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确定脉势

 坏纤维 2015-11-14

上一节,我们讲了脉势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确定脉势呢?我们可以把三部脉看成三个山峰,三个山峰合在一起就是一条山脉,而这条山脉的山势就是由三个山峰的高低来确定的。同理,脉势也是如此,我们要总按,并且浮、中、沉都要取,切脉是仔细体会三部脉的浮沉、强弱、粗细,把它们想象成形态各异的山峰,然后确定出最高峰、次高峰,在心中把它们连在一起,脉势自然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反复锻炼的过程。

切脉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技巧,也是个熟练功,把的人多了,切的脉多了,自然也就熟练了。借用卖油翁的话:无他,但手熟尔。

常见脉势分三种,上越、下陷、中郁,在脉卦上分别表现为如下图示。


实线代表相对的实,虚线代表相对的虚。上、中、下分别代表寸、关、尺。两手脉,分别是上右下左。记住是相对的虚实,也许整个脉都很弱,但是三部脉还是各有差别,比如左手脉整体都很细弱,但是通过三部脉的比较,寸部的脉较浮大,那么我们就会定义这个脉为上越脉,这种细弱的上越脉意味着可能是一种心血虚的虚亢。好,下面我们分述一下常见脉势,让大家学了马上在临床上就能应用。同学们请看常见脉势对应图。

常见脉势对应图

◎上越——上实下虚

实证:阳邪热邪内盛,火邪上炎,浊阴上泛,气血上亢,气机壅滞,阳不入阴。

临床表现:头痛,心烦失眠,目赤耳鸣,咽喉肿痛,胸口闷堵。

虚证:阴不涵阳,虚阳外越,虚火上冲。

临床表现:反复痤疮,反复口腔溃疡,手脚冷,容易腹泻。

◎下陷——下焦实盛,上焦虚

实证:湿热、寒湿阻滞下焦,肠道郁滞。

临床表现:急性妇科炎症,腰痛,男子前列腺疾病,脚气,腿部湿疹。

虚证: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湿下陷,清阳不升。

临床表现:慢性妇科炎症,头晕,颈椎病,脾胃弱。

◎中郁——中焦气机壅滞

实证:痰湿内阻,食积,肝郁脾滞等。

虚证:脾虚,运化失司。

临床表现:消化系统疾病和情志疾病为主。

好,下面我来讲解一下这张图,这个是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三种脉势模式。

先说上越的脉势。上越脉的感觉就是寸部脉象较关部脉有力,关部脉又较尺部脉有力的一种脉势,从尺部到寸部整体脉象逐渐转实、转浮,仿佛有气从尺部往寸部上冲上浮的感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这种脉象的人多有上实下虚、根基不稳之象。

脉势也分虚实,它的虚实可从脉的有力程度判断。实证上越脉中取、沉取脉搏有力,有搏指感,其中寸部脉尤其明显。实证可为阳邪热邪内盛,火邪上炎,浊阴上泛,气血上亢,气机壅滞,阳不入阴等病机造成。常见临床症状有头痛、心烦、失眠、目赤耳鸣、咽喉肿痛、胸口闷堵,这些症状都是由气血或浊阴壅滞于上,导致上焦气机不能正常循环造成的。

虚证上越脉中取、沉取脉搏细弱,没有搏指的感觉,不胜重按,稍一使劲,感觉整个脉都塌陷下去。虚证的上越脉的病机一般是阴不涵阳,虚阳外越,虚火上冲。临床上很多患者反馈自己特别容易上火,饮食稍微不注意,吃点辣椒等刺激性的食品,脸上就会出疹子,口腔溃疡。但是我们切脉,尺部沉弱无力,六脉弦细上越,再一看舌头,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无任何热象,另常伴有月经量少、腰部空痛等症状,此类患者大多本身体质欠佳,又经常熬夜,暗耗肝肾精血,喜食生冷水果,长此以往,下焦湿寒堆积,肝肾亏虚,阳气无处收藏,逃越于上,形成了上热下寒之体质。具体如何辨证开方用药,我们会在下面的章节具体介绍。

