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入门:篆刻的步骤与艺术加工

 快乐大叔档案馆 2015-11-18

    一方印的完成,首先要经过构思、布局(构图、章法)、起稿,初学者,同一印可多起几稿,从中选最佳者上石,才能动刀,具体完成一方印,需刻三遍。
      首先是初刻,根据印上所起的稿子,先统刻一遍,把握每个字的造型和气势。白文第一遍不能刻得太粗,而朱文不能刻得太细,要留有余地,注意整体效果。其次是精刻。初刻后,要用拓色蘸墨将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工细刻,特别是细朱纹印和满白文印。第二遍精刻是一方印成败的关键,必须精心弄刀。第三遍是艺术加工,根据艺术的要求,对印文和印边进行处理,有的也称之谓“残边法”,这是篆刻中最后一道工序。一方印的艺术价值高低,篆刻家的艺术修养水平,都能从这艺术加工中体现出来。这也是篆刻艺术与匠印区别之所在。印文无论朱白,一般都有边框,边框粗细因印文需要而定,为了求得印的稳定感,多以下边重些,相反,将会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也有以印文笔画代边者,称之谓“借边”,亦是艺术处理。
    残边处理:亦称击边法,此法与整个印的布局有着密切关系。古印中的残边常见,而且十分自然,并无人工雕琢之痕迹。名家残边,大多恰到好处,一般残边多为印文和边框平行线过长时,需用残边法打破印文通体闷塞之感,使之通气,给人以舒畅开阔之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残边时可用刀柄或小钢锉有目的地敲击,四角可用小锉锉成圆角,并轻轻敲打四边,经过残边后,盖出来的印有厚重感,这些都要使其恰到好处,残边注意不能太碎,破坏了印的整体感。
    残文处理:在古印中印文多有残损斑剥者,古朴苍劲,这是因为古印年代长远,经边锈蚀剥落后形成的自然效果,并非人工所致。而作为篆刻艺术,为了增加古意,打破板滞,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印文进行残破处理,是篆刻必要的艺术补救手段。但在处理残文的过程中,不能破坏文字的本来面目,由干残文弄巧成拙,变成错字或使人不认识,也不能妄加敲击,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如一方白文印,因印文笔画少,大块的红太多,或印文过密过匀时,就要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某两字或两画靠近甚至相互连接,使之浑然一体。在印文残破时,横画宜竖破,竖画宜横破。朱文印中,平行线过多或与边框平行时,也需用“破”来增加印的艺术性。在这方面,邓散木、宁斧成、李骆公先生等都有独到之处。
    从下面的几方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印初刻后的效果,精刻后的效果,一直到艺术加工后的最后效果。有些印,如满白文和细朱文印,初刻和最后完成两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差距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