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的石化产业为何做的那么好?

 百战归来 2015-11-20




虽然韩国原料匮乏,不具有中东那样的原料优势,也不具有中国那样巨大消费市场,但韩国却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石化强国,出口导向型战略是一个重要原因。韩国的化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开始急速发展,很快成为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的乙烯生产大国。韩国石油化工产业在40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至2014年,韩国乙烯产量达到828万吨,成为世界上优秀的石油化工产业化国家。


朴正熙改革奠定了韩国石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1961年5月16日,时任陆军少将的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从此掌握政权,并在1963年以民选的形式成为韩国总统。朴正熙上台后将发展经济视为工作重心。朴正熙治下,韩国完成了由农业向工业、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变,经济年增长率9.2%。1980年,韩国人均产值1592美元,短短18年,增长了17倍。


1973年朴正熙政权提出《重化工业计划》,将石油化工、钢铁、电子、机械、金属等6个产业列为战略性产业予以大力支持。今日所见的韩国大企业如SK、三星、现代等,均是在朴正熙时期成长起来的。1970年以前,韩国的石化工业几乎全部有政府经营。由于石化下游最终产品的扩大,对于其中间原料和基础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促使其政府有国内自行生产石化原料的动机。1970年之后,韩国政府根据《1966年石化工业促进方案》兴建两大乙烯中心。1972年底,大韩石油公司(后改名为SK)的蔚山石化工业区完成,韩国第一座裂解厂于1973年在蔚山开始大规模生产乙烯。韩国的石化工业于此正是揭开序幕。


规模效益优势是韩国炼油工业的典型特征


韩国的炼油工业是从1964年大韩石油公司(即现在的SK)在蔚山的首座炼油厂开始起步的。当时这座由韩国政府与美国海湾石油公司合资兴建的炼厂,加工能力只有160万吨/年。1990年开始,韩国炼油厂平均生产规模直线上升,炼油能力从650万吨跃升至1.25亿吨,增幅近20倍。并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之一SK集团下属的4000万吨炼油厂。韩国四大炼油厂平均规模达2133万吨,是如今世界各国中炼厂平均规模最大的国家。





“亚洲四小龙”时期韩国乙烯产业的快速发展


1989年到1991年间是韩国石化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1990年开始,韩国石油化学产业实施投资自由化。各大财团企业纷纷投入,并陆续建设完成数个乙烯中心,造成1992年以后产能过度竞争。1989~1992年,在丽川建成了大林产业、乐喜石化、湖南石化和韩洋化学4套乙烯裂解装置。到1992年底,丽川石化基地的乙烯裂解总能力为175万吨/年。另外,现代石油化学和三星综合化学不顾政府意见,各在大山基地建设35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能力。从1989年到1993年韩国乙烯的年产量迅速从66万吨增加到331万吨;同期苯的年产量有31万吨增长到112万吨。



90年代初新增能力的大量建设,曾使韩国炼油、石化工业陷入困境,供应能力急剧增大,但国内需求有限,致使竞争加剧,进退维谷。但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对石化产品迅速增长的需求给韩国在 90年代中期重振石化工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并发展形成了四大石化基地: 蔚山、丽川、大山、温山基地,和以乙烯为龙头的八大石化公司:大林工业公司、油公公司、 LG石油化学公司、现代石油化学公司、三星综合化学公司、韩农综合化学公司、湖南石油化学公司和大韩石油化学公司。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石化产业的兼并重整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韩国的金融不稳定。金融领域的波动触发了一系列的韩国化工企业的合并与联合。韩国在其经济受控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情况下,开始推行经济结构调整,其中包括那些能够主导韩国国内工业的大财阀的管理改革。




期间韩国化学工业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联合与兼并活动,典型的个案有:韩华石油化学株式会社和大林工业公司将双方的石脑油裂解业务整合在一起。这2家公司于1999年底将其石脑油裂解业务组合起来成立了丽川石脑油裂解中心,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双方各占50%的股份。该中心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30万吨/年乙烯,成为韩国乙烯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其次是现代石化公司,乙烯生产能力为105万吨/年。同期,三星综合化工公司成功与法国阿托菲纳(Atofina)公司进行了联合,现代石化公司被LG化工公司和湖南石化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收购。


中国市场对韩国石化产业的关键性作用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石化产品需求快速下降,韩国一些石化公司与世界上其他公司一样,呈现下行态势。同时,随着中东新一轮石化生产装置陆续投产,大量石化产品将对亚洲市场产生冲击,韩国的石化产业不可避免地将进行重组和整合以期提高竞争力,应对来自中东地区具有原料成本优势生产商的挑战。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推出“四万亿”,大型重化工项目快速上马,极大的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这一时期中国的石化产品进口量快速增加,给了韩国石化产业极大的支撑,以芳烃装置的建设为典型代表的韩国石化产业在这一时期进入新一轮的扩张。



如:丽川石脑油裂解中心扩增其1号裂解装置能力后,2号和3号裂解装置也在扩能之中。进行装置扩能的韩国公司还有LG化学和三星道达尔石化,这两家公司均扩增了位于大山的裂解装置。在产能扩张的同时,韩国化学公司也进行了成本管控与业务多样化改革,以减少相关的风险。如SK能源公司大力降低成本,改变原料模式和优化工艺过程。三星道达尔石化公司正在投资节能项目,同时加强其作为聚丙烯、苯乙烯和对二甲苯主要生产商的地位。LG化学公司在可充电电池和电子材料方面快速发展,而韩华化工则瞄准太阳能电池业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