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不出户,看遍故宫博物馆九十年珍藏!

 知者众乐乐 2015-11-19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alace Memories~Sunset S.E.N.S. - Palace Memories~「故宮」 ―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1

据说搭配音乐食用更美味哦


故宫博物院10月10日九十周年大庆,为此故宫精心筹划了《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



这次展览以喜庆、热烈、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向观众展示,以强烈的历史穿越感,生动的把文化民俗、历史故事讲给观众,使之喜闻乐见。

此次展览展示了清代的诸多礼仪,也展示了当时的民风民貌;既蕴含了清代帝后的祝寿思想,还集中彰显了清代帝后尊老敬贤的道德示范,亦反映了清王朝的政治风气、经济实力。


这次故宫盛典12月21日之前都可以去参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抽空前往。


为了照顾不能前往看展的各位藏友,我收集整理了此次盛典的绝世珍藏,供大家欣赏。想了想,不用去故宫人挤人,便能安然地欣赏绝世珍藏,还是挺开心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岁月的迷雾,回到300年前,参加大清帝王的万寿盛宴……





万寿节是清代的一大盛事,与元旦、冬至并列为清宫的三大节日。《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以祝寿进程为序,通过丰富的祝寿贡品,隆重的礼仪形式,奢华的筵宴,辉煌的戏剧演出,盛大的君民同欢场面,生动地表现了帝后万寿的盛况及丰富的祝寿文化内涵。



追求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尚书》言“五福”以“寿”为始,《诗经》则有祝福“万寿无疆”之语。所以,人们在尊长诞辰之日予以庆祝、祈福,古代宫廷则将之演化为重要典礼。

唐玄宗始以皇帝诞辰称千秋节,此后历代相沿而名称不同。清代皇帝寿辰称万寿节,皇太后、皇后寿辰分别称圣寿节、千秋节。万寿节成为清宫与元旦、冬至并列的三大节日之一。

清代帝后尤重逢旬大庆,甲子(60岁)、古稀(70岁)甚或更高寿,均要隆庆。有清一代,得享隆庆大典的有康熙帝、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乾隆帝、嘉庆帝和慈禧皇太后等五人,多次举办盛典,仅乾隆一朝即有四次盛典。



盛典期间,京城之内,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气氛。封疆大吏,外藩使节,耆男寿妇,汇聚京城,共襄盛事。皇帝亦张筵奉觞,与其共祝万寿。康熙、乾隆更专设千叟宴,弘扬尊老敬贤之至意,倡导孝悌之风,以促社会和谐(和谐社会,持续发展……)。

清代隆办万寿盛典,它既尊崇孝道,敦睦世风,又实现了与民同乐,彰显了国力。

开始看展

同寿登域


古人向往长寿,但只有国家太平、物阜年丰,人们才得高寿,史称“世如春而人多寿”。而古人又认为,大德是长寿的必要条件,故有“大德者必得其寿”、“圣人多寿”之言。在清代康乾盛世,朝野之中长寿者甚多,帝后之中高寿者亦不乏其人,时人以为此乃恰逢盛世,德感天地。为示庆祝,清代多次举办万寿庆典,与民同欢,盛况恢宏。康熙、乾隆两朝四举千叟宴,优待耆老,更史无前例。


刺绣康熙帝“万寿无疆”匾
清康熙十八年(1679 年) 纵 144 厘米 横 386 厘米

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八,康熙帝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66岁生日。为此康熙帝亲笔御书“万寿无疆”,并刺绣成大匾作为寿礼,悬挂在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匾款署“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八日孙皇帝臣玄烨恭进”,钤盖“皇帝尊亲之宝”。敬祝祖母太皇太后“万寿无疆”,表现出祖孙关系融洽,尊亲为大。慈宁宫位于紫禁城内廷隆宗门外西侧,清代为皇太后居住之处,也是太后举行典礼的殿堂,凡太后圣寿节、上徽号等均于此庆贺。


乾隆帝老年画像轴

佚名绘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纵 253 厘米 横 146.2 厘米

乾隆帝(1711 ~ 1799 年),即清高宗弘历,是清入关后第四位皇帝,1736 ~ 1795年在位。乾隆帝执政60年后,禅位于嘉庆帝颙琰,然仍以太上皇的身份“训政”,实际继续执政三年。乾隆帝承康熙帝、雍正帝 70余年奠定的基础,励精图治,在文治武功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逝于养心殿,享年 89岁。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在乾隆五十年、嘉庆元年两次举行千叟宴,乾隆五十五年举行八旬万寿大典。

