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山古道

 f4956 2015-11-14
阴山古道-第四章 隋唐时期
发布时间:2013-06-13 08:53     作者:文化促进会     浏览次数: 304

       一、古道路线
       隋朝与突厥在战争或交往中,隋朝北方边郡通往大漠南北地区的交通道路,是以北方各边郡及郡治所在地、军事重镇为枢纽。往来漠南东西、北上漠北,南下中原的主要交通路线有:
       定襄郡大利城至营州的道路
       从定襄郡大利城向东南,经马邑郡境(应走今山西省杀虎口、右玉、左云)至恒安镇(即北齐恒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然后北上,经乙弗泊(北魏时称乞伏泊,今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黄旗海),再转东南顺于延水(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后河)北(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和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到幽州(隋朝涿郡治,今北京市西南),再经右北平郡(治所卢龙,今河北省蓟县),出临榆关或卢龙塞(今河北省遵化县东北之长城喜峰口附近一带)至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
       恒安南北的道路
       从恒安直北(应是沿今大同市至集宁铁路附近地区),经乙弗泊西侧,北上意辛山,进入大漠,穿过大漠地区到独洛水(今蒙古国土拉河),顺河向西至頞根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突厥牙帐;往西南,经马邑郡中部地区(今山西省右玉县、左云县一带)至善阳(隋马邑郡治,今山西省朔州市)。
       这条道路,是北魏通往漠北的故道。隋朝初,突厥几次从漠北南下,进犯隋边。隋朝在乙弗泊驻军防御。
       隋炀帝御道
       从榆林(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古城)起,历云中(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溯金河(今大黑河)而上,至启民可汗牙帐(今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地区),又向东到达蓟(即涿郡,今北京市)。这条御道长达三千里,宽为百步,是当时最长的御道。
       云州至胜州的道路
       从云州(大同军,今山西省大同市),经旋鸿池(今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巨宝庄境内)南,过参合陉(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镇多纳苏石匣子沟),到定襄故城(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经振武节度(即单于都护府)西南到榆林关(即东受降古城,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城小皇城古城),达胜州(榆林县,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古城)。
       静边军至西京的道路
       从静边军(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镇东南一带)南下,经朔州(治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至西京(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静边军至鹈泉的道路
       从静边军向西北经单于都护府,向西南至东受降城(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城小皇城古城),再向西北经中受降城(今包头市郊敖陶窑子古城)、天德军(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东南岸陈二壕古城)、西受降城(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库伦补隆古城),至鹈泉(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北部阿波尔海布拉克附近)。这条道路是唐朝阴山南麓东西横向的主要道路,该路又从鹈泉向北至回鹘牙帐(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岸哈拉和林古城)这段路史称参天可汗道。
       此外,北魏时期连接六镇的道路,在隋唐时期继续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的道路,只是作为一条普通的道路。
       二、人口迁徙
