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用尽心血教育孩子,为什么换来的是啃老族?

 心晴阳光明媚 2015-11-17

亲爱的儿子:

你5岁那年,要妈妈帮你整理满地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你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15岁时,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那年,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何糟糕。

如今,你每天回家来蹭饭,还时常带女友回来居住,我一边工作,一边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这番忙碌,让我连一丝的微笑也无法挤出。

我终于承认,25年来,我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自己儿子的信。因为对孩子从小无节制的溺爱,导致儿子现在25岁了,依旧事事依赖着父母。同样作为父母的你,是否也因为家境良好或只有独子,对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顺?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目前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并非一日炼成,从小给孩子怎样的教育至关重要。


什么是啃老族

啃老族,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一般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啃老族”是如何形成的


不当的育儿方法影响很大

“啃老族”的行为与他们在6岁前受到的不当育儿方式有关。就拿吃饭来说,孩子都好几岁了,父母还给孩子喂饭;当孩子自己吃饭把饭洒出来时,一些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纠正动作,而是对孩子大声呵斥,这对孩子的独立精神和自信心都是一种打击。

对儿童正常行为的压制和约束,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品格。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依赖父母,做事情畏首畏尾。

根据学前教育理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素质在6岁以前就基本定型。如果儿童6岁以前养成过多依赖父母的习惯,那么以后再培养他独立、自信、顽强的品格就会相当困难



独生子女政策的推动

当下的中国城市,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从小时候开始他们就获得了两个家庭的宠爱,也无需与兄弟姐妹竞争来获得父母的青睐。而父母为了让子女更有出息,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比前辈们更多的心血———无论是在精神还是物质上。

不过也正是父母们的巨大付出,使得很多孩子从孩提开始就认为他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当他们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回到家中啃老就成为非常自然的选择了。


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以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中,人格完善、道德教育等不可量化、不被家长们作为评价指标的内容往往难以引入教学中。而高校很多课程的设置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课程设置没有紧扣该学科的前沿动态,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优势。

你也许会说:二孩政策放开了,这些问题对我家孩子来说早就不存在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当的育儿方法对孩子日后的品格养成影响巨大。谁能为孩子以后的完美人格打包票呢?也许你无微不至的关爱,反倒成了滋生“啃老族”的温床。

父母哪些行为

助长了“啃老族”的形成


1
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他还是会倔强地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而当你自始至终都在满足他的需求时,你会发现一次的拒绝就足以对他造成极大的挫折感。

2
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自己说的话很讨喜。而你做出的反应,在他看来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

3
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帮他打点好一切,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 ”,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恩准会作何反应。


4
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我们一直不告诉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触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无法替他掩饰的罪行,他还会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
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像个名符其实的老妈子一样地跟在他后面,捡起他丢在地上的书、鞋子、脏衣服,帮他整理房间、做东做西、打理一切,必然会养成他日后推卸责任,并将别人的好意当成理所当然的恶习。

6
毫不限制他的读物

小心啊!虽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干净,脑子吃的却是垃圾。


7
常常当着孩子面争吵

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日后万一离婚,家庭破碎了,也不必为孩子麻木不仁的反应感到震惊与不解。

8
当他的摇钱树

若金钱对他们而言太容易到手,想买东西时只要摇一摇吵一吵钱就掉下来了,如何让孩子明白金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的,又如何使他们有正确的金钱观念?

9
永远站在孩子这边

站在孩子这边并不是不好,但要永远吗?当孩子真的犯错时呢?你能想像这种“他们都对我的孩子有偏见”的心态会造成他日后多少问题吗?永远站在孩子这边,等于教他与师长对立,不过是提早让他走上不归路罢了。

拒绝“啃老族”,可以试试这样做


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

孩子自己会穿衣服了,我们就一定不要去帮孩子穿衣服;孩子会自行大小便了,那么,这件事情我们也就不再去管。在早期教育中,只要这件事孩子能做了,我们就让孩子去做,决不提供没必要的帮忙和代劳。


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

鼓励孩子尝试适合他们年龄的事情

如何养成孩子独立自强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呢?这其实不难:到了某个年龄,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学习相应的能力,比如三四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穿袜子、穿衣服、洗手帕等,到了十来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等。


要鼓励孩子多作尝试

孩子想做的事情,不要随便禁止

比如孩子对电路感兴趣,那么在确保孩子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进行各种尝试。


孩子具备某种能力后

我们就让孩子处理相应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获得一种新技能是非常自豪的事情。生活中,孩子喜欢科技和动手,我们就让孩子参与电器之类的维修;孩子喜欢书法,我们就让孩子写春联;孩子喜欢音乐,我们就让孩子写一首“家歌”等。

与其溺爱,不如让孩子吃点苦


“小苦不吃吃大苦”,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事事亲为,免掉的是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剥夺的却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不是因小失大吗?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没有机会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和体谅。

“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在少年时期,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吃苦是重要也是必要的。

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他;等到三岁了,上街的时候可以让他帮你提东西;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孩子开始走进学校,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下学;平日里开始帮忙做家务,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

等他上了中学,教他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的动手能力。

孩子要独立,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在家里,要求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房间、清理物品等,学习上,要会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而是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在这方面,日本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就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的观念,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如果要别人帮忙,那是会被看不起的。在教育观念上,日本的家长也认为,孩子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


如果只是让孩子实践,父母在一旁看着,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这样既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也让孩子得到了锻炼。

越是爱护孩子,就越要加强他的“吃苦”教育。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当然,“苦”不是盲目吃的,父母要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要尊重孩子意愿而不强迫命令;要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而不能只动嘴不动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