此图绘乾隆帝老年时肖像,工整精微,色彩华丽。图中乾隆帝仪态端庄儒雅,气宇恢宏平和,福相自显。


碧玉交龙钮“古稀天子之宝”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 高 14.5 厘米 长 11.2 厘米 宽 11.2 厘米

印碧玉质,交龙钮,印文为阳文篆书,印身四周刻《古稀说》。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年已七十高寿的乾隆帝镌刻“古稀天子之宝”,并撰《古稀说》曰:“余以今年登七帙,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乾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文中梳理历代帝王之享年,三代以下,为天子而寿登古稀者仅得六人,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者,唯有己身,表达了他在七旬之际的意满志得之情。


香色缎绣《古稀说》册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 纵 23.5 厘米 横 30.5 厘米

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其楷书父皇所撰《古稀说》,以刺绣工艺制成册页。册页香色缎底,绣以宝蓝色字,文末绣“子臣”,“永瑆”两枚朱文、白文印。每页四周以四时花卉围绕,末页四时花卉边框空白页,正中钤印“宣统御览之宝”。册页前、后护页刺绣祥云八宝图案。

成为古稀天子,乾隆帝引以为傲,也引以为戒。他在《古稀说》中表明自己的高寿与天下的太平都是上苍的恩惠,人君应朝乾夕惕,勤勉治国,才能将上苍给予的福祉不断地承袭下去。



碧玉交龙钮“八徵耄念之宝”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高 10.5 厘米 长 12 厘米 宽 12 厘米

印碧玉质,交龙钮,印文阳文篆书。

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乾隆皇帝八十万寿之时特制此宝,并撰《八徵耄念之宝记》曰:“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陨。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帙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又言“《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几,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因而又镌刻“自强不息”印作为“八徵耄念之宝”的副章,表明老而自强之意。



缂丝《八徵耄念之宝记》卷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纵 40 厘米 横 164.5 厘米


乾隆帝行书《八徵耄念之宝记》,为乾隆五十五年新正御笔,后制成缂丝长卷。此卷米色底缂丝墨字行书,卷尾钤“八徵耄念之宝”及“自强不息”缂丝朱文、白文印各一方,卷端标题下钤“向用五福”。乾隆五十五年,是乾隆帝八旬万寿之年,他在正月为自己的“八徵耄念之宝”亲自题写记文,将一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犹自朝乾夕惕的帝王理想以印章的形式流传下来,并把《八徵耄念之宝记》制作成不同形式,即如前件玉册与本件缂丝手卷。



缂丝《宁寿宫铭》卷

缂丝《宁寿宫铭》,米黄色底,墨色文字,四边框饰以蓝色与红色蝙蝠,蝙蝠两两相对,中间为圆寿字,并绘画万字不到头曲水纹装饰衬底,寓意福寿无尽。

乾隆帝御制文,由福康安书写,以缂丝成卷装裱。钤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宁寿宫宝”、“太上皇帝之宝”。文中简述了宁寿宫的沿革、修建状况以及修建目的。该文开篇说宁寿宫以“宁咸万国,寿先五福”两个首字题额为“宁寿”,文中进一步阐述“寿同黔黎”,体现出乾隆帝以苍生为念, “民同寿”的治国理念。



宁寿宫花园玉粹轩通景画
贾全、姚文瀚等绘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纵 313 厘米 横 372.7 厘米

玉粹轩位于紫禁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内,其明间西壁贴有这幅通景画,画的中心是幅《三老图》,图侧为董诰书联语“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意即天下太平、万民同寿。联语出自乾隆三十七年御制诗《元旦试笔》,收在《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一。

姚文瀚,生卒年不详,号濯亭。于乾隆八年供职于内廷,工道释、人物、山水画。其画作深受乾隆帝喜爱,画作多著录于《石渠宝笈》。

董诰(1740 ~ 1818 年),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任《四库全书》副总裁,两次被画像于紫光阁,官至内阁大学士、太子太傅,值军机四十年。嘉庆皇帝称董诰“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赞扬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胪欢荟景图册之九老作朋图页

