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知识】——道教的“善恶承负”观

 吾行的天涯 2015-11-18


在上古时期,古代先民就对天、地有了崇拜和信仰,并相信天地出现的异常变化,都是对人类善恶报应的必然反映,并因此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说。“感应”:即有感(指行为),必有应(指结果)。感与应,也就是承与负的关系。“承负”者,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作恶,子孙遭殃。即有所做(行为),必有所获(结果)一样。通俗的来说也就是“因”与“果”的关系。


春秋时期,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明确指出:“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有不信焉”。意为善与恶是个人行为,“道”是不会强加于人的,而最终得到的结果,吉凶祸福完全是个人行为善恶的必然报应。故道祖说:“其事好还”(指行为,很快得到报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指善于行道的人)……。


道教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后果,因为“天道”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它近则报在自身,远则报于子孙。《太上感应篇》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所谓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