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相】二战后德国被清算始末

 天地人和jingmi 2015-11-20

在希特勒德国日暮途穷、欧洲战场胜利在望的时候,19452月,苏联、美国、英国政府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了继德黑兰会议后“三巨头”的第二次会晤,人类的幸福和命运,就掌握在这三巨头手中。与上一次会议重点是如何击败德国不同,这一次,三巨头关心的已是战后如何处置德国。


随后,美苏英签订的《雅尔塔会议公报》宣布,“根据已商得同意的计划,三大国的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够再扰乱世界和平……”


那么,三巨头是如何分割德国的?欧洲各国版图和种族地图发生了怎样的重构?战败的德国人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二战后德国被清算始末。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时,欧洲已是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上,到处是饥肠辘辘的男人和女人。愿意工作的德国男人可以领到食物配给:早餐,一杯茶和一片黑面包;晚餐,一个土豆,一个洋葱和少量的土豆汤。这些发生在战败国也发生在战胜国,不论法国、意大利、荷兰还是德国和巴尔干。即便是在战争中保持了尊严的英国人,也耗尽了国家的元气。


欧洲的“解放者”是美国人和俄国人,他们大步流星地走来,趾高气扬地为欧洲绘制新的地图,那只瘦小的英国小毛驴在北美野牛和北极熊中间显得力不从心。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国可怜的尊严,却已经无力保卫欧洲的荣誉。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划归波兰,波兰则失去了东部的地盘;波罗的海三国消失了;巴尔干版图依照斯大林的思路进行了重新划分;罗斯福把《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起国们凑在纽约组建了联合国;同时,美国的银行家们把凯恩斯爵士的方案晾在一边——在布雷顿森林里定下了战后欧洲的金融秩序。


出于对在不到30年时间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战争潜力的忧虑,美苏英三国都主张分割德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害怕一个统一德国的力量”,提出将德国分为普鲁士和奥地利-巴伐利亚两个部分,而将鲁尔和威斯特伐利亚置于国际共管之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在德国实行“非中央集权化”,将其肢解为57个国家;苏联的斯大林也同意分割的意见,并建议把分割德国列入无条件投降的条款。




“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了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的协议,但“实施的办法过于复杂,不能在五六天之内解决”;于是首先决定了盟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苏军占领德国的东部(占1937年德国领土面积40%),英军占领西北部,美军占领西南部,日后又从英美占领区划出一块由法国占领;德国首都柏林则由四国共同占领。至于日后的四国占领演变成了东西德对立,并在不到半个世纪后又实现了两德统一的戏剧性未来,则是当时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


1940年夏天闪电战大显神威的日子里,德国的西部边界也曾发生了剧烈变动。作为一战战后赔偿被割让给比利时的马尔梅迪-欧本地区重新纳入了第三帝国的版图,按照希特勒的说法“从根本上说,它们始终与德国团结在一起。因此不能把它们当成被占的敌人领土,哪怕是暂时的”。而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则被置于德国文官政府的管理下。此地在历史上曾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与德国存在种族和文化上的渊源,阿尔萨斯人的日常口语就是德语的一种方言。


但自从法国在“三十年战争”结束获得这块土地之后,阿尔萨斯-洛林人民的精神故乡早已变成了巴黎,他们的天主教信仰也与普鲁士军国主义的新教背景格格不入。在普法战争结束又一次占有阿尔萨斯-洛林后,希特勒迫不及待地着手将其“德意志化”,为了使这些阿尔萨斯男人们看上去不像法国人,甚至不允许农民和工人戴传统的贝雷帽。


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纳粹在战争中曾经征服的一切都付诸流水,德国沦为“国际社会中的贱民”。马尔梅迪-欧本地区再次归还比利时,当地曾经加入德军的男性公民都以“叛国罪”被剥夺了比利时公民权。被苏联释放的当地战俘回到家乡时却发现,他们及其家人都被剥夺了工作、投票权,甚至养老金。传统上表现得宽容、文明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一度都在复仇心态的驱使下对德国提出了领土要求。卢森堡希望恢复历史上的大公国版图、而比利时和荷兰则都打算把查理曼大帝的故都亚琛纳入本国版图,但最后均不了了之。