佚名绘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纵 97.5 厘米 横 161.2 厘米

此图取“寿如南山,福如瀛海”之意。描绘了在崇庆皇太后庆寿期间,乾隆帝优赏高寿的官员等候觐见的场面,气氛轻松愉快。

九老会,始于唐继于宋。至清,乾隆皇帝曾藉京师西郊香山寺福地,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先后举办了两次规模盛大的生日庆典活动“香山三班九老会”。从当朝诸王与在职的文臣(一班)、武臣(一班)和致仕者(一班)各选九位 70 岁以上的老人,即“三班一会”,合 27人之岁,所谓“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孝思不匮”,隆重地为母亲祝寿。乾隆皇帝赐“三班九老宴”,宴后与众位大臣同游香山静宜园,并令绘图作为纪念。

此图选自《胪欢荟景图》册。该册共八开,为清宫廷画家所绘。记录了清乾隆朝鼎盛时期,乾隆帝为其母崇庆皇太后七十圣寿举办的庆典活动。此册尺幅巨大,堪称清宫内最大的画册,分别以“万国来朝”、“合璧联珠”、“回人献伎”、“慈宁燕喜”、“寿宇同游”、“九老作朋”、“香林千衲”、“厘延千梵”八个场景,来描绘朝贺、庆寿、筵宴、游乐等满城欢庆的盛大场面。



胪欢荟景图册之寿宇同游图页
佚名绘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纵 97.5 厘米 横 161.2 厘米

此图亦选自《胪欢荟景图》册,取“泰宇既安,嬉游风同”之意。描绘在崇庆皇太后庆寿期间,乾隆帝优赏高寿老人,让他们与太后同游的场面,以此表示祝愿世人皆健康长寿的良好心愿。



棕竹刻乾隆御题诗鸠杖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通长 124.8 厘米

杖棕竹制,打磨光润,保留材质本身的凹凸起伏,手感圆润。首尾镶玉饰,杖首为碧玉质,云纹托白玉羊首上伏衔珠鸠鸟,雕镂精工,带有仿古意匠,杖尾亦为白玉质,雕作仰覆莲瓣宝珠式。

杖身近首部阴刻填金隶书诗句:“白玉鸠头刻杖扶,即今健步尚非须。山庄置待耆艾用,耆艾犹能至此无。”署“乾隆御题”,钤“会心不远”、“德充符”二篆书印章。该诗收入《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一,纪年为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 年),原题《白玉鸠头杖口号》。玉杖首鸠、羊连接部分亦刻有同样诗句,亦署“乾隆御题”,唯印章作“太璞”。

杖首之为鸠形,是因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取之有祝愿之意。据《后汉书 ?6?1 礼仪志》:“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礼有加赐。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杖,实乃古已有之,为授长者之物。







清乾隆五十年(1785 年) 纵 28.2 厘米 横 30.3 厘米

一册。锦面,御制墨拓,经折装。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畅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帝即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康熙六十一年、乾隆五十年、嘉庆元年又三次举办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邀年逾花甲老者约三千人,包括王公大臣、外藩使节、兵民士庶等,共聚一堂,即席用柏梁体联句。柏梁体起于汉武帝,相传汉武帝筑柏梁台,大宴群臣,席间宣布凡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每人作一句诗,合成一首诗。于是包括汉武帝在内共26人写成一首《柏梁诗》。诗为每句七言,句句用韵,韵字可有重复,是联句诗的首创。后人便把每句用韵的七言诗称为“柏梁体”。宴后,大臣梁国治书成《千叟宴联句》,并镌刻上石。

梁国治(1723~1786年),字阶平,号瑶峰、丰山、梅塘,浙江会稽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工书法,著有《敬思堂文集》。




天然木黑漆嵌玉石九老图千叟宴诗双面插屏




天然木黑漆嵌玉石九老图千叟宴诗双面插屏 清乾隆五十年(1785 年) 通高 56 厘米 长 56 厘米 宽 27 厘米

插屏用天然木拼粘攒接成边框和底座。屏心髹黑色漆地,嵌青金石、绿松石、玉石、玛瑙等,组成了松树、竹、山石、花草、人物的《会昌九老图》,背面雕刻乾隆皇帝御制《千叟宴》诗两首。其一为《千叟宴恭依皇祖原韵》:“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另一为《千叟宴毕坐重华宫得句》:“内安外靖升平世,五代一堂康健身。宝箓重开千叟宴,柏梁庆萃百庭臣。沐天恩实今古鲜,切已惧厪否泰循。忍弗孜孜勅几命,勖过十载作闲人。”两诗均收入《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一。