接下来我们介绍下陷脉。与上越脉正好相反,下陷脉是从寸部到尺部整体脉象转实转沉,三部脉中尺部脉指下感觉最明显,寸部较尺部脉沉细,跳动无力,甚至感受不到。这种脉象意味着下焦实盛,上焦虚,实邪郁滞下焦,阴盛阳虚,清阳不升。

实证下陷脉关尺部郁滞明显,轻取即得,沉取跳动有力,意味着有湿热、寒湿阻滞下焦,肠道郁滞。此类病人一般有白带多且气味偏重、阴部瘙痒感明显、卵巢囊肿、阴囊潮湿、腰部困重、下肢沉乏、抬举无力等症状。

虚证下陷脉关尺部郁滞,沉取无力,意味着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湿下陷,清阳不升。多有四肢无力、白带清稀、头晕目眩、疲乏、颈项僵硬、胸闷气短、长期便溏、器官脱垂等虚弱症状。

中郁脉呢,是那种关部脉象独大,寸部和尺部脉都不及关部脉有力,气机有向关部聚积的感觉。这种脉象意味着下焦虚,上焦虚,中焦气机壅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痞塞中满。

实证中郁关部脉弹指有力,或能感觉到郁豆样的郁滞脉,一般意味着有痰湿内阻、食积、肝郁脾滞等病机表现。

虚证关部沉取无力,神疲乏力,意味着有脾虚,运化失司。患者通常表现为胃胀、腹胀、胁肋胀痛不舒、中脘满闷、四肢逆冷、纳差等症状。

下面我介绍的脉,临床所见较少,但也是一种脉势的反映。

外脱脉,此脉象浮取比沉取有力,寸部比尺部有力,脉象整体上感觉气机有往上往外浮越、外散的感觉;沉取脉象无根,尺部尤弱。表为阳,里为阴,关前为阳,关后为阴,脉象外散,沉取无根,外脱的脉象意味着阴分亏极,虚阳外越,甚者有阳脱之象。多为失精、失血,津液损耗过多,心气不收,阴不敛阳所引起的。

内潜脉,和外脱脉相反,脉象沉取比浮取有力,尺部比寸部有力,脉象整体上感觉气机向内收敛、收藏的感觉,浮取脉象不明显,沉取时才能感觉到较明显的脉象。表为阳,里为阴,关前为阳,关后为阴,气机内敛,意味着阴气内守,阳气不足,无力疏布,多在大病之后,气血虚弱的时候多见,大多表明机体处于较虚弱的状态。

气分两头脉,三部脉均弱,关部独弱,虚细若无,气机无法内聚之象。关前为阳,关后为阴,气分两头,阴阳离绝,上下不能对流既济,说明中焦虚极,土气已经衰败,急需补土养中。多见于胃癌,或化疗之后,脾胃虚弱的重症患者。

好,以上就是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脉势情况。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脉势,例如有些患者的上越脉,寸脉会上越到鱼际处,而有的患者的下陷脉,尺脉可能在肘部关节还能感觉到。所以我们把脉,手不要只按到寸关尺,要上下都动一动,老师把脉时手是来回动的,原因就在这里。

实际上,把脉并不是去找位置,而是在找脉。位置是死的,脉是活的。有很多时候你不但要上下寻脉,而且还要左右寻脉,因为人的脉不是都长在一样的地方。你要从尺部开始摸,这是脉气的发源地,你顺着这股脉气往上感觉,感受这个脉气是如何运行的。号脉很大程度上就是号那股气。我们要学会感受这气是升不上去,还是降不下来。你可以闭上眼睛去体会,用你的心,而不要动用你的思维去推理,只是用你的心去链接着你的手去感受,动用我们的直觉、我们的感知力去感受脉气,因为这是我们的本能,就像我们能感觉出这是冷的、那是热的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