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研究的方式抓常规

 江山携手 2015-11-18

一、丰富常规管理内容,让“研究”成为常规的重点

二、成立常规研讨专班,让“研究”成为管理的行为

三、完善常规管理制度,让“研究”成为制度的灵魂

四、适应教师成长需求,让“研究”成为成长的姿势

前面,我介绍了的这些,看起来好象很好操作,因为我做过,所以我知道,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是很难的。开始的时候,我们做得有些死板,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有些标准不好把握,有些问题浮出来之后,导致矛盾重重,有的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所以,我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贯彻一种思想,这就是:要以促进教师成长的姿势抓常规,我们抓管理的目的不是教训人、更不是整治人,我们不要把我们的教师都管成了我们的对手,主要的应该让教师因为我们的管理得到成长,即使有些教师有很严重的过失,我们也应该做到,在不伤害他们的情感的前提下开展工作,让我们的管理充满着一种“以研究促成长”的文化气息。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的艺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学生评教师”这件事,从大多数教师来讲,是反对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主要的还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件事不能依着教师们,教师们越是怕,越说明我们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问题还很大,我们更应该把它做好。所以,我在教师会上针对这个问题,我讲了三点,力求消除教师们思想上的顾虑:第一,我们作为教师是否都希望把工作做好?如果没有,我建议你改行,但是一个没有把自己工作做这种好愿望的人,在哪里别人都会讨厌的。第二,我们的顾客是学生,如果学生都喜欢你,你你这件事就没有必要反对,如果学生都讨厌你,你也没有必要当学生的老师,因为这样很痛苦。第三,我们把学生评教师的细则已提前交给大家,只要大家按要求来做,过去有些地方做得不好的,我们改进了就是进步,进步了学生就喜欢,学生都喜欢你了,你的工作就好做了,所以,这项活动是在帮助大家,而不是让大家在学生面前没面子。并且,在评价汇总时,只有达到五名以上学生反映的问题,我们才给认定,你不要怕个别学生的故意捣乱。经过几年的工作,现在大家也都接受了,并且效果不错,对改善师生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那些让学生喜欢、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夸奖自己的时候,心中自然就会有一种欣慰和满足感。

比如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我认为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能力问题,我们不要因为个别特殊人的情况而把责任推卸到人的主观问题上。我始终坚信人性中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希望别人不要小瞧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在自己的学生面前,不会有人故意作贱自己,都还是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在现实中,为什么又有一些教师变得越来越差了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他们经过无数次努力之后,仍然很差,最后是一种放弃,对这样的教师,作为校长,我们应该向教师传达一种思想,这就是,教师劳动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的问题,当校长的是有很大责任的,因为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没有及时的指导,甚至有时候我们还经常让有的教师难堪,这是校长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当教师最感难受的是“怎么教也教不好”,现在,我们以研究的方式抓常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让人难受的问题。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现在的常规工作,可能事情变得比过去更复杂,但是我们的老师在每天一点一点的突破中会收获到很多成长的快乐。

比如要求教师写教育叙事,一般的人可能会认为教师们不会太积极,但我们通过实践后,发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我们利用教育叙事博客和教育叙事专刊,其实是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话语表达的平台,让教师们的话语权得到尊重,所以,大部分教师是很愿意做这件事的。老师们平时在工作中的所感、所悟,一些得意之作和有创意的工作,他特别希望表达出来,他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和欣赏,要满足教师们的这一心意,大众化的作法就是在校内发表,我们办博客、办专刊是很省事,又很有效的方式,更有意义的是促进了教师们对工作的反思和经验的及时积累。

总之,在学校各项管理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想让教师们快乐的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导教师走研究之路。以研究的方式抓常规,在研究中管理,在管理中研究,是校长抓管理的一种基本姿势,是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多年来对常规管理工作的现实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