老翘最有力道。古方通草今之木通是也,古之人参皆为党参,识者几何?菊花是中草药的广谱抗生素,性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明目等功效。当知菊花野菊花质最好,以色黄无梗、完整、花未全开者为。葛根者必当用柴葛,粉者,百不及一。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江浙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通常分大花、中花和小花吴茱萸几个品种,而以中花吴茱萸为最佳川贝为名贵药材,堪称药中之宝。都知作用及食用方法的时候,才发现不知土贝母长啥样。古时方药中所用贝母,皆本品。在临床应用时,是大有一定区别的。在《纲目》之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川贝、浙贝母一条沿用至今,早已大错也土贝像红提干,辨识没难度!

还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中医药更是日渐风雨飘摇。一句谚语内行人都知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嫩枝、全草的,也根本没有成材,疗效相差极大。药用价值极高的辽五味子、吴茱萸宜九月九日采,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吴茱萸则无处寻觅。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什么烂柴火木头没有两样。有道是医之用药如用兵,如今后继无粮。生川乌百无一用、生附子销声匿迹。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生半夏、生川乌、生附子不敢造次,即使某些著名的大药店,驰名全国的老字号,也存在此类现象。都不行,致使名方名药不能重见天日,造福患家中医还有多少专家呢?更,一言难尽话炮制。 生地,没有真的。传统讲究九蒸九晒,砂仁炮制,大量验证表明,这是几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令人担忧的是价钱入不敷出,到哪里去寻真货?

这个中药饮片的质量又因为涨价厉害,一些伪劣假药触目惊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生枳实、真者有处寻觅,却难得一见。通草、加明矾来增量,一嚼就知,有经验的用手一掂就知。川芎、经常有假掺在里面,提炼过的会瘦且干瘪。鸡血藤、其实现在用的都是大血藤,真的鸡血藤很少见,不过用大血藤代替。赤石脂、这个药正品越来越难弄了,现在假的居多。白人参、这个药近几年涨价,地道的约1000多元左右。药厂提练了一部分成份以后,剩一部分药性沁上糖,还当原来的人参卖,不是很懂的人分不清。黄连,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也是提炼了一部分成份以后,染色,然后烘干当没有用过的黄连卖到市场。龙骨、这个也是用骨头熬过掺假的。这个发现主要是比较轻。乌梅、也有不少假的,干瘪不饱满,细心检查较好鉴别。皮容易剥的,能剥的整的,就是假的。制附子、有70%是假的,只有30%是真的。那个假的不知道别的什么东西制黑冒充的。猪苓、这个假的更多,真的很少,淡淡的,没有原来浓郁的香菇味。还有30几种另外的药,常见的假药和伪劣产品,很像,一般人不好鉴别。再补充一个问题,有的是琳琅满目。目前的“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问题是胆战心惊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虫子是不生了?却害人害己。

本草家多泥古,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今中医日渐式微,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与药材不讲“道地”,降低了药力、降低了疗效直接相关。但老邪始终坚信,贱钱无好货。只有追求自己的医术,有崇古尊经有锐意创新,有刀口上舔血的胆识,只有真正有内涵,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能导出好中医。

这一年中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最近看看自己喜欢的,几乎在某个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或者有“难以诉说”的苦。反思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谁错了?原来,不仅是我处境艰难,是中医的处境非常之艰难。

在中医药回暖的当口,一心走正统路子,答案仍然是让人失望的不。一般都认为我身份卑微,生活平庸,一无层次二无品味,就觉得怎么怎么样,贴了标签了。到底还是希望被人认知或被了解的,用“小人之心”品了品此事的缘由,哥也想高雅,怎奈……现在是低俗地年代,越低俗的东西越受人追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翻过来?

因为中医嘛,毕竟是来自于乡间最原始的地方,也不乏互相欣赏的前段日子就有好几个不俗之人,来自乡间农民,来自街巷凡夫俗子。也是久病成医,文武双全了。也是听患友介绍,才逐渐开始关注我的,求医问药的能让他们这些人等看得上的就很不简单,一提木木人,便是“呵呵”而过,他们眼里没几个能入眼的。平白无故领受如此礼遇受宠若惊,拒绝又是万万不能地。互相之间也都很尊重,我觉得很特别,没有带着批判地眼光去看。也令我对许多特别关注中医、关心草根细节的人和事很感动。

大家相约,空闲时我这草舍里品茶论道古今。于医而言,每回来都说几句特有品的话。我很欣赏那种氛围,能够让我慢下心来,平静地那种悠闲可以长期反复倾听受益。说的什么?有人说:中药,为什么弄得如此复杂?到处都是假药,劣药驱逐良药经常感叹,现在的中医啊不行了,说不负责任了。看看现在中药质量,“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方现在不好使了”,有些中医也觉得“方灵药不灵”。有人良医?良药?找一位好中医难,找到合格的好中药更难了。还别说,你买药时给的价格低了,就会给你假的。这个东西不贵啊,怎么也掺假?感觉我这些正统点的大夫有个特点,整一个另类“货真价实”比医院的一般诊所的收费要贵得多了。在许多方面显得“来路不明”,且觉得匪夷所思

