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第三世代液体菌种

 昵称28979417 2015-11-18
 所谓第三世代液体菌种,是日本人给它的本义,是用可溶性淀粉做成的固体种放于置有无菌水的高速匀浆机中将菌丝组织破碎成为含有非常细碎的菌丝片段液体,这种液体用来做种子,称之为第三世代液体菌种。按我的理解,这种液体菌种就是固体菌种液化的菌种。其简易生产方法如下:
  我在90年代初用玉米粉做成试管母种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内有10粒直径1公分的碎石、装有150ML无菌水的500ML盐水瓶中,用胶塞封口,通过摇动打碎菌种块从而得到有菌丝碎片的液体,其与液体菌种效果相当。后来用豆浆机来粉碎得到液体菌种,经过接种对比,效果和液体菌种相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前者生产量少,后者生产量大。注意事项:生产的母种一定要纯净,二是无菌水一定要达到无菌,三是粉碎工具一定要消毒好,四是接种环境一定要干净,五是接种环节一定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初次应用宜先少量试用。友好提示:达不到以上要求者请勿大量应用于生产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液体菌种 【自用】



admin

这篇文章是给可以自己转管的朋友看的(成功率必须在95%以上的水平),如无此基础,看了有害。




液体菌种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之所以大家对它持谨慎态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污染率太高,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另一个原因是无法保存,有效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污染。液体菌种污染最大的因素是空气过滤系统,可占到污染原因的九成以上。目前的过滤系统由简单的棉花、活性碳到工业发酵的粗滤、精滤、超滤及膜滤。超滤及膜滤防止空气杂菌没有问题,但成本太高,使用不便。棉花等方式简单但效果极差。有些专利提到药剂杀菌过滤,虽然可行,但也不彻底--可用于杀菌的药剂必须是无挥发性的,一般采用高锰酸钾、双氧水、碘伏、二氧化氯等,必须经过多级空气破碎装置。也有以活氧方式,在入口处加活性碳,将单氧或者三氧还原的;还有红外线、电阻丝高温杀菌的装置。在我们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空气过滤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忘了一件事情。

食用菌
在野外生存的时候,是和很多杂菌共生的,为什么还可以长成?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生物优势。我们做液体菌种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二级、三级很少污染,而污染最大的地方是摇瓶和一级发酵。也就是说,液体菌种之所以能繁殖成功,并不是因为里面无杂菌,而是食用菌占优势后,杂菌无法生长。一般规律,以十分之一接种量就可以保证下一级发酵成功。那么,食用菌生产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小型发酵装置,失败的原因也就清楚了(一瓶专用母种,约200多克,有的仅100克,竟然接50升营养液,这样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用它发酵,一般采用摇瓶或者专用母种(呵呵,什么专用,就是颗粒细些,纯度高些的原种罢了,厂家的名称真有诱惑性,一瓶100元)接种,接种量不够多。以一罐50升计算,需要5公斤液体种接种,摇床生产得30瓶以上(以每瓶150毫升计),专用母种得10瓶左右(以一瓶接种,还不知道纯度,等死吧)才可以保证成功率。用简易生产装置,每瓶接2平方厘米琼脂片,是保证不了成功的(当然,偶而成功是正常的,做多了会发现,前期污染的,接下一级后反倒正常了,原因呢?)。所以,解决空气过滤的问题,不能在空气过滤本身上下功夫(但不代表空气过滤不主要,这也是重要问题),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做这件事(主要是配套设备问题),再者,目前过滤的方法也就这么多,没必要再搭精力去研究这个问题。用菌种优势这条思路,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获得大量的一级液体菌种。呵呵,简单得很,多做几支转管母种(可用盐水瓶等表面积大的容器当试管,如何做,自己想。做好后,用母种(转一次的)制取菌悬液接种(20毫升),每瓶接5毫升,可接四瓶,摇匀,三天可以长成)。用盐水瓶母种再制取菌悬液,接入玉米粉配方的固体培养基中(注意酸度),长成就可以用了。大家可能会说,这个得长一个月。有办法解决,玉米粉不要压,自然装入就可以,至于如何脱黏,如何保持水份,自己想办法。菌悬液多点接入(包括底部),我们现在有四瓶盐水瓶菌悬液,可制取400毫升,可做5公斤固体种。这样,快者三到四天,慢者一周,就可以长成了。使用时,最好先将其液化,过24小时再接种,这样打碎的菌丝已经恢复生长,可快速繁殖,杂菌就无机会生长了。如果直接接,菌丝已经受损,未恢复生长,杂菌还有24小时大量繁殖的时间(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容易污染。配方中可加入1%的食盐,抑制杂菌孢子的萌发。这样,从母种转接盐水瓶母种开始计算,3天,盐水瓶接玉米粉固体种7天,再加一天恢复生长时间,共计11天。因为发酵罐的接种量是以前的10倍到20倍,发酵时间约四天可以完成。这样,总体时间为15天。小型发酵罐如果也这么计算的话,共需15天(摇床9天,前2天为菌丝恢复期;发酵5-7天。使用固体专用母种,制种时间更长--这个才得长一个月呢!)。如果是多个发酵装置,可多繁殖盐水瓶母种。呵呵,一支母种可转接至少40支试管,还怕量不够用?有些资料建议用麸皮制取专用种,我不赞成,因为还得过滤杂质,不便于接种。
第二个问题是保存问题,可将液体菌种接入固体种保存(间接部分保存,呵呵,否则用其他方法需要的设备成本过高)。可在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细土(20%左右),保证菌丝活性,这样保存期约2个月(当然,半年后用也没问题,不过得活化一下)。
生产平菇、鸡腿菇,仅以3-5%高粱粉(一定要细)作为配方就可以,不用加其他任何材料。
如果配方中没有粘度大的物质,菌丝在停止供气后,将停在底部,不利于接种,可在配方中加0.05%的琼脂(最终营养液中加入)。
当然,这些方法是可以公开的,还有不同于以上方法的办法,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自己用的保留,对不起大家了

