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江南稻米 2015-11-20
◆ 刘云霞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 05600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需求。
        美育,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它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有鉴于此,有识之土提出,在各学科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美育渗透。美育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存在于教育理念的其它各方面中,它们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深化和相互拓展的。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五育并重”的观点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课,被视为纯艺术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的集中反映,堪称美的最高形态之一。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以身垂范,培养美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作为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美学修养,是很难驾驭教材并在教学中实行美育的熏陶渐染的。语文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课堂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创造性劳动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给学生一个直接的审美观照对象。
        首先,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方面来说。课堂上教师的一口普通话,能充分表达出汉语语音的抑扬顿挫、情感变化,给学生以听觉的美感。而漂亮的粉笔字、硬笔字,能充分展现汉字的线条造型、结构的规范,引发学生视觉上的直观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敦促学生在基本功上下功夫,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其次,从课堂的板书方面而言。课堂板书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眼睛,它能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形象,使教学思路、篇章结构和课文重难点一一得到体现和强化。它的种类很多,有提要式、对比式、回环封闭式、孔雀开屏式……不管采用哪种板书,都要做到简洁明了、层次分明、由浅入深,还要美观大方、新颖别致、独具一格,给学生视觉上美的熏陶。
        二、立足教材,熏陶感染
        中学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文学是从智、意、情三个方面通过审美体验这个心理中介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同时影响人的心灵的。“没有任何其它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为此,我们应立足教材,抓住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这两个方面去渗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时还需要介绍作者的审美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才有助于学生树立美与丑、善与恶的审美观念。
        其次,要重视表情朗读。表情朗读借助语言的直观,形象地传达作品的内容,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文学欣赏和审美感知能力。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节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构成的外在节奏,即声调的轻重缓急、文句的长短整散、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及它们的错杂相间、交互更替;使文章的态势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二是由作品各种内容要素和意识流动所构成的内在形式主义的节奏,即作品各部分的起承转合、疏密急缓,情节的起伏波澜,人物活动的交替变化等。而作品情感的这种“内在律动”最能打动学生的心扉。在琅琅的书声中,作品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等美学思想,常能得到充分而酣畅的体现。
        三、不拘一格,渗透美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时期,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在此阶段渐趋成熟。而此阶段中的许多美育内容诸如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审美方法、正确的审美理念等,需要反复讲。为避免令人生厌的机械重复,就要采取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各个层次讲授。如:同是歌颂祖国美好山河的文章,有的可让学生从热爱祖国的名胜古迹、保护国家珍贵遗产这个角度去学习;有的则直接让学生在锦绣风光中去欣赏。 对于不同的美育内容也要力求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不能形成千篇一律的方法。如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与《林黛玉进贾府》,可分析人物形象,可探究时代背景,可理解表现手法,可探寻精神内涵。这样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其效果正如古人云:“倾城宜通体,何来独赏眉。”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应区别对待。美学观点明显的课文,像《再别康桥》等诗歌,应重点学习外观排列的形式美、韵脚韵律呈现的音乐美、画面的意境美;而对美学观点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的如《拿来主义》、《花未眠》等议论文、小品文,则要引导学生从美的思想、哲学等高度去认识、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哲学美学观。
        总的说来,对于美育的熏陶渐染,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笔者认为,教师对美育的形式和内容应多元探讨,不要仅囿于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始终,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只有抓住以上三点,学生审美观点的培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育中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