       5世纪中期突厥进入今乌兰察布地区。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起源于准噶尔盆地以北,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正月,突厥首领土门出兵攻击柔然,大破柔然于怀荒镇北,柔然可汗阿那瓌兵败自杀,导致柔然国家名存实亡。是年,突厥族建立突厥汗国,其疆域东至辽海,西至西海,南至阴山,北至北海。说明突厥已进入今乌兰察布地区北部。隋朝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其中东突厥在开皇五年(585年)后,南度漠南,其统治中心南迁紫河镇(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至此阴山南北,明长城以北生活着突厥人,也就说明突厥人进入了今整个乌兰察布地区,与原有的已经汉化的鲜卑人和汉族等民族杂居。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册封东突厥染干(号称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使其变成隋朝直辖的一个自治政府。隋朝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与启民可汗展开北征,至使漠北九万突厥人南下降隋,都转归于启民可汗帐下。其时包括今乌兰察布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成了突厥和汉族人民并存、交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大业五年(609年),东突厥启民可汗死后,其子咄吉成为可汗,即始毕可汗。他即位时突厥实力日盛。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率大军巡塞,被东突厥围困在雁门。这一时期隋朝人民为躲避战乱和赋役,大量汉族人民北上流亡突厥。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唐灭隋,唐朝建立之初,东突厥仍然控制着大漠南北,左右着中原政局。并有薛延陀(铁勒的一支)据阴山之北。贞观二年(628年),当东突厥汗国走向衰落时,今乌兰察布阴山以北归薛延陀国管辖。贞观四年(630年)后,经唐朝大举北伐,东突厥汗国灭亡,并将突厥地区分左右两部来管理。贞观二十年(646年),唐灭薛延陀国。永徽元年(650年),唐又灭漠北突厥车鼻政权后,使大漠南北全部并入唐朝的版图。永淳元年(682年),云中都督府突厥贵族阿史那骨咄纠众反唐,占据黑沙城(今呼和浩特市市区北),建立起后突厥汗国,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建立牙帐于乌德鞬山(即于都斤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并以黑沙城为南牙,派遣其弟突利设默啜驻守其地。使管辖今乌兰察布地区的唐朝单于大都护府基本上名存实亡。开元六年(718年)后,今乌兰察布南部又重新归属唐朝管辖。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汗国被回纥所灭,“其地尽入回纥。”会昌三年(843年),回纥的乌介可汗侵逼唐朝振武军(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北),被唐朝打败,唐朝将其降附的二万余人皆分隶诸道。不久,乌介可汗被部下所杀,这支南迁的回纥人终于破散。
       三、交通工具
       突厥的畜力交通工具是以马代步,马是突厥人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战争之必须的交通工具。所以史书上说“突厥兴亡,惟以羊马为准。”突厥人自幼学会驾驭马是人生的第一课。所以唐朝人讲“胡儿八岁能骑马。”车也是突厥人的重要交通工具,一般有牛车和马车。
       回纥(回鹘)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和骆驼,乘坐畜力拽拉的车辆也是回纥人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如有“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的牛车。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回鹘七百六十人将驼、马及车,相次至黄栌泉迎候(太和)公主。”回纥人还把毡帐搭建在车上,《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毡车,以毡为车屋。”将毡帐建在车上,似乎是从回纥人开始的。毡车的特色是行住合一,十分便利。回纥汗国溃崩后,有很多回纥人乘这种毡车南下。再如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自回鹘归唐的太和公主及其侍从所乘毡车就有数十乘,络绎于道的货运畜力及车辆也很多。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回鹘乌介可汗率众侵逼振武军,麟州刺史石雄受命护振武,他到振武后“登城望回鹘之众寡,其毡车数十乘。”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自唐北归的九百回鹘人及九姓胡,就有骆驼、马数千,带缯锦十万匹。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回鹘辞归,载赐财物,共用车千余乘。