至于命运多舛的阿尔萨斯-洛林,在战争结束后又一次回归了法兰西的怀抱,这块土地的主权在75年内已是第4次易手,于是,在靠近瑞士的地方,德国边界又退回了莱茵河。不仅如此,在1945910日,戴高乐将军提出了法国对德国的进一步领土要求——完全吞并位于法、德、卢森堡三国边界之间的萨尔地区。一战结束后法国也曾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于法国而言,面积不过2000平方公里的萨尔地区丰富的煤钢资源可以为战争期间遭受重创的本国经济服务,兼并萨尔也是朝着路易十四以来法国以“莱茵河天然边界”的目标迈进。


与一战后的法国觊觎萨尔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截然相反,这一次,英美都为法国站脚助威,按照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的说法,“法国在70年内三次遭到德国入侵……因此在法国要求合并这个地区的时候,美国认为不应该加以反对”。于是,194710月,萨尔保护国成立,发行自己的货币,并由法国代管外交和国防。法国控制了萨尔的一切,唯独没有得到萨尔的人心。1955年,在公民投票中,亲德派大获全胜,赢得67%的选票,这迫使法国在1956年与联邦德国签订条约,规定萨尔从195711日并入西德。作为这笔交易的代价,法国继续占有萨尔的煤矿,直到1981年才归还联邦德国。


无论如何,在西线,德国总算保住了战前疆域,而在国界的其他地段,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

德国的东部国界与波兰接壤。《凡尔赛条约》将一部分德国西普鲁士的领土划入复国的波兰,并由“波兰走廊”将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割裂。这曾是最令德国民族主义者恼火的一项条款,即使是软弱如魏玛共和国,也不愿意承认这条边界。二战因波兰而起,并不意外。纵然是这条边界在二战之后也是注定无法维持原状的,由于波兰的大量东部领土划入了苏联版图,势必从德国取得补偿。在德黑兰会议中,丘吉尔告诉斯大林,他愿看到波兰向西移动。丘吉尔用三根火柴棒向左靠拢的动作,来暗示苏联、波兰、德国领土的向西移动。这就是著名的“德黑兰公式”。它形象地说明英国政府赞成用德国东部的土地来赔偿波兰东部土地的损失。




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首脑一致认为丧失东部土地的波兰应该得到西部土地的补偿。但直到波茨坦会议,对波兰的西部国界究竟应当深入到德国哪里,英国和苏联仍产生剧烈分歧。丘吉尔坚持以奥得河-东尼斯河为界,但斯大林坚决要求以奥得-西尼斯河为界,他的理由是:第一,波兰应当得到西部土地的补偿。第二,奥得-西尼斯河以东的德国人已经逃离,波兰人正前往那里定居。第三,由于苏军不能既进行战斗,又建立行政机构,所以,苏联让波兰政府执行该地区的管理职务。而与会的波兰代表团则声称,即使以奥得-西尼斯河为界,波兰东部土地的丧失达18万平方公里,而将获得的西部不超过10万平方公里。因此,战后波兰土地仍损失8万平方公里。而奥得-西尼斯河既是波兰第一个王朝——彼雅斯特王朝的历史边界,更是一条理想的自然边界。所以,波兰人认为奥得-西尼斯河以东土地的回归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苏军早已占领了奥得-西尼斯河以东地区,19453月,波兰临时政府更是宣布在西部地区成立5个新省,即马祖尔、上西里西亚、下西里西亚、波莫瑞和格但斯克,同时鼓励中、南部的波兰人向西部移民造成既成事实。德国的东部边界最终按照苏、波方面的意志划定,原本是德国内河的奥得-西尼斯河,成为新的德国东部国界线。这样德国的领土面积总共缩小了11.91万平方公里,由1937年的47.2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5.34万平方公里。作为近代德国统一国家与军国主义发源地的普鲁士,已经完全不属于德国了。




