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厨房

 昵称535749 2015-11-12
2015-11-11 13:01 | 豆瓣:长姐乔迦

下厨房

今年冬天来得尤其早,公历刚十一月初,北京竟然下起雪来,而且还不小。

天寒,人懒,懒得做事,懒得动弹,连心思也跟着软起来。

所以适合想念。

想爱人,没有。

想朋友,在身边。

想家,这两个字对我来说一直都有点尴尬。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家应该怎么界定,有父母的地方?至少对我来说肯定不是这样,我早年就与父母关系失和,这么多年一直如此,未见改善。连我爷爷都出面劝过,但无效。

有多大仇?

一个商人加直男癌的父亲,碰上一个文青加女权的女儿,有解么?环环相杀。

所以,很多人提到家觉得温暖,但对我来说,却尤为尴尬。至于母亲的存在,在我眼里,不过是父亲爪牙,我父亲指东她绝不向西,我从情感上同情她,但说到底终归也是陌路人。

一直以来,维系我跟“家”这个概念有所关联的,是父母之外的旁人。是从小将我带大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人,便是我大姑。

用我大姑的话讲,她始终觉得我投错胎,本应是她的孩子。

我大姑长我爸两岁,但却结婚晚,她结婚时,我已会走路说话。据说当年我姑父追她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花在我身上,没办法,我大姑太宠我,我姑父便只能眼明手快投其所好。确切点说我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和大姑一起带大的,所以,我跟我大姑的关系也就不言自明了。多年以后,我爸为此耿耿于怀,其实我能理解,谁能高兴自己家孩子跟父母不亲跟旁人亲呢?但没办法,我跟我父母之间的情分,自小就没种下,这种东西是补不回来的。

所以,我常说想家,一般都是指我爷爷奶奶或者我大姑。

人的记忆,其实是很生理的东西,你想念谁,是很具体化的感受,比如你想念一个人的味道,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的温度,一个人的面容,一个人的声音……我们常说想家,总说想念母亲做的一口饭一道菜,而轮到我这,变成了我大姑一手好菜的味道。

我大姑是我家厨艺最好的人,这点毋庸质疑,所以每次放假回东北,我都很难在外面饭馆找到饭吃,因为外面饭馆的手艺还不如我大姑的手艺。我大姑今年五十多岁,厨龄却将近五十年,那个年代苦,我奶奶又是顶没耐性的人,所以我大姑说她八岁就开始做饭。做巧了,也做伤了。记得有一次我妹妹去我大姑家,本是想恭维她,说她做饭好吃,就是爱下厨,没想到我大姑一听不高兴了,说谁爱天天拎着饭锅伺候你们?唬得我妹半天没敢吭声。话虽这么说,但吃饭时还是摆了满满一桌子菜,而且最后几乎都光盘。

我写旁人厨艺,总写谁谁哪道菜做得好,但到我大姑这,好像没什么好形容的,最好的形容就是光盘。我大姑心思美,手也巧,自己看见外面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回到家就开始研究。有一次来北京,我跟她一起出去吃饭,我跟她都爱吃甜,便点了糖芋苗,她瞄了两眼说等我回家给你做。等我回沈阳时,果然做了满满一大罐,表妹跟我说:“我妈真是舍得下料啊!”姑姑问我味道怎么样,我说好吃,就是有点干,大姑说:“下回,下回就好了!”

今年立春的时候,我心血来潮弄了春饼,还拍了照发朋友圈,全是点赞的,唯独我大姑在下面轻描淡写来了一句“菠菜炒出汤了,怎么包?”我心想,眼睛真毒啊!这才是行家。

说了我大姑心美,干活利落,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旁人做菜粗了细了挂色不好都要被她数落一番,自己买了什么豆浆机、酸奶机、面包机,这还不算,竟然自己在家做煎饼果子,我姑姑说感觉挺好吃的,但嫌外面做的不干净,便自己在家动手,还嘱咐我爷爷特意去煎饼摊问老板买了个专用小推子。用我表妹的话讲“我妈人生三大志趣——唱歌、跳舞、买锅”!

精于厨艺的人,对厨具不可能不讲究,我眼看着她的锅买了一个又一个,电视购物的,朋友推荐的,商场导购推荐的,甚至电梯里听路人说的。为了烙饼好看,特意买了电饼铛,还一口气买了两个,自己家放一个,我爷爷家放一个。我爷爷说家里锅能烙饼,我大姑嘴一撇说:“那烙出来的多难看!”