       四、道路运输
       回鹘与唐在商业交往中,以马绢贸易持续的时间最久,这在中原和北方民族交通运输史上是空前的。
       唐在“安史之乱”以前,最盛时马匹还能自给,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以后,马政渐衰,马匹就不足以完全自给。因此,向突厥、契丹、党项和回鹘等部族购买马匹。“安史之乱”之后,“国马尽没,监牧使与七马坊名额皆废。”至此,唐朝廷所需之马就大部分仰赖于北方各游牧部族。自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回鹘西迁前的八十年间,按平均年购买一、二万匹计算,回鹘向唐朝共销售了上百万匹马。
       唐朝时期,马绢比价从来都是根据双方的需要和政治关系而定。唐对回鹘的马绢贸易,唐为借助回鹘骑兵就须维护双方的关系,而回鹘往往也以此要挟。唐就得支付高于正常马价的几倍、几十倍的价格购买马匹,有时回鹘干脆单方面规定,价格最高时达到一马五十匹绢。回鹘从唐所得的丝绸除少数为贵族使用外,大部分被贩运到西方的大食、印度,最后有的又辗转运到了罗马等地。
       五、驿传制度
       在隋朝时期,每驿设驿长一人,驿夫一人或数十人。驿夫的多少由驿事的繁简而定。一县之驿由县令兼理;一州之驿由州府的兵曹掌管,一道一驿由节度使下设置馆驿巡官四人、判官一人来治理;全国之驿,属于兵部的驾部郎中员外郎主管。唐袭隋制,与隋朝相同。因官方设置驿站,目的为传递军事消息,所以在管理上隶属兵部。唐朝时期的驿,大体上也是三十里一处,兼具汉朝时期邮和驿两种性质,但驿更具有馆舍的性质,所以也通称馆驿。在驿站中停留住宿,根据官位的高低,待遇有所区别,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必须实行礼让。唐朝时全国共有陆路驿所(站)一千三百处。每驿有马八匹至七十五匹不等,每道的驿站又分为六等。还有传马,速度较驿马慢,还备有驿驴,供没有急务者骑乘。
       唐朝的法律对驿使有严格的规定:
       1、驿使发遣时,给予符券。在驿使执行任务的往返途中都要随身携带这种纸制符券,由中央各部门负责发授给本部派遣的使者。驿使在一定限期之内可乘用驿马。凡未有符券而乘用驿马者,处徒刑一年;耽误期限者,误一日杖八十,误二日加一等。如遇军情紧急而延误者,刑加三等,严重的可处绞罪。驿使不得无故让别人寄送书信,违者处徒刑一年。
       2、驿使传递书信,没有按照书信上的地址和署名送到而误投他处者,按照被耽误的时间长短论罪;若属题署有误,处罚原文件题署者;驿使私自增加所乘马匹数量者,要给予处罚,只增加一匹者,处徒刑一年。另外每再增加一匹则加刑一等。
       3、驿使乘驿马,必须按照一定的路线前进,有意绕路而走枉道者,枉者一里杖一百,三里加一等。超过了应达到的地点者罪加一等。经过驿站而不换马者,杖八十。乘驿马者只能携带自己的行李物品,行李指随身穿换的衣服和被褥,物品只限弓刀之类防身武器。除此外,超过规定的物品每超重一斤杖六十,十斤加一等;但这种处罚最重者不超过徒刑一年。
       4、只有驿使才能在驿站内住宿,不是驿使者或不应进入驿馆而进入者一律笞四十。但凡是五品以上的职官和二品以上的散官,以及封爵在国公以上者,无论公事私事都可以在驿中住宿。地处偏僻而又无村官司投宿的驿,允许九品以上的职官,五品以上的散官及一切爵位者在驿中止宿,不过上述官员一律不给予驿中免费之待遇。如果依权势接受了供给,根据接受的多少给予杖一百的处罚,直至以盗论处。
       从以上规定来看,唐朝的驿馆(站)完全具有行政和军事的性质,只是对达官贵族有便利旅行之作用,一般老百姓出行,则必须住宿在沿途的私人旅舍之中。因驿中马匹只免费传供驿使乘骑,也只对驿者免费食宿,其他一切住宿官员均需向驿馆交纳费用,所以交通要道上旅客较多的驿馆(站),是当地政府财政收入颇丰的机构,驿站中有专职人员记录收支帐目。
       六、沿途城镇
       因在隋唐时期,今乌兰察布地区为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占据,境内的城镇绝少,仅发现黑榆林古城和元山子古城。
       黑榆林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境内,是唐朝于开元六年(718年)后设置的,为养马屯戍而建筑的一座古城,屯戍地在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白家营村境内。后被回纥所据。
       元山子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大滩乡元山村西1公里,为北魏时期古城,隋唐时期延用。
       七、古道寻踪
                        高熲激战阴山南北
       高熲(?—607年),隋朝时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人,一名敏,字昭玄。北周末,受隋文帝杨坚罗致,为相府司录。隋建立后,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他先后推荐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为相。开皇五年(585年),请颁布输籍法。灭陈时,杨广(隋炀帝)为元帅,他任元帅长史,主持军事。隋炀帝即位后,他任太常卿。大业三年(607年),因议论朝政,被人告发而被杀。
