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爱是抽象的,是一种感觉,一种体味、一种身心超越现实的纯美反应,精致敏锐,牵动着整个身心和悲喜情绪,而且力量巨大。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面对的对象不同,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表达。爱是一种牵挂,似拨动你心灵的颤音;爱是一种思绪,似蓝天里飘荡的白云;爱是黑夜能看见明亮的光;爱是雪中感觉温暖的春……但是,“满足”不是爱。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毁掉一个人,那么你就对他百依百顺。”所以,一味地满足人的欲望,不但不是爱,而且还是一种祸根。 电视剧《名校》呈现给大家的是,张一白老师用一种近乎不尽情理的方法,转变了一个班学生的故事,剧情里有一位名叫左昊的学生,他的家长是很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左昊是在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的环境中长大的,从小就养成了任何欲望都要得到满足的习惯,在学校里我行我素,眼中只有自己。左昊因为崇拜自己父亲的那种威风和气势,他想成为他父亲那样的能够“呼风唤雨”和“高高在上”的人。他希望同学们都听他的,就是老师的要求,只要不符合他的想法,他就在班上起哄,让老师们无法正常上课。他的班主任张一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对这样的学生,大部分人的做法就是“顺毛抹”,将就着“只要不闹出太大麻烦就算了。”可是张老师没有这样做,他很智慧、很耐心地同左昊“对着干”,左昊喜欢耍威风,张老师专门给他出洋相。有一次,左昊因为同班同学林磊把左昊请别人帮写周记的事告诉了张老师,出手打伤了林磊。事发之后,张老师把左昊叫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左昊对张一白也是一副挑衅的面孔,为了震慑住左昊,张教师情急之中把左昊摔倒在地,这让左昊的“自尊心”受到第一次最严重的打击。从此,左昊变得更加桀骜不驯,但是张老师从来都不顺着他,从不去无条件地满足左昊的那些欲望,在一次一次的较量中,让左昊慢慢地感受到了张老师的责任和爱心,最后对张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张老师要调走,学生们知道后,就自发地集中在操场上,集体请求张老师不要走。其中,左昊在张老师面前跪着大声地哭着说“张老师,你不要走,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教我们,你这才是对我们真正的爱,你不要走,我们还要你给我们上课。” 张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从学习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入手,让学生们在“难受”中改变自己,不断成长。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改变而不是满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如果养成任何欲望都要得到满足的习惯,那就会失去对他人的智力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敏感性。如果让这种习惯扎下根,如果儿童带着这种习惯进入学校,那么他就会把别人仅仅看作满足自己欲望的源泉。” 爱有的时候就像春天的细雨。它连绵不断,淅淅沥沥的下着,像时时刻刻在你身边给你提醒,给你鞭策,指引你前进的方向。但是,还有的时候,爱还是一种心痛,需要你表面上的“断奶”和“打击”,即使是心痛的眼泪,也要让泪光里充满坚强和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