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北京四合院

 江山携手 2015-11-17

说说北京四合院

 

说说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起源于合院。

合院历史悠久,在今天陕西歧山的风雏村有一组西周早期的建筑遗址。这组遗址,南北长45.2米,东西宽32.5米。两进院落,在中轴线上依次为屏、门、堂、廊、室。所有的堂、室、门都与庑相连,围拢出两个院落。前堂与后室用廊连接起来,在平面上呈“工”字型。这样的布局延续下来,直至宋元时期也没有变化。
  四合院有这样几个要素:宅门、倒座、正房、厢房、围墙。把这些要素根据四合院的理论组合起来,便组成了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一般具备以下特点:一,中轴布局;二,正房、倒座、两厢都是单层建筑,而且各自独立,互不相连;三,正房、倒座、厢房通常采取山墙到顶的硬山样式,门窗均向院内开辟;四,宅门位于宅院的东南或者西北位置;五,北京的四合院在整体上,南北长,东西短,但是四合院内部的庭院则基本是正方形。
  北京四合院的构造大体如此,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施加新的要素,进行纵向与横向的组合。
  新的要素是卡子墙、垂花门、抄手游廊、後罩房。其中,卡子墙位于东西厢房的南侧,卡子墙的中间是垂花门,卡子墙与倒座之间组成第一进院落。抄手游廊把正房与厢房衔接起来。卡子墙与正房之间形成第二进院落。正房之后是后罩房,二者构成第三进院落。在这类四合院中,第二进是主体,庭院基本是正方形的,第一进与第三进则是南北短而东西长,呈扁长形状。
  从理论上讲,四合院可以进行无限的纵向组合。然而北京的四合院,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至多是五进。比如,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在帽儿胡同的住宅。在横向上,也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但是,同样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北京的四合院,最多也只为三路。而且并不全部安排住宅,而是根据需要进行处理,比如,文煜的住宅,西路是住宅,东路是下房,中路便是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可园”。
  北京的四合院是历史产物,其中,既有人文精神,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九宫的图形上。九宫是指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宫与中央之宫,合称九宫。与九宫相对应的是九星,即北斗七星与辅佐二星。
  九宫还包括色彩与数字。色彩是白、黑、碧、紫、黄、赤、绿。数字是从一到九。白是大吉,紫是小吉,绿次之,黑为凶位。吉方宜建正房与宅门。但是,如果主人的身份不够,不能够在中轴线上开辟宅门,只能选择东南角的位置。在北京,只有皇宫与王府例外。因为,主人的身份高贵,即使这样,宫门或府门与中轴线也是有几分偏离的。
  这是从九宫的角度。从建筑学与地理环境的角度,北京的纬度较高,房屋坐北朝南,易于采暖通风,故而正房要建筑在庭院北部。冬季的北京是寒冷的,为了最大限度汲取阳光,避免两厢与倒座的阴影遮住正房,庭院设计为正方形是科学的。与宫廷、衙署、会馆、寺庙不同,四合院不是公众聚会的场所,是私人住宅,要求隐蔽性,因此它的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而是开辟在东南或西北位置,则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功能。
  晚清以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北京的四合院也多少受到影响。
  什刹海地区的四合院作为北京四合院的组成部分,也是如此,只是由于环境的不同,有些细微的区别而已。比如大金丝胡同的5号与7号原本是一处院落。这处院落的主体是一所三进四合院,从南向北的建筑物依次是宅门(如意门,包括倒座)、垂花门(包括影壁)、厢房、正房、后罩房。主院的东侧还有一处狭窄跨院,跨院南部是一座车门。车门不是与宅门而是与厢房的南山墙大体处在同一基线上,就是说,相对宅门,车门向南退缩,从而与宅门构成了一个曲尺形状的狭小空间。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环境逼仄,胡同曲折,迫使宅院的主人,不得不因地制宜而为之。与别处四合院的游廊不同,这里的游廊不是位于正、厢之间,而是位于正房的东部、西部与北部,从三个方面把正房围绕起来,游廊平坦的顶部,也显示出特殊风格。这处院落在乾隆《京城全图》中已经出现,院落布局与现在相仿,说明后世只是对房屋进行了修缮而已,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年了,是一处值得研究与保护的院落。
  再一处,是大金丝胡同17号,是一处两跨三进的四合院。王敏智曾经居住于此。据介绍,王敏智的祖父从事为清廷置办金银首饰等物品的工作。王敏智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悬壶济世,解放以后在儿童医院工作,是著名的儿童医学专家。这座宅院,是王敏智几代人的私宅,在院落布局上,保持了北京四合院的特色。东跨院分前院、中院、后院。西跨院的南部是诊所与药房,后部是佛堂,诊所临街,处于倒座的位置。诊所为西式结构,房门之上是拱券,当地人称“窑洞式”门。东西院落之间是夹道与月亮门。东跨院的倒座、正房与厢房之间是抄手游廊,中院的正房是客厅,从客厅游廊西出月亮门,便是佛堂。这虽然是一处普通的四合院,但是也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中曲径通幽的妙境。
  如同北京其他地区,许多精致的四合院被列入文保单位,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地安门西大街153号,这所四合院是北京市的文保单位,横跨两条街道。前临地安门西大街,后为铜铁厂胡同。153号有五进院落,宅门照例布置在院落的东南方向。宅门两侧是拥墙,也就是八字影壁。进入宅门后,西侧是第一进院子;垂花门之后是第二进院子;通过穿堂是第三进院子;再后是第四进院子;最后是第五进院子。第二、三、四进院子的北部有正房,正房两侧均是东西厢房,最后,也就是第五进院子的北部,也就是正房的位置是后罩房。第一与第四进的院落均由回廊串联起来。宅子的主人是北洋政府时期总理徐世昌的弟弟徐世襄,现在由北京市电话教育馆使用。153号内布置的石雕,有不少是来自圆明园的遗物,包含了深层的历史信息。

 

    来源:微信号hgshot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