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网关注】自行车“出路在哪”?!

 红箭AAA 2015-11-12

自行车是一个“绿色城市”的标配,而今在迈向“十三五”之际,有多少配套设施被规划……


停车难是不少私家车主最为头疼的问题,然而,对于选择绿色出行的自行车主而言,停车难同样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原本“有车一族”的周建鸿,选择骑车上班,是因为开车太“堵”。但现在不是“车堵”反而是骑车“心堵”。“从家骑车上班要经过平阳路、南内环街、解放路,原本的非机动车道让私家车停满街道,只能‘见缝插针’。下班想骑车逛个街,别说存车就连个放车的地儿都没有,找个墙角放放车,还担心被偷。你说现在骑车出门多烦心……”周建鸿一脸的无奈。

目前,在已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的今天,像周建鸿有此无奈的“骑车族”,在我省各地并不是少数。

现场调查骑车出行“烦心”事

“小区里没有自行车停车棚,居民只能在楼道里停车,但楼道空间有限”,崔健住在并州南路狄村街口水溪庭院,他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停车棚,每天上下班都不得不把自行车抬上楼在家里存放。“现在但凡有点空地都建成了机动车停车位,而自行车的位置却越来越紧张。”在亲贤街怡和广场上班的刘亚楠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在小区停放自行车难,像亲贤街、柳巷、长风街等不少路段的商场附近也没有专门的停车位,给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带来极大不便。

11月3日10时许,记者骑车来到新建路太原市政府,大门一侧的人行道上停了一排自行车和电动车。“附近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处,只能放在路边”,正在此锁车的刘俊告诉记者,骑车原本就是为了方便,可大多时候停放自行车还没有泊机动车方便,停在路边影响交通不说,还要担心被盗。随后,记者在新建路分别走访了太原市建筑设计院、太原市城乡规划局、山西省气象局等单位,虽各单位均建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棚,但停车棚外都标明“外来车辆禁止入内”。“不让外来自行车停放,也是出于场地和管理的考虑”,太原市建筑设计院停车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单位限制外来机动车停放,附近也没有对外的停车场,因此,市民只能临时将自行车停在路边。

随后,记者走访迎泽公园、山大一院、五一广场美特好、大南门太原搜机城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附近也没有正规的停车场,多数市民则是把自行车停放在附近由看管人员拉绳圈出的空地中,此类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约为每日0.5元~1元。

而除停车难外,骑着自行车上路行驶,也让市民苦恼不已。机动车违规停车占用自行车道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不少路段的自行车道上被划定机动车停车位。如果遇到道路拥堵,机动车就直接上自行车道上行驶,让本就狭窄的自行车道“捉襟见肘”,骑自行车的人只能在“夹缝”中穿行,路面交通险象环生。有些自行车道则被各类商贩、摊位“占领”,骑车人只能被迫上机动车道行驶。

市民期望为缺失的规划开“绿灯”

退休教师高君诚,一直以自行车作为主要出行工具。“上世纪70、80年代,人手一辆自行车,市民出行主要以自行车为主,去哪都有停车棚,骑车很方便,而现在几乎一家一辆机动车”,高君诚告诉记者,近几年,城市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却总是最大限度为机动车开“绿灯”,让骑车出行变得越来越不便。

据山西公安交警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太原市常住人口有427万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平均4.245人拥有一辆机动车,若平均一个家庭有3—4人,太原市平均每个家庭都有1辆机动车。为缓解机动车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近年来,太原市六城区内道路陆续拓宽改造、机动车泊车位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六城区内道路总长度2653.4公里,各类停车位共计6万余个。与之相反,自行车专用道、停车位等与自行车出行相关的配套设施却鲜少被规划建设。

在太原柳巷北路桥头街口的自行车租赁点,记者随机对40名市民进行了调研,自太原公共自行车运营以来,37.5%的市民减少了开私家车的次数,17.5%的市民减少了乘坐出租车的次数,另有45%的市民减少了乘坐公交车的次数。采访中,市民反映说,租赁公共自行车同样面临服务点少、停车难的问题,如果不慎被盗,损失比一辆自家的自行车还贵,所以更不敢乱停乱放。

据太原市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太原全市已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285个,投放自行车4.1万多辆。太原公共自行车单日最高租骑55.74万次,单车日均周转次数最高达20.08次,日均免费租用率已高达98.7%。事实证明,如果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多数市民仍会选择经济、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近两年来,随着太原公共自行车的投入运营,改变了不少市民的出行习惯。骑车在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出行能耗和尾气排放。山西省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协会曾算过一笔账:以每次骑行两公里计算,半年时间市民骑公共自行车至少可达3000万公里,如果按其中20%的人是放弃开车来计算,则至少可节约汽油48万升,半年减排一氧化碳约5793公斤、碳氢化合物约580公斤,对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起到巨大作用。

他山之石让绿色城市“慢行”而来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倡导绿色出行,单靠宣传教育远远不够,相关部门要以人为本,如推行公交优先一样,切实改善骑车出行环境。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田宇认为,在人车路矛盾愈演愈烈的当下,打造完善的“慢行系统”让出行回归“绿色”是城市的必修课题。在建设自行车专用道的同时,完善与自行车出行相关的配套措施,如制订骑车导则、自行车地图,并在公共场所广设自行车停车处。同时,推动“公交主导+慢行接驳”的出行方式,通过“慢行系统”将公共交通与工作地、居民区、购物场所等无缝对接,充分发挥“慢行交通系统”的经济性和灵活性。此外,要制定城市慢行系统建设规划,将“慢行交通系统”与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

资料显示,在韩国,建设新城市时必须设置自行车道,必须提供一定的空间供自行车停放,因此,在韩国百货商店、大型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等商业娱乐场所,都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美国参议院则通过法案,用税收优惠鼓励雇主给骑车上班的雇员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的补贴。在德国、荷兰等国家,不仅已经建成较为完备的自行车道路网络系统,而且自行车专用道路的设计也从安全性向舒适性方面转变。据相关报道,德国正在研发的靠气流助力的封闭自行车高速公路,可在高速道内补充大型的流动气流,骑行者能获得气流的助力推动,省力且提速。

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山西省城市公共客运条例》,已将公共客运线路的设置、行驶等细节内容上升到法律层面,充分体现了公交优先的原则。那么,作为更为低碳环保的出行工具,自行车也同样该享受它应有的“待遇”。

责编/李敏 编排/石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