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江山携手 2015-11-18
 

强化课堂管理    提高课堂效率

 

    在2005——2006学年度,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了德育为首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全面素质的思想。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教学常规各环节进行了再研究。特别是我们从强化课堂管理入手,狠抓了课堂的管理,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的作法是:

   一、分析课堂现状,明确管理目标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我们越来越感到我们的课堂管理有所滞后,教师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十分严重,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近年来,虽然我们在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感到我们的教学工作还没有步入一个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的教育成本太高,取得了一点成绩,可付出的代价太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的太累,学生学的太苦,学生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后劲不足;二是放弃了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厌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合格学生比率不高。那么,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呢?经过反思,我们发现,过去我们对课堂以外的工作讲的多,做的也多,就是在学生每天的主要活动场所——课堂的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必要的精力,没有过硬的措施,结果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有些工作甚至让教师们感到是形式,没多大意义,致使很多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只停留在意识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年复一年,还是那个老样子。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认识到,批评和埋怨是没有用的,只有调整我们的管理思路,强化课堂管理,在剖析、引导、帮助上下功夫,切实让教师们感受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处。

     从2005年秋开始,我们把教学管理的工作重心放在了课堂上,加强了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帮助和监督,明确了课堂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并把课堂管理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议题,开展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较好发挥,校本教研的效果明显增强。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改观,教师教的更开心了,学生学的更有劲了,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2006年我校的中考成绩和七、八年级期末成绩都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我们的及格率明显提高,低分率大幅度下降。

   二、营造管理氛围,提高参与水平

为了提高课堂管理质量,达到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没有一定声势,没有教师、学生的认同是不行的。2005年秋开学之初,我们认真落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管理专班,明确管理责任

课堂管理专班的组长由校长担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每天的值日组长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1)拟定《课堂教学评价细则》、《课堂教与学常规》2)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3)巡视每天的课堂教学。4)深入课堂,每周分学科各年级听一节“推门课”。5)每一个月分年级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6)每周汇总并通报课堂管理情况记载情况。

   2、召开三个会议,统一思想认识。一是召开管理专班工作会。明确工作职责,提出管理要求;广泛征求意见,研究管理方案。二是召开教师大会。以“改造我们的课堂”为主题,用具体数据和事例帮助教师认识我们自己的课堂现状;用优秀教师的典型经验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们对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重要性的认识,以增强教师们参与改造课堂的能动性。三是召开学生大会。以“我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为主题,用学生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落实课堂学习任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勤奋学习,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二、深入课堂研究,制定评价细则

在统一了师生们的思想之后,我们就着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和《课堂教与学规范》的研究制定。这项工作我们力求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确定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应把握的三条原则:

一是科学: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科学;教学过程设计要科学;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要科学。二是和谐:就是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过程民主;师生激情四射。三是高效: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分类施教,分类训练,环环落实,当堂教学合格率必须达标。

   2、分年级、分学科确定教师上好研究课。围绕确定的三个原则,我们组织由教研组长牵头成立学科研究小组,深入课堂研究制定能全面贯彻以上原则的评价细则;由年级组长牵头组织班主任和学生研究制定本班课堂教与学规范。

   三、开展达标活动,人人参与达标

有了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和《课堂教与学规范》后,我们就分学科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在过去每年也都开展过,但与过去相比,比过去做得更具体、更实在,特别突出了“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重点。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课前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把关,保证教师在上课时把失误降到最低水平。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把有些问题解决在课前,让教师们感受到开展达标活动不是为了给教师分个等级,不是为了整治教师。

   二是对每一节课,评议组都要结合听课教师和学生反映的一些意见,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并特别提出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同时要求上课教师根据评议组的意见和建议写一份反思材料。

   三是把学生的自我获取知识的水平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看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学生学的还是教师灌的,力求杜绝教师包办的现象。

四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性指标。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留出5——10分钟的时间用来练习检测,当节课学生的及格率必须达到规定的指标(分年级、分学科确定),不达标必须重讲达标课。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达标成果

课堂管理工作贵在经常。为了避免冷热病的发生,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力求使课堂管理常规化、制度化。

   1、建立校长和值日组长每天对课堂的巡视制度。建立并落实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与学规范》的执行情况。巡视时要记载教室内的违规现象,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等一些外部表象。

   2、建立“推门听课”制度。要求管理专班成员每周听一节“推门课”,就是不事先通知,直接深入教师课堂听课,下课后检查上课教师的当堂课的教案,查看他的备课是否起到了指导教学的作用,并把听课情况形成文字交给副组长,由副组长汇总通报。

   3、建立每月一次的学生代表座谈会制度。这项制度的落实由年级组长负责实施。主要以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请学生代表把本班学生对教师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反映上来;把本班学生中在学习上和其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上来。同时也请他们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4、建立每半个月一节示范课制度。要求各教研组每半个月按排一名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起到时时引导和强化的作用。

   5、把课堂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形成课题,并把这些课题作为校本研究的专题开展经常性地研究工作,进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严格地、经常地课堂管理,把教师们的注意力都引导到课堂上,促使他们在备课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更加注重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使用价值,较好地克服了教学过程的自由主义。每一节课下来,教师们对本节课的落实情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感觉到学生上路了,教学轻松了,教师埋怨学生的声音也没有了,教师们的心情也不再因学生难教而好转了。比如,我校的数学学科,在过去多年都是我校质量较差的学科,通过一年的管理引导,教师们都彻底改掉了过去那种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过去数学教师们都认为“老师不透到总是不放心”,而现在都认识到“只要学生通过努力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让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更好”。所以现在我校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声音少了,学生活动时间增多了,特别是每节课5——10分钟达标检测的落实,让教师和学生们都感到课堂上既紧张又实在,整体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中考我校数学的人平分达到了90分以上。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细心地对待我们所负担的每一份工作,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沉下去,把问题分析明白,把办法研究透彻,把措施落实到位,就没有改进不了的工作。就拿“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来说吧,应该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交流这个东西呢?就是因为过去,我们只是说,而没有去真正地做,问题就始终是个问题。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仍然要面对很多问题,在问题面前只有牢骚和埋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我们将继续努力,勤奋工作,努力使新学年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