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传统美食是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已经很难找了。也有人说,现在的上海传统小吃的味道早就不是老上海的感觉,充斥着现代生活的油烟和急躁,节节攀升的价格让老上海人看不懂。我们所怀念的上海传统美食,那些味道存在回忆里,也铭刻在心中。 德兴馆 已有137年历史的德兴馆,在上海有近十家的分店,但广东路的百年老字号始终是大家心目中的正主。黑底金子的招牌,挂在二楼的飞檐上,老远就能看到门口石阶两个外卖窗口的队伍排成龙。 德兴馆的焖蹄面被视为“上海第一面”。焖蹄酥软鲜嫩,不觉油腻只有肉的鲜香,沾上辣酱,香而美味的浇头,和筋道的面条融为一体后,吃起来咸中带甜,甜中蕴鲜,怎一番爽快! 地址:黄浦区广东路471号 人均:20-40元 大富贵 如今已是130岁高龄的酒楼,点心部卖上海特色小吃,饭店部卖上海特色菜。很多人都是父辈跟着爷爷奶奶来这,自己被爸爸妈妈带着到这吃喜欢的点心。 大富贵,一例生煎,一碗三鲜小混沌好像成了大多数人的惯例。虽然现在价钱翻了又翻,但味道依旧。三鲜馄饨里的蛋皮、榨菜、虾米一样不少,自己加入胡椒粉和醋,吃起来妙不可言。 地址:黄浦区中华路1409号 人均:20元-40元 沈大成 至今已有130年历史的沈大成,当年创始人沈阿金为集点心与风味小吃之大成,故取名。由于注重选料,讲究制作,所以点心一直是全上海经久不衰闻名遐迩的。 最喜欢他家的糕团。金团,糯米皮外裹着金粉,馅是黄豆和芝麻粉;桂花糖年糕,糯而韧,桂花香溢。“或雪白,或金黄,或碧绿”,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甜蜜”在口中蔓延,真是独一无二的美味。 地址:徐汇区斜士路1120号 人均:20-50元 老正兴 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食肆经营者祝正平、蔡任兴合伙开菜馆,以姓名中各一字命名为“正兴馆”。因冒名者甚多,遂改名“老正兴”,并冠以“同治”二字。在上海,老正兴被誉为“饭店之王”。 正兴菜馆的草头圈子,可是当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最爱。先炖煮再以酱油等肉汤焖煮,最后大火生煸,放在草头上,“吃油”的草头恰好吸足圈子的油腻,吃起来草有肉感,肉有草香。 地址:黄浦区556号 小绍兴 至今已有80岁的历史,相比前者几个是最年轻的一个了。但上海人只要想到白斩鸡,第一个肯定会说小绍兴。由于创办人章润牛、章如花兄妹和主要操作师傅均系绍兴人,在这儿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绍兴人天地,故给它取名。 说到白斩鸡,尤其喜欢它脆嫩的鸡皮,看着师傅利落干净的把色白光亮的鸡切成小块,涂上一层黄灿灿的麻油,食欲就会大增。除了鸡肉好吃外,蘸料也是小绍兴的一绝,是普通的酱油醋什么没法代替的。还有鲜香入味的鸡粥,这些都是对小绍兴内心最深处的美好记忆。 地址:黄浦区云南南路69-75号 金门大酒店 成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当年十里洋场人尽皆知的著名高档楼宇,是那时名流淑媛精英荟萃的场所。坐落在今日上海最繁华的街道上,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58年改名“华侨饭店”,为海外华侨往来大陆之典雅居所,92年恢复原名。 鸡汁海蚌,以鲜活海蚌为原料,氽以滚热的鸡汤而成。肉质脆嫩,色白透明。一口吮吸,嘴里是含香如乳、腻滑似脂。浇上醇香味美的鸡汁,使得蚌肉无比爽口。老上海人最爱的海鲜菜品。 地址:黄浦区南京西路108号 湖心亭 始建于1784年,原是豫园的一景,后改为茶楼,名“也是轩”、“宛在轩”,系沪上系沪上留存至今最早的茶室,曾接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老上海人来豫园游玩时不忘去的茶室。这里的小吃尤以小粽子、鹌鹑蛋、豆腐干好吃,品着茶,就着点心,看着豫园美景,不亦快咋。 粽子虽小,但包裹的方式和精细程度,丝毫不输给大粽子。拆开粽叶,一口塞进嘴里,让糯米和火腿在牙齿的作用下交汇在一起,滋味也不输给大粽子。老上海人都习惯打包回家,作为下午茶的点心,且不会影响晚餐的胃口;懂得浅尝即止,这就是小粽子讨喜的地方。 地址:黄浦区豫园路257号 人均:60-70元 历经岁月变迁仍然屹立不倒,这些百年老字号靠的就是诚信的用料还有传承的手艺,想品尝老上海味道的菜点就到这些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