某次来北京看我,竟然自带了面粉和擀面杖来,我说这都有啊,我大姑不屑地说:“你这面好吃么?你看看我带这面……”嗯哼,这才是追求吃的纯粹境界。

厨艺好的人一定要嘴刁,这是肯定的。

我大姑嘴刁,这没办法,因为她厨艺太好,家里人做饭都没她做得好,那只能多受累。旁人做时她在一旁看着,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把人从厨房撵出来,又成了她掌勺。十一回家时,赶上她去参加同学会,要跟老同学一起去长白山玩,问我行不行,我说行啊,去啊,她说:“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都没给你做顿好吃的,我多不落忍!”

我姑姑出去,家里便成了我跟表妹掌勺。显然,表妹得了我姑姑真传,虽然极少下厨,但厨艺也相当了得。一道煎黄花鱼把葱从中间竖撕开,拿里面的汁液在鱼身上涂了又涂抹了又抹,再抹姜汁,再拿各种调味腌,一边腌一边拍打,果真像模像样。

有一种父母,叫做“别人家的父母”,我姑姑和我姑父,便是这种。我姑姑说虽然当年经济条件不好,但养我表妹,是手把手照书养的,我忽然想起我小时候会的儿歌和故事,其实都是我姑姑胎教时学来的。

人跟人是有差别的,家里所有孩子都喜欢去我姑姑家,寒暑假宁愿不回家都在她家闹,说到底,我姑姑和我姑父对于孩子管教上比较开放,我姑姑对我表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不求你出人头地,你自己开心就好。”这话说来简单,但问问所有父母,又有几个真能做到?

关于我的爱好以及我从事的行业,我爸一直颇有微词,觉得我所谓的追求,都是无稽之谈,在我爸的观念里,如果你不是一个有钱人,你就什么都不是。有一次我爸跟我聊天时竟说:“你们现在都爱去你大姑家,爸可以理解,因为你大姑家现在经济条件好……”我真是差点吐他一脸血!所以我爸觉得自己委屈,跑到我爷爷面前诉苦,说不明白自己做错什么。

也许没做错什么,只是有这么一位姑姑比着。我姑姑跟家里所有孩子说过这种话,她说:“不管你们遇到什么,别怕,有大姑在,不会不管你们的!”其实我们都明白,正因为她成长中得到的太少,所以她对孩子这么在意,甚至,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始终记得我读初中时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那时候年纪小,其实对家没有太多牵绊,我姑姑来学校看我,那时姑姑家经济条件不算好,她从车站走到我学校去,走了一个多小时。我姑姑看见我时,眼泪汪汪的,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开始在外面独立生活,而我看着我姑姑则一脸尴尬,那么多同学人来人往的,她怎么就哭了呢,多丢人啊!更因为她去看我时,实在没有精心打扮一番,整个人感觉又土又怂的。

少年人的虚荣!关于这一幕,这么多年压在我心底,甚觉惭愧,我想我当时的情绪,姑姑是感受到了的,她没想到自己心心念念赶去看望的孩子竟因为她不够撑面子而尴尬躲闪。其实姑姑是个极其敏感的人,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的这个反应伤了她的自尊心更伤了她的情感。

在我快三十岁的时候,我姑姑仍愿意一个电话大老远从家背面粉和擀面杖来给我包顿饺子,而高中时,我爸妈开车去学校看我,问我想吃什么,我说好久没吃饺子了,我爸开车去饭店给我买了两盒,这件事后来被我爸宣扬得人尽皆知,意思是我这样对孩子还不够好么?还不够在意么?

所以,有一种父母,是别人家的父母,亲子之间的失望,何尝不是相互的?

说来倒是有些讽刺。家里这几个孩子最留恋的味道,竟然都是我大姑的手艺,而不是自己父母的。难道我们真的嘴馋到因为别人家的饭好吃就投奔别人家吗?因为别人妈妈手艺好,就亲近别人妈吗?

为人父母,为人长者,肯在厨房里,下心思给孩子做吃的,研究什么东西对孩子身体好,什么东西补,什么东西健康,怎么做好吃,我相信这样的父母在其他方面对孩子也一定是尽心思的。

自己一个人身在他乡,城市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忙,越发觉得什么是爱?爱是极其简单的一种表达,就是愿意为你花心思。哪怕她已经很累了,很厌倦了,很抗拒了,甚至她自己正在减肥一口也不会吃,但她不会让你凑合,而是认认真真做一桌子菜,她舍不得糊弄一下打发你,她觉得那样对不起你。

不是她太闲。也不是她必须。而是,你在她心上。

在我亲子情分如此寡淡的此生中,还好,有这么一个人一直这样守着我。让我想起“家”这个词的时候,还有味道可怀念。

我很感激遇到她,真的。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