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非得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吗?

 bdcxrh 2015-11-12

课堂教学非得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吗?

2015-11-11 

课堂教学非得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吗?

浙江教育报

翘 楚(楼主)

  最近,我听了一节“社会”公开课,课题是《海拔最高的牧区》。教师让学生观看《青藏高原》视频,导入新课,布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一个问题:青藏高原的人们以糌粑、牛羊肉、酥油等作为主食的原因。

  在这些环节中,小组合作探究显然是重头戏,但我觉得有一些不舒服。

  课堂时间宝贵,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而教师布置的问题比较单一,学生只要借助地图册,认真阅读教材和资料,就能弄清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见学生质疑。

  学生先花去十余分钟合作,在卡纸上抄出一条条理由(在我观察的小组里,真正参与的只有4人,另2人处于游离状态),再由一个小组派代表讲述、板书,其他组补充,花去十余分钟,而后教师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完成板书,又花去三四分钟。

  听课后,我一直在想:由什么决定一节课要不要合作探究?怎样探究?

  公开课一开头就上合作探究大戏,让学生站起来大声议论,这很不真实。学生有疑问不能独立解决的,可以依靠集体智慧,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也不一定非得以几人小组为单位,一般的问题两人合作也行,独自探究也行,只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材料,设计好方案,就能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究。追求课堂形式的花里胡哨是最低效、最不科学的。

  探究是为了化解疑难问题,形成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不是为了热闹、好看。即使说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能说会道,那也是少数学生的能说会道,更多的学生可能都在当“看客”。


  董 海

  听了不少课,发现教学中小组“合”而不“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都是“被合作”,看似热闹,实则效率不高,浪费时间。我觉得小组合作还是应该看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操作模式。


  翘 楚

  “被合作”真的在不少的课堂上存在,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有些课堂需要安静的阅读、思考、讨论。

  我常常感叹:教育界喜欢“创新”,领导自己一旦有点想法,或一旦有自己看重的做法,就要下行政命令,要学校学习推广,比如这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育是件科学性很强的事儿,需要持之以恒地去实践,而不是追赶时髦。所以,很希望我们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有自己的选择,根据学生现状,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法。


  俞和军

  听过不少的课,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很多,很多都没有必要,是为合作而合作,为刻意体现新课程理念,形式大于实质,反而浪费时间。

  小组合作是应该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的,那些个人无法解决、需要求助于集体力量的内容才需要小组合作。


  一统江湖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找寻别人的优点远比寻找自己的缺点难。


  董 海

  新课程的不少理念都是好的,可具体操作起来就有问题了。


  吴笔建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理念,要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定,并非每节课都得合作学习。如果过于教条,那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董 海

  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是每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小组合作时,有一点必须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不能因为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就成了旁观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要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点评:诚然如楼主所言,现在的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少不了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这就是一个成年人手上的指环,没有了它,似乎就代表这个人不成熟。虽然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有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的日常课上未必运用得如此生硬,但遇上公开课,万一评委脑筋直,一句“怎么没有探究?”就会葬送了这堂千磨万炼的课。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是不是一定得在课堂上存在,这个问题其实与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在评课尺子没有变得更科学合理之前,谁也不敢贸然舍弃这个形式。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2015-10-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