       开皇十九年(599年)年初,突厥内部因内讧造成突利可汗被迫归附隋朝的事件。突利可汗入朝后,隋文帝册立他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并在朔州筑大利城(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安置启民可汗及随他南迁的万余部众,并将宗女义城公主许配与他。由于突厥都蓝与达头可汗不断侵扰,隋文帝又将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迁至河南(今鄂尔多斯市境内)驻牧。并为他修筑了金河(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定襄(今山西省大同市南)二座城池,供其居住。启民可汗的政权是在隋朝扶持下建立起的一个政权。
       同年四月,突厥的都蓝与达头可汗再次犯塞。隋文帝下诏,以尚书左仆射高熲出朔州道,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上柱国燕荣出幽州道三路北击突厥。其中中路军在高熲的率领下激战于今乌兰察布阴山南北地区。他率军出朔州道后,令部下上柱国赵仲卿率兵三千名为先锋至族蠡山(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六苏木镇双古城境内雷霹山),与突厥主力遭遇,结果交战七天,大破突厥军队;赵仲卿又率军返奔至乞伏泊(今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黄旗海)一带,又一次击败突厥军队。突厥被激怒,突厥合兵而至,大举进攻。赵仲卿只好列成方阵,四面拒战,坚持大战五天。高熲率军亦至其地,双方展开激烈的战争,再次击败突厥的军队。高熲率部一直追击突厥部队至白道(今呼和浩特市区北),然后,这支军队又越过秦山(今大青山),北出今四子王旗北二百里而还。高熲率部在今乌兰察布地区阴山南北与突厥的作战,消灭了突厥的有生力量。其他两路亦取得胜利。这一战争有力地保护了南下的启民可汗的驻牧地,为隋朝对突厥的全力反击奠定了基础。在仁寿元年(601年),终于取得了北击突厥的胜利。并将启民可汗的牙帐安置于碛口(应在今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史称“自是突厥远遁,碛南无虏庭。”
       大业三年(607年),启民可汗完全归附了隋朝,他的政权转变为隋朝中央政府的一个直辖的自治政府。使今乌兰察布地区等地的漠南成为启民可汗的驻牧区,又是隋朝的行政辖区。这一成果的取得,与高熲主持军事和激战阴山南北是分不开的。然而这位为稳定隋朝边疆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也就在这一年,因议论朝政而被杀害。据《隋书》卷四十一《高熲传》载:“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

                         隋炀帝的北巡
       隋炀帝(569—618年)即杨广,大业元年(605年)到大业十四年(618年)在位。他在位其间,兴修了大运河。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四年(608年)他两次派朱宽到流求(今台湾)。609(大业五年)隋朝打败吐谷浑,分其地为四郡。大业六年(610年)他派韦节、杜行满等人出使西域。同年隋设伊吾郡,后又设置西域校尉,代表中央政权行使管辖权。此外,他还营建东都洛阳,修长城,开辟驰道和御道。大业八—十年(612—614年)三次发动进攻高丽的战争,都遭失败。隋炀帝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内则大兴土木,外则穷兵黩武,徭役兵役繁重,于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土崩瓦解。大业十四年(618年),他在江都(今扬州)被宇文化及等缢死。
       他在今乌兰察布境内主要活动有:大业三年(607年),杨广为巡游北方,修筑了从榆林(郡治在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古城)北境,至突厥启民可汗牙帐(在今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地区),然后向东到达涿郡(今河北省涿州)的蓟县,开广百步,长三千里的御道。这一工程十分浩大,使突厥启民可汗率国人“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开创了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整修道路的先河,以供杨广巡游。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杨广开始到北方边境连谷准备北巡,这次北巡,除了游玩之外,还有向边境耀兵的目的。因为当时突厥启民可汗势力强盛,引起了高熲、贺若弼、段文振等大臣的忧虑。隋炀帝为了探视虚实,便先派长孙晟至启民可汗牙帐。长孙晟发现“所部诸国,奚、霫、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都会于启民可汗牙帐,慕敬有加,这使隋朝朝廷的威仪似遭轻视,于是更坚定了隋炀帝出塞巡视的计划。