我真的特别希望借助这个机缘,然后这样知性的交流。觉得这样才能够平等,才能够真正使大家能够对话产生碰撞。中医处方笺上,药名前标有“生”、“川”、“云”、“广”等,说看来是比较地正统纯正些的大夫。我抽出一根烟,点燃后猛吸了几大口。只好说,像我这个酷似清高的离群索居者,实则前路蜿蜒曲折。我曾聊到:属于中医范畴的内容太多了,要做、可、能的东西太多了。《伤寒论》中方剂有112首,涉及中药材80余种,正统的医家都喜用道地药材,所以一定要一定要真货,一定要好货,宁可贵一点。其实,一张七中药方子的半夏泻心汤,这些药一起才45元,怎么可能药不假呢?我大致算了一下成本,进货价格还要30几元呢。也可以换句话来说:进货就50元,卖出来最少也要100元吧,因为还有炮制啊、称秤损耗啊、费用人工什么的,低于这个价格就要亏大了。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常得到赞誉的道地药材如:宁夏的枸杞子,江苏的苍术,云南的茯苓、三七等。四川都江堰产川芎,张家口盛产麻黄。四川的黄连、江油附子,内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参,山西的黄芪、党参,河南怀庆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大黄是甘肃礼县铨水乡的,生地是河南焦作、温县、山西运城一带。浙江道地药材多,以“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最为有名。当归又称“岷归”,当归必是甘肃定西地区的,岷县为药界公认的“道地药材”。江西枳壳、山东阿胶、安徽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陈皮。而其它产地出的则为“非道地药材”。别的地方都不行……

这些年来,就价格来说道地药材价格昂贵,时下中医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替代使用,道地药材“不地道”。伪品、替代品增多,不同品种混用等,这也是,影响中医品质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柴胡黄芩为常用中药,柴胡根与苗不分,条黄芩替代枯黄芩,如何是好?经方使用枳实原为枳壳,是执古之道。古代常以“羌独活”处方经余考证发现,早期本草所载独活原为羌活唐后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开独活专治腰膝足胫,羌活专治上旁行。《纲目》条中云: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呵呵,古方但用独活,今方既用羌活中医认为,麻黄陈者尤良,连翘是为老翘最有力道。古方通草今之木通是也,古之人参皆为党参,识者几何?菊花是中草药的广谱抗生素,性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明目等功效。当知菊花野菊花质最好,以色黄无梗、完整、花未全开者为。葛根者必当用柴葛,粉者,百不及一。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江浙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通常分大花、中花和小花吴茱萸几个品种,而以中花吴茱萸为最佳川贝为名贵药材,堪称药中之宝。都知作用及食用方法的时候,才发现不知土贝母长啥样。古时方药中所用贝母,皆本品。在临床应用时,是大有一定区别的。在《纲目》之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川贝、浙贝母一条沿用至今,早已大错也土贝像红提干,辨识没难度!

还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中医药更是日渐风雨飘摇。一句谚语内行人都知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嫩枝、全草的,也根本没有成材,疗效相差极大。药用价值极高的辽五味子、吴茱萸宜九月九日采,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吴茱萸则无处寻觅。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什么烂柴火木头没有两样。有道是医之用药如用兵,如今后继无粮。生川乌百无一用、生附子销声匿迹。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生半夏、生川乌、生附子不敢造次,即使某些著名的大药店,驰名全国的老字号,也存在此类现象。都不行,致使名方名药不能重见天日,造福患家中医还有多少专家呢?更,一言难尽话炮制。 生地,没有真的。传统讲究九蒸九晒,砂仁炮制,大量验证表明,这是几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令人担忧的是价钱入不敷出,到哪里去寻真货?

这个中药饮片的质量又因为涨价厉害,一些伪劣假药触目惊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生枳实、真者有处寻觅,却难得一见。通草、加明矾来增量,一嚼就知,有经验的用手一掂就知。川芎、经常有假掺在里面,提炼过的会瘦且干瘪。鸡血藤、其实现在用的都是大血藤,真的鸡血藤很少见,不过用大血藤代替。赤石脂、这个药正品越来越难弄了,现在假的居多。白人参、这个药近几年涨价,地道的约1000多元左右。药厂提练了一部分成份以后,剩一部分药性沁上糖,还当原来的人参卖,不是很懂的人分不清。黄连,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也是提炼了一部分成份以后,染色,然后烘干当没有用过的黄连卖到市场。龙骨、这个也是用骨头熬过掺假的。这个发现主要是比较轻。乌梅、也有不少假的,干瘪不饱满,细心检查较好鉴别。皮容易剥的,能剥的整的,就是假的。制附子、有70%是假的,只有30%是真的。那个假的不知道别的什么东西制黑冒充的。猪苓、这个假的更多,真的很少,淡淡的,没有原来浓郁的香菇味。还有30几种另外的药,常见的假药和伪劣产品,很像,一般人不好鉴别。再补充一个问题,有的是琳琅满目。目前的“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问题是胆战心惊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虫子是不生了?却害人害己。

本草家多泥古,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今中医日渐式微,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与药材不讲“道地”,降低了药力、降低了疗效直接相关。但老邪始终坚信,贱钱无好货。只有追求自己的医术,有崇古尊经有锐意创新,有刀口上舔血的胆识,只有真正有内涵,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能导出好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