大学士阿桂画像轴

大学士阿桂画像轴 沈贞绘 清咸丰(1851 ~ 1861 年) 纵 162.2 厘米 横 109.1 厘米

乾隆五十年(1785 年),大学士阿桂年 69 岁,参加千叟宴,在宴会上是获得皇帝赐酒的首位一品大臣。

此像为咸丰年间画家沈贞摹绘




千叟宴御赐养老银牌

千叟宴御赐养老银牌 清嘉庆元年(1796 年) 长 13.8 厘米 宽 8.3 厘米

乾隆朝为岁达 70 岁以上老者赐银牌,更赐给绸缎与建立牌坊等银两,以示优养。乾隆五十年、嘉庆元年举行千叟宴,凡参宴者均赐银牌。此牌正面铸阳文楷书“太上皇帝御赐养老”字样,背面阴刻“丙辰年皇极殿千叟宴,重十两”字样。丙辰年即嘉庆元年。

此牌为首都博物馆收藏,系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荣禄家族墓发掘出土。



寿满京华


万寿盛典期间,内务府、各省衙署在京郊西部园囿至紫禁城几十里的御道两侧,布置了华美的景致,彩棚夹道,楼阁林立,幡旌飘扬,结彩张灯,歌舞欢腾。当皇帝和太后自西郊御园回宫之时,御辇当途,喜颜观瞻;王公大臣、外藩使节、耆老寿妇献寿迎銮,高呼万岁;彩棚内满布寿礼,御路上遍设赐食。皇帝及太后,耆男与寿妇,授受赏赉,君民同乐,谱就一曲万寿华章。


万寿图卷


佚名绘 清嘉庆四年(1799 年) 整幅纵 45 厘米 横 3939 厘米

此《万寿图》绘制康熙帝万寿庆典之状。初由宋骏业、王原祁领衔,众多宫廷画师共同绘制,共两卷,并由宫中武英殿刻书处刻为版画。嘉庆四年按此本版画摹绘为《万寿图》两卷,即今存世的庆祝康熙帝六旬的《万寿图》。画面起于西郊畅春园,止于紫禁城神武门,描绘皇帝与皇太后从畅春园回銮途中,臣民为祝万寿所点缀的景致,以及迎驾并待瞻天颜的民众。上卷所绘自畅春园至西直门,描绘皇帝的凉步辇刚刚从御园畅春园起驾,皇子皇孙扶辇,侍卫前引后扈,郊野沿途搭设祝寿彩棚,耆老迎驾喜获赐食之盛况。下卷所绘自西直门至神武门,描绘内城店铺林立,油饰一新;亭台楼阁,点景罗布;卤簿仪仗,排列有序;官员命妇,恭候圣驾,到处流光溢彩,一派节日喜庆气氛。 画面按御辇自畅春园向皇宫进发的方向绘制,即自西向东的方向。下图为下卷,自西直门至神武门。


万寿图上卷局部之一


康熙帝于五十二年二月初巡幸京郊,月底返城后即住到西郊畅春园。三月十八日为其六十寿辰的万寿节,为接受王公臣庶朝贺,于十七日从畅春园回宫。此段画面描绘了康熙帝乘坐的由 28 人所抬的凉步辇,皇子、皇孙 25 人(其中尚有年幼子孙被怀抱者)随行其后扶辇。领侍卫大臣、豹尾班等以雁阵样排列护卫御辇。正对御辇方向跪跽的是迎驾官民。御辇两侧与后方路侧,执事人员正在向耆民分发寿桃等赐食。



画面上清晰可见三桌克什(满语赏赐之意),赐食有寿桃、佛手瓜、各式点心等,皇帝途经御路颁赐食物共有 3000 余席。身穿黄褂者为各地前来为皇帝祝寿的耆民,黄褂上有“皇恩钦赐”的补子,为皇帝所赐。


寿意敬呈


掐丝珐琅九如如意(一套)


清(1644 ~ 1911 年) 长 31.5 厘米 最宽 8 厘米

如意是清代最重要的吉祥物,每逢节庆,王公大臣均要向皇帝、皇后进献如意。此如意为一套九柄,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铜胎,通体填宝蓝色珐琅釉为地。柄首中心饰黄色团寿字,下坠一寿桃,周边环绕五只艳丽的蝙蝠,有“五福捧寿”之意。柄身在“卍”字锦地上相间而饰蝙蝠和团寿,中部则分别嵌有《诗经 ?6?1 小雅 ?6?1 天保》中的字句“如山”、“如阜”、“如陵”、“如冈”、“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祝寿之意非常鲜明。