       隋炀帝出巡时带“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隋炀帝在榆林郡北方城楼,眺望渔民捕鱼景色,大宴文武百官,并与太府卿元寿,前来行宫朝见的定襄(治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辖今乌兰察布市西部地区)太守周法尚等,商讨皇帝巡游队伍前进的方式。元寿主张按汉武帝元封元年形式:“分为二十四军,日别遣一军发,相去三十里,旗帜相望,锣鼓相闻,首尾相属,千里不绝,此亦出师之盛者也。”追求巡游时盛大景观。周法尚认为不妥,主张“结为方阵,四面外拒,六宫及百官家属并在其内;若有变起,所当之面,即令抗拒,内引奇兵,出外奋击,车为壁垒,重设钩阵,此与据城,理亦何异!若战而捷,抽骑追奔,万一不捷,屯营自守,臣谓此万全之策也。”讲究巡游的安全。隋炀帝采纳了周法尚的意见,准备出塞巡游,事先派武卫将军长孙晟打前站作准备。塞外突厥国启民可汗只得亲自率各部首领,按长孙晟之令:“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自洒扫,耕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在榆林时,隋炀帝向突厥炫耀皇威,又出奇招,命宇文恺制造一顶可容纳数千人的巨大篷帐。七月七日在榆林城东张开。隋炀帝御驾亲临,仪仗豪华,警卫森严,宴请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表演各种歌舞及特技,宾客们大为惊骇欢乐,争着奉献牛、羊、马、骆驼等数千万头。
       八月六日,隋炀帝巡游队伍从榆林出发,经过云中(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逆金河(今大黑河)而上。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个庞大的巡游队伍,不仅有保护隋炀帝等安全的军队50余万人,战马10万匹,旌旗遍野,辎重千里不断,而且还带着宇文恺等制造的既可以观赏风景,又可以移动的“观风行殿”和“行城”。这种“观风行殿”既能拆开,又能组合。行殿上可容纳侍卫人员数百人;下边安装有轮轴,由人力推动,无论前进后退或改变方向,运转非常灵活方便。行城为可移动的城堡,周长二千步,用布包木板作城墙,上绘彩图,城楼和瞭望台一应俱全。浩浩荡荡地向启民可汗牙帐(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地区)行进。历经四天来到启民可汗的牙帐,隋炀帝高兴地接受了启民可汗及突厥大小贵族的献礼和参拜,在宴会上,隋炀帝即席赋诗一首:“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焉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韝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隋炀帝还赐与了启民可汗、贵族等礼物。皇后对嫁与启民可汗的义成公主进行了看望。返回路线是南下隋长城,“经定襄,入楼烦,次太原。”第二年大业四年(608年)三月,又出巡了五原郡(今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隋炀帝的出巡原本是享乐,出塞耀兵,威慑北藩,以安定边疆,从而集中兵力,出兵辽东。但客观上密切了包括今乌兰察布地区在内的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关系,推动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炀帝第三次北巡,行至雁门,被始毕可汗(启民可汗之子)大军包围近一个月才得以解围。此次雁门之围发生于夏秋之际,此时突厥的牙帐正在今辉腾锡勒。因此,始毕可汗的大规模用兵是在今辉腾锡勒集结后,顺阴山道南下直抵雁门的,证明了今辉腾锡勒在当时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雁门之围”标志着隋朝的全面衰落,而突厥以内蒙古地区为根据地,开始涉足隋末北方政治的角逐,操纵中原的政局了。

                                马绢交易阴山道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将安西、北庭、河西的精兵东调,于是,吐蕃乘机占据塔里木盆地和河西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阻断,导致商道北迁今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内蒙古草原南部,即内蒙古地区通向中亚乃至欧洲地区,而这条道路为回纥汗国所控制,商业活动极为活跃。今乌兰察布地区也就成了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路和商品的集散地区,回纥汗国也就成了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回纥向唐朝输出马、牛、羊等畜牧产品为大宗,唐朝则向回纥输出绸绢、茶叶及金银器具等手工业品。因此历史上把唐朝与回纥的贸易称为马绢贸易或马茶贸易。