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所不要分数的学校

 江山携手 2015-11-18

在学校里“拼分数追考试”风气非常盛行的今天,居然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办“不要分数”的学校,在众多人看来真有些不可思议。这所学校就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中学,校长张斌利。学校地处偏远农村,只有500多名学生,40多位教师,是一所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可是学校的名气很大,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全国又刮起了一股“岔河中学”旋风。

“不要分数”怎么办学?可能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曾经思考过的一个问题,也可能都没有张斌利校长的勇气和信心真正的行动起来,所以,大家都仍然随大流地带着镣铐跳舞,使我们的学校教育离教育的本真目的越来越远,也让社会上对学校教育的指责声不绝于耳。那么,岔河中学是怎么做的呢?《中国教育报》是这样介绍的。

1、《论语》走进校园

走进岔河中学的大门,朴素的校园里,“仁”、“义”、“礼”、“智”、“信”几个大字铺面而来,这就是岔河中学的校训。

教学楼的门上张贴的是“刚毅木讷”;东西两个楼道口各是:“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取消几年级几班的挂牌、办公室的挂牌,取而代之的是以《论语》命名的班级名称、办公室名称。例如:教室以“重威厅”为名取自于“君子不重则不威”;办公室:“三敬斋”来自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学校将“三敬”定位于:敬业、敬人、敬自然。每位老师也都从《论语》中选取了一些传世佳句,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或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指导。

张斌利认为,教师读《论语》,能读出心理上的健康,能读出爱的真谛,能领悟出管理的智慧,能领会出人生的哲理。读《论语》过程中,教师悟出了《论语》在教师岗位上的真谛,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论语》。每周每班一节课,师生共同读《论语》。这不仅让学生感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论语》中的真、善、美陶冶了师生的情操。

在张斌利一颗真心的带领下,《论语》在岔河中学落地生根了,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

2、教育必做于细

“观察不到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总之,没有细节的教育是粗糙的教育、不完美的教育!”在张斌利办公室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2004年初,张斌利给每位教师发一个记录学生细节的小册子,让教师以作家的目光观察,用作家的笔法来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学生细节的特写镜头,将它记录下来,从不可忽视的小节的正反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精彩的细节给予学生鼓励,恶小的细节给予学生鞭策。

如何记录教育中的细节?张斌利向记者介绍了细节记录的几种类型:一是批评中充满了善意;二是责怪中充满了爱意;三是描写中充满赞扬;四是回忆中充满感恩;五是刻画中充满激励;六是叙述中充满风趣。

张斌利表示,在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将这些记录下来的细节,巧妙的传递给学生。与学生谈话的时候说起它;批改作业时写在他的作业本上;期末写在他的评语栏内;有的发表在校刊“你在我的视觉中”的栏目上(师生互动的栏目)。

“细节教育可以让爱的机会均等,能帮助学生正确归因,能点燃‘差生’的生活激情。”谈起细节教育,张斌利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说,细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面镜子,有利于魅力课堂的打造和和谐班级的构建。“当然,在开展细节教育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要在具体的描述中渗透情感,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细节。”

“教育做好了,教学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张斌利认为,细节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品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条件。

3、在积极教育中寻求教育幸福

张斌利介绍,积极教育是诞生在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下的一种教育理念。它与传统的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传统教育旨在纠错,重在修补;积极教育重在建设。“我们开展的细节教育就是以欣赏的眼光、哲学的思考来关注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及事物的两面性,帮助学生建设富有个性的积极品格。”

张斌利所指的积极教育不仅包涵以上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树立一种积极的教育心态,并在其中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进而从中寻找教育幸福。因为“开展细节教育的前提就是对教育的钟情,否则教师就会对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节视而不见。”

与很多农村学校一样,岔河中学的教师们除了工资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福利。而细节教育的实施,又需要教师投入很高的教育热情,付出很多的辛劳。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很多农村学校校长感到头疼的事。

张斌利的做法是对教师进行“精神贿赂”。他认为,纯粹靠发钱激励教师的做法一定是短效的。他说,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来自于情绪上的疲劳,如果教师在情绪上很积极,即使在物质条件上差点,也会感觉到幸福。“教师的情绪压力主要来自于分数压力和升学压力。”张斌利一针见血地指出。

因为没有了分数压力,岔河中学才可能不设班主任,而是采用指导小组制,每班由两名或三名教师共同管理。这种合作,可以让教师在管理上可以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重担,使“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逻辑在这里没有了市场。

“虽然我和王春凤教平行班,但我们没有竞争,经常一起出试卷、研究布置作业,哪个班成绩低了一起分析原因。”崔小英老师说,没有了分数压力,教师间互帮互助、毫无保留,教学成绩反而大幅提升。

“多年来,教师精神的提倡就是要甘于清贫,奉献、奉献再奉献。‘一个教师倒下去,千万个教师要学习。’”张斌利说,这实际上时一种误区,所以教师的爱,当然首先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人,“常陪着转转”;爱自己的身体,“常到操场练练”;爱自己的形象,“常捧书看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张斌利是这么说的,也是踏踏实实这么做的。

看了这粗线条的介绍,虽然我们能从中悟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不免还有许多疑虑,只有期待着有更详细的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