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了,立冬过后的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原则。中医认为,早睡早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此外,立冬节气还应注重养肾。因为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冬不藏经,春必病瘟”。 立冬当养肾 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冬在五脏应肾,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季养肾必须慎防房事,保护住精血。 “肾”最伤不起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如何养肾?
10个按摩手法补肾气 1、拎耳屏: 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3、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4、鸣天鼓: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 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5、摩耳轮: 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如果发觉痛点或结带不舒服处,表示对应的器官或肢体有病变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点消失说明局部病变有好转。 此法不拘遍数,做2~5分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6、按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同样来回摩擦按压15-20次。 7、提耳尖: 用左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同样用右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 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8、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9、推耳后: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风、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10、养摩全耳: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专家点评: 以上方法,每次可以全用,也可有选择的运用几种。摩耳后,最好配以干梳头。用十指干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每次手梳头的次数不应少于30-40次。
通过艾灸,可以提升人体的阳气,这样的壮阳方法,比起吃补药来得直接和持久。从中医理论来看,所谓亚健康状态,就是阳气不足的状态。下面介绍艾灸能帮你温肾壮阳几个穴位: 灸足三里 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一个保健要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艾灸足三里进行保健的方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间甚至流传“要想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说的就是艾灸足三里灸至起疱流脓水的保健疗法。足三里保健灸的鼻祖, 唐代名医孙思邈便活过百岁。一个礼拜熏一次,一次二十分钟。 灸三阴交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汇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 灸关元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灸肾俞穴 肾俞位于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约1.5寸。艾灸肾俞穴可以益肾壮阳、填精补髓、强腰健脊。把艾条点燃对着穴位进行艾灸15到20分钟,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对肾虚的病人很有帮助。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 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条经脉之根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 位中,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 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 建议晚9点泡脚最能养肾——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 上班族早上泡脚精力充沛 早上洗脚方法很简单,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10分钟左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摩双脚涌泉穴各1分钟左右,再按摩两脚脚趾间隙半分钟左右。为保持水温,可分次加入适量热水,重复3~5次。 如何正确泡脚 第一,要选对泡脚桶 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在这里体现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长。不能随便拿一个盆放点水就行。那样是起不到养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脚,而不是泡脚。 正确的选择是,买一个比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个放进去的那种。为什么要选择木桶呢?一是比较容易保温,二是贴近自然。有的人告诉我,肝主木,肾主水,这么一泡,可以帮助肝肾排毒。 第二,要选择加热设备 市场上卖的这种泡脚桶,没有加温设备,这样,我们在泡脚的时候,有时感觉水凉了,不得不往里加热水,因需要请人帮助,所以感觉会是比较麻烦。所以在泡脚的时候,准备一壶开水,适时添加。 第三,泡脚水中是否要加中药 很多做过足疗的人都知道,在按摩之前先要泡脚,而且里面还放中药面。对于是否要放中药,大家可视情况而定。 如果你用白水泡就能出汗,说明你经络很通,就不用放中药,如果你泡30分钟还不出汗,那就需要加一些中药进去。 加中药的目的,主要是活血驱寒。 第四,如何确认泡脚效果 那怎样算是泡好脚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万不要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的。 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说明你的经络上下贯通了。这也是证明你经络是否通的一个办法。一般最多20分钟就出汗了,而有的人需要泡很长时间才出汗,有的甚至是不出汗。 当然,如果你泡了40分钟,还不出汗,也就别泡了。泡太长时间,对身体也无益。慢慢来,也许今天不出汗,明天不出汗,一周以后就出汗了。如果实在是不出汗,也别勉强。 泡脚的6大禁忌哪些人不宜泡脚 1、太饱太饿时都不易泡脚 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严重心脏病、低血压病人当心晕厥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 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3、糖尿病患者千万留意水温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老人泡脚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6、婴幼儿没必要泡脚 不提倡婴幼儿用热水泡脚。理由是,小孩是“纯阳之体”,本身就容易发热,爱上火。如果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 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建议用热水泡脚。每天用温水把小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用温水洗脚家长要掌握好时间,不能太长,小孩子喜欢玩水,用脚扑腾扑腾,水就凉了,等于是在用冷水泡脚,比较容易感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