这种贸易主要靠互市的形式进行,而且多为官方,辅之以民间。唐朝输入大量马匹是用于军需。因经安史之乱唐朝的马政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急需从回纥补充大量战马。也有用于生产的,但相对而言要少一些。回纥输入绢、茶与金银器具等,除自己消费外,大部分转手销售给周边民族,如契丹、室韦等地区,以及中西亚与欧洲地区。从中盈利,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贸易活动。唐朝与回纥的马绢贸易必经之路主要在今乌兰察布市境内,特别是今辉腾锡勒地区是回纥的主要养马繁殖之地。而双方交易过程中,也必走今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地区,即所谓的阴山道。这种马绢贸易最初大多是由回纥人委任来自中亚善于经商的九姓胡人来进行的,后来也有部分回纥人放弃游牧业,进行商业动。据史书记载回纥“岁送马十万匹”,“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而且时间持续了八十余年。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时间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后来,马绢贸易成为唐朝的一大负担。以至于双方都以次货、假货充数。正如当时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阴山道》中描写的那样: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
       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余,回纥诉称无用处。……”
       这是唐朝与回纥后期贸易中,相互欺骗的真实写照。
       与白居易同一时期的唐朝大诗人元稹亦在其《新乐府·阴山道》中咏道:
       “年年买马阴山道,马死阴山帛空耗。
       元和天子念女工,内出金银代酬犒。
       臣有一言昧死进,死生甘分答恩焘。
       费财为马不独生,耗帛伤工有他盗。
       臣闻平时七十万匹马,关中不省闻嘶噪。
       四十八临选龙媒,时贡天庭付良造。
       如今坰野十无一,尽在飞龙相践暴。
       万束刍茭供旦暮,千钟菽粟长牵漕。
       屯军郡国百余镇,缣缃岁奉春冬劳。……”
       而元稹所描述的是在元和二年(807年),以金银酬回纥马价,元稹言其危害更胜于从前。

                               李克用杀段文楚等于斗鸡台
       李克用(856—908年),唐朝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曾杀大同防御使段文楚,据云州。后为唐军所败,与其父朱邪赤心逃入鞑靼。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代北的起义军派陈景思召他为代州刺史,率沙陀兵镇压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他攻破长安,被任为河东节度使。此后,割据跋扈,一度进犯京师,纵火大掠。后进封为晋王。长期与朱温交战。其子李存勗建立后唐,他被尊为太祖。
       据《旧五代史》卷二十五《武皇纪上》记载:“乾符三年(876年),(唐朝)朝廷以段文楚为代北水陆发运、云州防御使。时岁荐饥,文楚稍削军食,诸军咸怨。武皇(李克用)为云中防边督将,部下争诉以军食不充,边校程怀素、王行审、盖寓、李存璋、薛铁山、康君立等,即拥武皇入云州,众且万人,营于斗鸡台,城中械文楚出,以应于外。诸将列状以闻,请授武皇旄钺,朝廷不允,征诸道兵以讨之。”而《旧唐书》卷十九《懿宗纪》则记为咸通十三年(872年)十二月,“李国昌小儿李克用杀云中防御使段文楚,据云州,自称防御留后。”《新唐书》卷九《僖宗纪》则记为乾符五年(878年)“二月癸酉,云中守捉使李克用杀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己卯,克用寇遮虏军。”
       从上述史藉可见李克用在唐末任云中防边督将或防御留后,其后又为云中守捉。而云中(今大同市)守捉镇守的辖区北境,大致约今岱海以东以南的今丰镇、凉城地区。斗鸡台据《丰镇县志书》卷二记载在岐王山(今丰镇市四城洼望城坡下),距今山西省大同市20公里。在斗鸡台兵变之中,李克用杀死唐朝大同防御使段文楚等5人于斗鸡台下。有些历史学者认为斗鸡台在今大同市东城外,但父老相传的斗鸡台遗迹在今丰镇市境内犹存。《丰镇市志》总纂王福堂先生实地考察该地,他认为李克用杀段文楚等人就发生在今丰镇市四城洼境内。在发生的时间上,三部史籍记叙不一致,笔者认为以《旧五代史》为是。因李克用万余兵众聚集,为防备段文楚发觉,所以笔者亦认为斗鸡台应在丰镇市四城洼望城坡下,而不可能在今大同市东城外。总之,唐末李克用起兵于今丰镇市境内是毫元疑问。通过斗鸡台兵变事件,提高了李克用在军中的威望,虽然失败后逃亡鞑靼,但当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克长安时,陈景思还是慕斗鸡台事件之名,而起用了他。这一事件为其子李存勗建立后唐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