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红豆居士 2015-11-20

“一百年文明看上海、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太确切,但是也多多少少能反映点实际情况吧。黄河东面,晋、陕、豫交界的地带,是黄河三角洲,被称作“河东”。先秦以前,这里是华夏族的核心区域。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三个地方都处于晋南地区。山西作为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晋国的重要政治中心,地上地下的古代文物堪称灿若星辰。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院全景

山西省博物院位于太原市风景秀丽的汾河公园西岸,是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

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这里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藏着各式国宝级青铜、玉器、石刻、陶瓷、砖雕、书画、货币以及其他珍贵文物,12个展厅内共展示着4000多件珍贵文物,它们都见证了山西历史曾经的灿烂和辉煌。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除了一件件震惊海外的镇馆之宝外!更少不了浓缩中华文化的钱币镇馆之宝:战国“无终”三孔布;春秋“□□□黄釿”耸肩尖足空首布金代;贞祐宝券五十贯钞版。。。。。

山西博物院馆藏的中国古代钱币,品类丰富,绵延有序,珍品诸多。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而古钱部分的展览更是以先秦货币的品种齐全,品相完好在各地市的博物馆藏中独占鳌头!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西周,兽形觥。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战国,铜牺立人擎盘。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西周,鸟尊。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战国“无终”三孔布。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春秋“□□□黄釿”耸肩尖足空首布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金代。贞祐宝券五十贯钞版

难得一见的北宋淳化金币这里很多哦~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本期目录:

一、先秦

二、秦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四、隋唐五代十国

五、宋

六、辽金西夏元

七、明清

《方圆世界》展厅按照时代序列分七个单元,展示了从先秦至明清中国货币的演变,再现了古代货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一、先秦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随着需求的增加,仿制贝开始出现。1971年山西保德林遮峪出土的109枚商代铜贝,可以说是中国铜铸币的开始,大小十分均匀的铜贝,中间为直型的齿槽,约重8克,制作精美,把海贝与铜金属集于一身,使作为实物货币的贝有了质的飞跃,至少可以认为这是实物货币贝与后来铜铸币之间的一种过渡。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种仿照农耕工具的铜铸币产生了,这就布币,主要流行于三晋(即韩、赵、魏)地区,西周的这种铲形铸币,体大銎短,厚重粗糙,还没有脱离工具铲的原形,称之为“原始布”。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春秋时发展为空首布,首部中空呈銎状,依然保留着铲的使用特征,有耸肩尖足、平肩弧足、斜肩等形状。山西候马出土的春秋时代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它的尖足看起来如同两柄尖尖的匕首。空首布主要流行周王室及晋、卫、郑、宋等国,币文有干支、数位、地名等内容。空首布的制作是一范一布的工艺,挖取范土和泥,刻模翻范,所谓模即“母范”。阴干的陶苑经过烘烧,两片拼起来浇灌铜液,布成之后毁范取钱。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黄釿”耸肩尖足空首布

春秋。通高14.8,足宽7厘米。

1959年山西省侯马市出土。又称“多字空首布”。面文“□□□黄釿”,从“黄釿”二字分析,晋国空首布是以“釿”为单位。同时也为以后的弧裆釿布开了先导,为稀世珍品。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战国时,空首布演变为平首布,形体较小,首部扁平,已经脱离了原始农具的模式,并出现了尖足布、方足布、桥足布、圆足布、三孔布和长布等,形式繁多。

尖足布,因其两足尖尖而得名.它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铸币。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桥足布,因其两足与弧裆呈桥形前得名,是战国时期魏国铸币。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方足布的特征是方肩、方裆、方足。方足币是战国时期流通区域最广、品类丰富,存世数量最多的一种先秦铸币,币文主要是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国的城邑的名称。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三孔布,战国时期赵国铸币,因币身首部及两足各有一孔而得名。三孔布存世廖若晨星,是先秦货币体系中最珍贵的品类之一。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无终”三孔布

战国。通高5.4厘米。

1986年汾襄县出土。首、肩、裆、足均为圆形,在首及两足端处各有一圆孔,面文“亡冬阝”释“无终”,今地在河北省蔚县境。背文“十二朱,十三”。属战国晚期赵国铸币,无终为赵国的地名。三孔布是战国布币中最珍罕的品类。

有一种形制独特的布币,币文有的像蚂蚁,有的像鬼脸,俗称“蚁鼻钱”或是“鬼脸钱”,属于自己独立的货币体系。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圜钱由纺轮演变而来,圆中有空,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魏国和秦国,圜钱是先秦货币的晚期形态,同时,它也见证了货币制度的统一趋势。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二、秦汉

秦统一中国后,结束了各国纷乱不一的币制,将货币形制定型于方孔圆钱,通行“半两钱”,这种货币形式沿用了两千年之久,在中国的古代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在世界货币史上也堪称奇迹。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公元前206—202年间,西汉王朝将秦代重十二铢的半两钱,减重到三铢上下,面文仍为“半两”。由于民间可私铸,其重量出入较大,这种小型的“半两”被称为“榆荚半两”(荚钱)。