液体菌种技术其实很简单



楼主
 这几天我到了各个网站查看了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的相关的论坛资料,看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赞同应用液体菌种的,认为液体菌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后必将取代固体菌种;有反对应用推广液体菌种的,认为液体菌种技术不成熟,不稳定,风险大,不适宜推广。有认为液体菌种不适宜小农户生产只适宜工厂化生产的。有骂余兆丰教授是卖技术的骗子、有骂全禾设备是垃圾的、有骂好多商家是奸商的,卖完设备不能使用的,有骂加盟模式失败的.......,许多声音,怨声载道,仿佛液体菌种真的不能用了,都把液体菌种复杂化了。做液体菌种真的很复杂吗?  
  在这发表我的看法,个人观点。从多年的操作来看,在我的眼里,液体菌种技术真的很简单,技术非常成熟,它的优点很多,我相信它会逐渐取代固体菌种,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它太省时省工省钱了。液体菌种不但可以用于小农户生产,因为第一级液体菌种的生产就是摇瓶的,做好摇瓶的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如果用于工厂化生产,将摇瓶种倒入到发酵罐里面生产就可以生产大量的液体菌种了。余兆丰教授是个真才实料的教授,说句实在话,他对液体菌种的应用推广贡献太大了。他的技术说得非常白,直击要害。出了问题让你倒推分析,让你找原因,让你最后找到问题的关键,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他可以和你谈好长时间,直到让你搞明白为止,这样的老师非常令人敬佩。全禾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是该公司率先在全国搞起应用液体菌种的规模生产示范,他们的设备也相当的先进。关于好多商家卖完设备没有做好交钥匙手续的,那是售后问题。我来说说液体菌种技术简单在哪里,首先配制液体培养基简单,和做试管的PDA培养基一样,只是液体培养基不用放琼脂,1000ML的三角瓶装量600ML左右,也可装少一些400ML左右,这一步不难吧!其次是封口灭菌,用棉花封口,外加报纸或牛皮纸包扎,记住一定要扎紧!放入高压锅,0.5公斤压力下排完冷空气,1.2公斤压力下保持30分钟,停火,压力降到0之后,烘干棉塞和报纸。灭菌是常规技术,这一步不难吧!接种:拿出三角瓶放置到无菌接种室冷却,液温降到30度以下就可以接种了。无菌条件下接入1-6块0.5厘米见方的试管种,运作一定要迅速!接种完成后封口,放置25-28度干净环境下静置培养两天,如果没有杂菌污染,就可以上摇床培养了。这一步也不难吧!一般品种如平菇,摇床培养4天左右,菌球大小均匀,菌球占有液面80%以上,液体清澈透明,闻之有一种特殊的品种香味,无任何混浊,瓶壁无任何杂菌的颜色,说明培养大功告成!这一步也不难吧!如果要大规模生产,则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菌种接入到发酵罐进行2-4天的深层发酵,就OK了!发酵罐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三角瓶,不要想它很复杂,它只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已,关键还是在无菌操作。
  看到这,我相信你不会再感到液体菌种还神秘,你不会再感到液体菌种还难做。液体菌种并不复杂,是人的脑子太复杂了,老是将问题复杂化。液体菌种是非常纯净的,不能有细菌掉进去,特别是在接种时,一定要用火焰封住瓶口,整个操作上不能马虎。如果失败了就分析原因在哪,做好了每个无菌环节操作,就不会失败。接种箱污染率要比超净工作台高些,但是注意操作了成功率也很高,我也经常能做到百分之百成功。如果有条件建议使用超净工作台。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结果,成功了,要分析成功的原因,失败了要分析失败的原因。失败是肯定是错在哪了,善于总结,就会有提高。失败了不要泄气,克服困难成功就在面前。说得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