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里的“飞天”究竟是什么?

 唯我英才 2015-11-17

敦煌石窟以莫高窟为主,包括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堪称中国飞天图像荟萃之地。飞天是佛教天宫的精灵,在造型上集中了人间最善良、最美丽的形象,使人觉得亲切并产生佑护感。


佛背光飞天,西魏 莫高窟第285窟 西壁龛顶

采用西域晕染画法,以土红为地,热烈浓艳。


据统计,仅莫高窟就有270多个洞窟

飞天4500身之多

加上其余石窟,

飞天近6000身



天宫伎乐飞天 西魏 莫高窟第461窟 窟顶

在天宫栏墙之上,绘伎乐飞天一周。飞天头梳双髻(又称飞天髻),有赭红色头光,双手弹奏乐器,身着中原汉式大袍,披飘带,袍下摆在风中呈牙旗形翻卷,表现出飞动感。白发,未着色,肌肤用中原式晕染法,层次清晰可见,服饰色彩鲜艳如初。


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他的形象源自古老的印度神话,为婆罗门教中的二位小神灵乾达婆和紧那罗。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十三天等。因此,汉译佛经,用“飞天”这两个字是很贴切的,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人和礼佛、舞乐的天人,此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乾达婆和紧那罗是能歌善舞的天人,后来成为侍奉供养佛的小神灵,司音乐、散花和礼拜之职。每当佛讲经说法之时,以及最后佛涅槃之时,他们都凌空飞舞,奏乐散花。



起舞飞天 西魏 莫高窟第249窟 南壁

上部飞天身穿玄色长袍,中原形象,舞蹈中伸手握住龙尾。下部飞天面相丰圆,身形健壮,袒裸上身,着长裙,双脚倒垂,作扭腰肢姿态,为西域形象。构图巧妙有趣。


按佛经所示,飞天的职能有三:一是礼拜供奉,表现形式为双手合十,或双手捧花果奉献;二为散花施香,表现形式为手托花盘、花瓶、花朵,或拈花散布;三为歌舞伎乐,表现形式为手持各种乐器,演奏、舞蹈。根据这三项职能,古代匠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一个毫无情节可言的题材表现得淋漓尽致,并逐渐形成完善的程序。



屈腿飞天 西魏 莫高窟第285窟 南壁上部

飞天上身挺立,着羊肠裙成锐角拖长裹足,长巾飘飞,空中点缀有无数天花流云,构成整体的动感和装饰效果。姿态优美生动,动态极有韵律感。


飞天的造型传入中国,有个很重要的发展,那就是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它从印度经过西域传到中国内陆,经过了一千多年的衍变和发展,日渐完美,形成了中国化的造型。原来印度的飞天持乐器的形象非常少,而伎乐飞天在敦煌石窟已成为主题;原来印度飞天的动态都出自印度的舞蹈,而中国的飞天,从舞姿、服饰等特点看,则受到当时中国社会舞蹈的影响。而从敦煌飞天的造型衍变、时代特征以及技法特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时期:一、早期(北凉、北魏、西魏)为模仿萌发期;二、中期(北周、隋)为转型创意期;三、盛期(初盛唐、中晚唐、五代)为定型鼎盛期;四、晚期(宋、西夏、元)为程序化衰落期。



听法飞天 西魏 莫高窟第285窟 北壁

在说法图中,佛背光及华盖两侧画飞天听法护持。飞天头梳双髻,弯眉媚眼,裸上身,饰项链、臂钏和手镯,长裙一波三折,裙尾如羽翼,长巾向上飘动,给人以动感。人物用赭石色定形线,敷色淡淡,形象为中原式,画面虽小,人物却栩栩如生。


即将开幕



展览中你还能看到两件难能可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北魏《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

经卷乌丝栏纤细规整,墨色浓黑而有光泽,书法保持了较多的隶书气息,为隶书向楷书过度,字体结构也如隶书扁平状,书写工整,由于书写的速度快,横画起笔显露尖锋,收笔停顿,撇画收笔往往上翘,显得意态开张,灵动潇洒,每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当出于写经高手之笔,是北朝时期敦煌写经中的精品。



敦煌莫高窟北魏菩萨胸像

在形式和造型上承袭了来自西域的造像仪轨和技法。菩萨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衣饰处理等展现的是经过改造的具有汉晋传统儒学思想“温柔敦厚”为旨趣的造像和古朴、浑厚、庄重的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