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来源编辑“平假名”是为了书写和歌、物语而诞生。主要书写者是女人,所以又称“女文字”。 历史编辑另一方面,要学汉文的宫廷子弟或考上大学的精英,为了将汉文念成日本固有语音,只好在汉文旁加上种种拆解汉字而成的助词与记号,这些助词与记号,正是“片假名”。例如,“百闻不如一见”,日语念法是“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ひゃくも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hyakumon wa ikken ni sikazu)。有趣的是,当时的精英“作弊”方式跟现代学生学外语时的“作弊”方式大同小异。现代学生有铅笔,可以在“Good morning”旁暗自写下“古的模宁”,事后再用橡皮擦毁灭证据。而古代日本学生,虽然没有铅笔,却懂得用竹签在汉文旁加上补助记号,算是一种“隐形文字”,不仔细看的话,还真看不出“作弊”痕迹。 因此,公元9世纪中期以后的日语有两种书写文字,一是汉字,另一则是平假名。《竹取物语》、《古今和歌集》、《伊势物语》、《土佐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源氏物语》等,均是无标点符号亦无汉字的“平假名”文。而这个时期,也是男、女文字势不两立的时期。 可是,游记、日记、随笔等,是一种随意自由抒发日常生活、个人内心感情的散文体裁,用汉文来写,未免太碍手碍脚了。因此,纪贯之只好假冒女人身份用当时的口语(平假名)纪录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没想到,正因为纪贯之首开纪录写下了《土佐日记》,宫廷女人们才创下王朝女流文学。 台湾早期教科书宣称片假名是由吉备真备所创制,其实存在争议。假名的起因是众人将外来语和本土语用符号进行表音,并非一人之功。 用途编辑一览编辑1、清音(清音-せいおん)
2、浊音(浊音-だくおん)
3、半浊音(半浊音 はんだくおん)
4、拗音表
注:括号里为相应的罗马音。 附:罗马音读法 a读a(开口度小于发汉语的a) ; 罗马音里以r开头的都要念l (了),如:ru同lu; e读ei(介于ai<唉>和ei<诶>之间,接近于ei<诶>的发音); o读o(不要读成ou了,也不是ao,和国际音标的接近); u读u(嘴巴微微向两侧展开,呈扁平状,发音时双唇没有发汉语的u音那么突出); shi读xi; chi读qi; su 读si(介于si<丝>和su<苏>之间,接近于si<丝>的发音,但在有些日语歌里会听到完全接近于su<苏>的发音); tsu(tu)读ci(介于ci<次>和cu<粗>之间,接近于ci<次>的发音) n 是鼻音; hu读音接近于fu(双唇微开,保持自然,上齿接近下唇,但是不能接触,中间留一个缝隙,声带不振动,把无声气流从双唇之间的空隙摩擦送出); 「は」作助词读「ゎ」;「へ」作助词读「ぇ」;「を」作助词读「ぉ」。 笔顺编辑要想学好日语,光靠读是不行的。写的准确无误,也尤为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