硬木嵌白玉双螭纹三镶如意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长 43 厘米

如意主体木质,曲线优美,打磨光润,首、身、趾三处镶嵌玉饰件,分别为璧、璏、环之形制,以螭纹为饰,形、纹均具仿古色彩。

此种造型称为“三镶如意”,是乾隆时的创新,在清代中后期为如意的典型形制,体现了宫廷工艺追求古雅、精致、新奇的审美趣味。

柄上刻有填金隶书“御制”字样,并乾隆诗句“万年征寿永”、“三秀应祥生”,及“臣陆费墀敬书”款识。按该诗句出自《赋得风动万年枝》一诗,收入《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三十。

陆费墀(?~ 1790 年),字丹叔,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曾任《四库全书》总校及副总裁之职,是乾隆年间重要的词臣之一。




铜镀金无量寿佛(一组)

每尊通高 17.7 厘米 底宽 9.7 厘米

无量寿佛为铜镀金制造,头戴五叶冠,全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施禅定印且托宝瓶。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佛、接引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它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由于无量寿佛其寿命无数,清代宫廷将无量寿佛视为吉祥象征,供奉在清宫佛堂中。每逢帝后寿诞吉庆日,文武百官更是将无量寿佛作寿礼进献到宫中。据乾隆《万寿庆典成案》载,仅乾隆四十五年,百官进献的无量寿佛多达19934尊。而清宫造办处也常根据圣意铸造大量的无量寿佛。因此,清宫的无量寿佛不仅数量多、供奉非常广泛,其材质也非常丰富。除玉质、珐琅质、瓷质、银质、金质外,以铜镀金无量寿佛数量最多,并一直保留至今。

进献帝后寿礼,一般以阳数最大的九数为组,九件一组为一九,每组九件共九组称“九九大礼”。






《恭进康熙帝万寿诗》


胤禛书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 纵 15 厘米 横 22.4 厘米

此册为雍正帝为皇子时,给康熙帝五十寿辰所作,并书七律诗十首,款署“臣恭撰敬书”,“臣”字下空二格,未书名款,亦未钤印。据册页封面“世宗御书恭进圣祖万寿诗”的题签可知,是胤禛为康熙帝所书,但并非正式进呈本,而是为此做准备的练习册。由于是准备在父皇五十大寿时呈给康熙帝御览,故通篇书写展现出十分谦恭认真的态度。清(1644 ~ 1911 年)



《陀罗尼经》册



弘历书 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 纵 23.5 厘米 横 28 厘米

此册为乾隆帝在皇子时期为雍正帝六十寿辰所准备的贺寿礼物之一。据此册首尾款署“雍正十三年四月初八日”、“臣弘历斋沐敬书,恭祝皇父万寿万万寿”,以及册后的自书跋文“雍正乙卯,予小子敬书是经,拟俟皇父六旬万寿,恭进祝厘。岂期不吊昊天,遂虚夙愿,乃以大丧百日,恭荐几筵”的内容可知,这是弘历在雍正十三年(1735 年)所书拟在两年后雍正帝六十寿辰时作进献之用,是弘历精心准备的一件贺寿礼物。为此,他很早就开始恢复大楷书的练习,此册书写端正稳健。但由于雍正帝突然去世,这部写经册成为一份没有送出的生日礼物。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乾隆帝把此册作为父亲逝世百日的祭奠之物。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 长 75 厘米 宽 28.5 厘米

《甘珠尔》经,系藏文大藏经之一,全部为 108 卷(夹)。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乾隆帝为祝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于次年八旬万寿,特颁谕旨,以康熙八年(1669 年)写本为祖本,以泥金由内府誊写。

乾隆帝之母崇庆皇太后笃信佛教,故为祝其福寿绵长,乾隆帝特命宫中以泥金抄写《甘珠尔》经。此套经册装帧极尽豪华,每册内护经板上下两侧并左右彩绘两尊佛像,其欢门均以纯金装饰,同时镶嵌珍珠、珊瑚珠、松石等 , 全套计用珠宝一万余颗。

此次大典,珍藏尽出,能亲身前往的人也已经眼花缭乱。考虑到手机用户的苦恼,明晚同一时间,古玩圈将为藏友们奉上余下的展品


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

子曰:“不若与人。”

王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子曰:“不若与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