尽管波茨坦会议要求将德意志种族的居民从波兰和新恢复的国家“有秩序与合乎人道的”驱逐回大大缩小的德国新疆域内。但这些规定并未得到履行,波兰人至少驱逐了六百万德意志人出境,使得波兰从一个1/3人口是少数民族的国家变成单一民族国家,对其中许多人所采取的做法,简直野蛮得可耻。这当然是种族清洗,却是德国人咎由自取。纳粹的扩张和对民族主义的利用,既把那些居住在别国的德意志人搞得不容于人,又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这种无法令人容忍的少数民族可以怎样加以消灭。德意志人在东、西普鲁士生活长达800年的拓殖和生活历史宣告终结,德国人回到德国,波兰人居住在波兰,历史重新返回12世纪前的原状。

战前的德国南部边界与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接壤。1938年,希特勒先后通过“德奥合并”和《慕尼黑协定》将奥地利和捷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聚居区,统称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尽管这两次领土变更都发生在二战战前,但在二战结束之后仍然难逃清算。

奥地利是个奇怪的存在。一方面,它是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的第一个牺牲品;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又是第三帝国的一部分,为纳粹贡献了大量兵员和财富,还有甲级战犯,比如纳粹德国荷兰总督赛斯·英夸特,甚至纳粹“元首”希特勒本人也是奥地利人。就像人们戏谑的那样,奥地利最大的成功就是让世界以为希特勒是德国人,而莫扎特是奥地利人。

奥地利的双重身份一度令盟国感到头疼,最终对奥地利的处理也颇为矛盾,它一方面“享受”了与德国本土一样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军事占领的战败国待遇;另一方面,德奥合并又一次被宣布无效,新的独立的奥地利共和国得以成立,并保住了并入德国前的疆域,但是需要归还获得的捷克领土。


1938年德奥合并后不到半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德国吞并了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的整个苏台德地区,并把其划分为以下区域“从埃格尔到奥帕瓦地区被称为苏台德行政区;摩拉维亚南部地区被归并到下多瑙河行政区;波希米亚南部被归并到多瑙河上游行政区——其中后两者在奥地利境内。


苏台德区的德意志人一度为回归大德意志欣喜若狂,随后却为自己的民族主义狂热付出了代价:据统计,35万左右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在德军服役并承担了巨大牺牲。同时,一心将自己绑上希特勒战车的苏台德德意志人使得自己成为捷克人的众矢之的。流亡英国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认为,苏台德德意志人的罪行不仅仅在于追随党卫队对捷克人进行的血腥屠杀,更在于慕尼黑危机前,他们联合德国出卖了捷克政府。如果继续留这样的一支少数民族在境内,迟早有一天,捷克的悲剧会再度发生。194558日,德国战败,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进驻整个苏台德地区。一周之后,贝奈斯回到布拉格对欢迎他的人发表演讲:“我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消灭捷克的德意志人……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统一民族国家利益的容许下我们必须将他们消灭掉。我们的目标是在文化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彻底非日耳曼化。”




获得解放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毫不犹豫地收回了因慕尼黑协定而割让的全部土地,同样毫不留情地将居住在这个国家内的300万德意志人驱逐出境。1945530日夜,2万名德裔被集体性驱逐,强制他们步行56公里去奥地利。因为德裔成年男性都成了战俘,所以被强制行进的多是妇孺老幼。最惨的是,当他们终于到达边境,驻守的苏联军队却禁止他们过境,让他们返回。这一路确认的死亡人数达800名,这件事被称为“布尔诺死亡行军”。根据捷克官方的统计:整个种族迁徙直接造成2.4万人死亡,6.2万人失踪。

就这样,欧洲的种族地图与政治地图一样被彻底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受害最深的,除了几乎被德国人完全消灭的犹太人之外,莫过于德国人自己。二战后,往日的辉煌不再,欧洲的出路在哪?诚如戴高乐的顾问、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科耶夫所言“单一民族国家太过狭小,只有那些由若干加盟民族国家构成的帝国才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法国开始承认德国的经济优势和重要性,提出了“煤钢联营”的战略构想。这些构想经复杂演化成为欧洲煤钢联营的雏形,最终变成今天的欧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