公元前186年,西汉改行“八铢钱”,面文仍为“半两”,重为八铢,称“八铢半两”。

公元前171年文帝下令改铸“四铢半两”,汉代铸造的铁质四铢半两钱是中国最早的铁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罢半两钱,始铸五铢钱,面文“五铢”,重如其文。五铢钱在中国货币史上流通了730余年,成为此后平钱的楷模。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公元8年王莽篡位以后,短短十余年间“新莽”政权先后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其中,仅其建国二年颁布的“宝货制”,就推行“五行”、“六名”共二十八品钱币,使得币种繁多,币制混乱,但是主莽时货币多铸造精美,篆文绝佳,存世稀少,习惯称这种货币为“短命而珍贵的王莽钱”。其布泉、货布及货泉均采用悬针篆。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变体,竖笔下端出露锋芒,对悬挂着的针尖,因此得名。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上图)一刀平五千——新莽。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在货币史上也是一个币制混乱、钱币名称繁多的时代。成汉时所铸的“汉兴”钱是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四、隋唐五代十国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隋代“五铢”改铸“开元通宝”,标志了铢、两货币体系的终结,开中国铸币宝文称谓之先河,后世沿用一千多年。初唐“开元通宝”币文为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称为“初唐短一元”版式。“开元通宝”大小大体仿汉五铢,以“文”为单位,每十文重一两,这是中国衡法两以下改为十进制的开始。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唐代佛教极为兴盛,因建寺铸佛,国家的铜源流入寺院,产生了无铜铸钱的局面,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昌五年(845年),下令毁佛铸钱,各州县用毁佛所熔之铜按开元通宝模式自铸州钱,背面加铸本州之名,这种背文记地名的开元通宝俗称会昌开元,会昌开元背文计23种,其中“永”字尤为罕见。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五、宋

宋代钱币的书法书体丰富,包括篆、隶、真、草、行及瘦金体和南宋时的宋体字等等。这时的币制仍以铸币为主,同时,白银与纸币也具有重要作用。宋时的御书钱和对钱非常有特色,它们不仅是流通货币,还是一种书法和社会文化的集合体。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金淳化元宝,背面左右有立、坐佛各一尊,饰以莲花座和祥云图案,这种钱币是非流通使用的佛供养钱。出土于五台山北台顶。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淳化金币陈列于唐韵遗风展厅。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所谓对钱,是指由同一铸钱监铸造的一种互相对称的钱币,一枚以篆书为主,同真、隶、行、草其它书体的另一枚钱配成一对,两枚钱除书体不同外,其形制、风格乃至铜质、锈色都完全一样,可以成双成对,因此又把对钱叫做“对子钱”、“对书钱”、“偶钱”,不仅具有珍藏价值,而且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书法。北宋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重和、宣和均可作对。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上图)至和重宝

六、辽金西夏元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1978年山西新绛出土的这块金代“贞祐宝券伍拾贯”铜版,下部有“奏准印造平阳太原府两路通行宝券并同见钱行用不限年月许于平阳太原府路官库倒换钱券”等字样,十分精美,在所发现金代的钞版中极为少见,也属于我国所发现的历代钞版中难得的珍品,为我们研究金代纸币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贞祐宝券五十贯钞版

金代。长33,宽19厘米。1978年山西省新绛县梁村出土。钞面上方五组钱串图案表示五十贯。与其他地方所出贞祐宝券“诸路通行”不同,钞面文字中有“平阳太原府两路通行”字样。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七、明清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明代纸币仅“大明通行宝钞”一种,并均用洪武年号,面值从十文到两千文不等,共计十一种。另外,这种“大明通行宝钞”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纸币。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1972年l0月从太原市黄陵村明晋王墓陵园出土的金锭,重1946克,近四斤,含金纯度为95%。从锭面镌刻的文字知道它铸于明洪武年间,因此,将其称为“洪武金锭”,纠正了中国以往黄金无大锭的说法。与此锭同时出土另一金锭,形制相同,重量略轻,为1891克,所刻文字只残留“五十两”三字。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清朝咸丰以前各帝所铸钱币,大多字体呆板、凝滞,毫无书法艺术的气息和价值。而咸丰年间宝泉局(户部局)铸行的一种“咸丰通宝”铁钱的面文书法,却笔意秀丽飘逸,书写风格与前朝各钱和其他咸丰钱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咸”字的书写与其他咸丰钱迥然不同,因字体类似清代后期大画家戴熙手笔,俗称“戴书咸丰”。戴熙为浙江钱塘人,道光时期的翰林,曾官至兵部右侍郎,他既是一位书画家,还一是一位古泉学家,著有《古泉丛话》一书。“戴书”咸丰铁钱除有窄缘、宽缘两种小平钱外,还有“铁母”传世,制作精工,居咸丰小平钱之冠,存世极罕。此外,还铸有“戴书”当五、当十等大钱,其中当五钱相当珍贵,今天已很难觅到。可以说,“戴书”钱是咸丰铁钱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种,那种在方寸之间游刃有余的独特风格,不知令多少书家和泉家赞叹不已。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上图)银子样洋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山西博物馆里的钱币爱煞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