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九鼎投资成立,神话开始。 “2009年10月,吉峰农机和金亚科技同时成为首批28家登陆创业板的企业,正是这一案例让九鼎投资一夜成名。彼时,九鼎投资还尚未显现出其“疯狂”。据了解,在2010年3月前,九鼎投资投资的公司还不到20家。 随后,九鼎投资以其独特的模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在PE泡沫高峰期的2011年和2012年,九鼎投资成为国内最活跃的PE机构之一,多次被行业机构评为最佳PE投资机构。 而同时,价格战”、“闪电战”,尽职调查缺位等等给九鼎贴上了“游戏规则破坏者”、“PE公敌”种种的标签。 2014年4月底九鼎成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投资机构,开始更大的布局。来自九鼎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公司累计投资企业超过240家,其中依靠上市和并购退出的企业43家,新三板挂牌退出的企业35家。 九鼎的经历,大家都用“毁誉参半”来描述,“毁”在于其破坏投资行业规则,打破常规,“誉”亦来自于其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全力覆盖全国所有Pre-IPO项目及其成功上市新三板和对PE遭遇瓶颈之后更大的谋篇布局。 实在不能不谓九鼎是成功的,这个PE机构的成长,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创业公司茁壮成长的故事。 九鼎的五位合伙人:吴刚、黄晓捷、吴强(吴刚弟弟)、蔡蕾、覃正宇——有着相当的年纪、丰富的经验、不俗的背景、相同的野心。 (1)吴刚:董事长,出身证监会 1977年出生,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2010年就职于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检查一处、风险办一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总裁助理。2010年至今,任九鼎投资董事长。 (2)黄晓捷:董事、总经理,出身五道口 1978年出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本科,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硕士、博士。曾供职于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处长 (3)蔡蕾:董事、副总经理 1972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曾任迪康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以及中铁信托研究部总经理、投资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4)吴强:董事、副总经理 1980年出生,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管理学博士,曾担任宏源证券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安信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副总裁。 (5)覃正宇:董事、副总经理 1976年出生,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为中国首批保荐代表人,拥有注册会计师职称,曾担任华西证券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 九鼎出奇之处在于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创造性调整,形成了所谓的“九鼎模式”:拆分投资的每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复制,团队核心成员在各自细分市场上负责自己的区域,亦即“专业分工、精英团队的打法、系统性地做投资”。这在投资圈当属首次。九鼎让PE由手工作坊变成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之前哪有人敢这么做。 现如今的创业环境,大家拼的不是点子,而是执行力,好多行业都是一片红海,然后最后胜出的也只有几家,这就是投资人常常犹豫的“方向是个好方向,但我担心他做不出来这个事”,所以,我们常常需要冲破惯例,使出奇招的团队。 九鼎之前是专注于Pre-IPO的,他们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标准去全国各地筛选企业,他们深谙中国资本市场的规则,只要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便投资。吴刚认为,PE行业在2010年之前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也就是说,需要资金的企业很多,但真正的PE机构很少,所以产生了超额资本回报,九鼎也得益于此。 然而,对于投资Pre-IPO的PE来说,多少有点靠天吃饭的意味。A股IPO一旦暂缓,共同煎熬的是等着排队上市的企业以及背后的PE。但其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于2014年4月底挂牌新三板,抓住了新三板短暂的红利期,也成为第一家挂牌投资公司。 九鼎在挂牌新三板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谋篇布局,开始从投资转向实业金融。2014年10月,九鼎增值控股九州证券,国内首家PE系券商正式落地。九鼎有关人士表示,其战略目标是综合性的资产管理集团,九州证券是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今年6月,九鼎推出熟人匿名借贷平台借贷宝,虽争议颇多,却也着实火热了一番,意味着九鼎也开始打入互联网金融。就在昨日,九鼎又发出公告称,斥资百亿收购香港富通保险,借此九鼎投资获得立足于香港市场的保险金融平台,并依托该平台面向国际资本市场,推进九鼎投资的国际化布局。 若是2011年九鼎估值10亿人民币,各位机构大佬,你们会投资九鼎吗? 我找了一些以前的报道,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以前,各机构对九鼎的看法。 上海某PE投资总监:把PE做成肯德基是在侮辱这个行业,九鼎模式的危险性是整个PE行业泡沫的缩影,尽职调查失位,为抢项目随意抬高估值,最终会破坏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 某知名创投合伙人讲述被九鼎抢项目的过程:我们价格大概给10倍的市盈率。我们谈项目一般是合伙人亲自出马,因为有事我到其他地方出差了一下,留下投资经理继续做尽职调查。突然接到了投资经理的电话,说项目被九鼎抢了,九鼎已经跟那家企业签了合同。之后才知道,九鼎竟然出了16倍市盈率的高价。而且为了赢得这个项目,九鼎甚至没有跟企业老板签对赌协议、大股东回购协议等。 PE业界人士:很难接受九鼎快速投资模式,我们考察一个项目一般少则几个月,长的要跟踪一年之久,才决定是否投资。 上海某PE投资总监:一些项目,很多知名PE都感觉风险太大,但九鼎反而高价进入。 熟悉九鼎的业界人士:九鼎的基金主要是靠自己的直销团队销售,这在私募股权界很少见。虽然人力成本相对于第三方机构的收费比较低,但是像卖保险一样卖基金不仅会让人生厌,也会破坏公司的形象,甚至会影响整个私募股权界的声誉。 看来,2011年的声音表达了机构们是不会投资九鼎的。然而,从创立至今,8年时间,九鼎实现了千亿市值,从单一投资机构变为综合性资产管理集团。回顾当初,我们也许就会用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这家公司的成长,那么,为什么之前那么久,我们都看不到九鼎会是“潜力股”呢? |
|
来自: 昵称2192131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