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陶瓷汽泡分辨法

 天上星星期二 2015-11-16

         瓷器釉质层中大小、密度和层次不同的气泡,称为釉泡。那么,对釉泡的观察和分析在古瓷鉴定中有没有方法论上的实用价值呢?有人认为没有价值、没有用处,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首先,釉泡是瓷釉釉层的组成要素,在瓷釉中是一个普遍的客观存在,有釉即有泡。

  其次,气泡是釉料烧制过程中化学变化的产物。釉料配方不同,其所产生的气泡也不同,例如石灰釉中气泡较少,而石灰碱釉中则气泡较多。瓷器烧成温度、窑温掌握上的不同,釉泡的大小、多少及其在釉层中的分布都会出现明显差别。

  再次,釉泡在釉层形成过程中参与了釉质的物理变化机制,例如它的聚集和上升爆逸,就会带动釉中彩料的运动,造成釉中铁元素的富集,形成釉面的“桔皮纹”和“棕眼”等。

  最后,釉泡的特征往往是特殊釉质的特色表现。既然釉泡在瓷釉中客观存在并且以不同特点表现出来,那么它一定会反映、制约着它的产生、发展和表现方式的釉料在烧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征。了解和掌握这些釉泡的表现特征,对于古瓷鉴定来说是有价值的。

  釉泡分辨法鉴定古瓷举例:

  真伪汝官窑器的气泡辨识:北宋汝官窑器为了追求玉质感,有意降低了烧成温度,在1150℃的条件下,釉汁下层在温度不够条件下密密麻麻的小气泡无法合并,反而形成对光的散射。虽然酥润若玉的“玉质感”出现了,但胎质的瓷化程度和釉质的玻化程度都达不到硬质瓷的要求,形成胎体吸水率高、釉层不耐腐蚀的先天缺陷,因此传世器没有光泽,釉面极易受损,而凡出土的器物,其釉面无浸蚀损伤者极少。而现代仿品往往烧成温度过高,釉层玻化程度高,贼光闪闪。

  辨识宣德器和雍正仿宣器:许多老一辈古瓷专家通过观察,得出明宣德器的釉表普遍有“桔皮纹”的结论。“桔皮纹”的形成是釉泡自釉中上升爆裂后,釉面未及恢复平整状态即进入冷却所存留下的遗痕。它之所以成为宣德釉面的普遍特征,应该同当时瓷釉配方(高温粘度高)和烧成温度的程式化掌握有关。“桔皮纹”既然是气泡所为,当然同气泡鉴定相关。雍正仿宣青花器虽然釉面有“桔皮纹”,但不像宣德青花气泡那样大而密。

 

 区别祭红、郎红与钧红:祭红釉泡大而多,郎红釉泡小而稀,钧红则气泡极少;永宣祭红釉泡外有红圈,清代祭红釉泡外没有红圈。

  判断油滴黑釉器的窑口产地:在黑釉表面烧制出大量亮晶晶的银白色斑点作为装饰,是自宋代建窑始创的。定窑和鹤壁窑的油滴较小,油滴面的银光却比其他窑口同类产品亮度高、反射强,故可以以此分辨窑口。

  辨别龙泉窑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粉青釉烧成温度偏低,釉中气泡多、析晶多、残留的石英多,光线散射,故光泽柔和,质感如玉。而梅子青釉烧成温度较高,釉中气泡残留少,析晶少,入射光线不散射,釉质清澈透明。

  辨别康熙青花器与光绪仿康熙青花器:光绪青料漂浮现象是其无法乱真的重要特点。康熙青料同胎面结合牢固,釉中气泡对它很少起移动作用,而光绪青料则被釉中气泡从胎面大量移送于釉层中部甚至上部,使青花纹饰出现晕散现象。

  区别柴窑和现代气窑产品:柴窑产品釉泡大、中、小皆有,釉底小气泡不密集,气泡间空隙较大,气泡分布不均匀,釉面质感灵活生动。现代气窑产品 中主要为小气泡,中等气泡少,大气泡更少,小气泡密集布满釉层底部,气泡间隙小,釉面质感呆板。近年来,景德镇已有用柴窑烧制高仿古瓷者,其釉层特征已与古瓷无二,须从其他方面进行综合鉴识,以辨真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