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名坑

 雪峰读书 2015-11-21

端砚名坑

潘飞翔

 

端石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赏都很有价值。

一、老坑

 

端砚名坑
老坑石
 

老坑,又称水岩。老坑砚石产区位于肇庆市西江羚羊峡南岸斧柯山端溪水东边一带,是端砚中石质最好,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砚坑。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 米,洞口向西,老坑洞口地势低,西江水上涨时连洞口一并淹没,虽干旱季节,洞内亦积满水,古人所谓“泉生石中”。老坑开采于唐代,被誉为皇坑,历来由官府监管开采,今仅存大西洞与水归洞两个采石工作面。洞内可用砚石只有30公分左右,全靠手工凿取,宋朝苏东坡写道“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道出了采石的艰辛。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细腻滋润,幼滑娇嫩,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完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十分难得。《端溪砚史》曾这样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把“重与轻”,“刚与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之中。

二、坑仔岩

 

端砚名坑
湖中闲钓 坑仔岩 39×24.3×3.8cm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有人称岩仔坑。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位于老坑以南半山之上,距老坑洞约200余米。坑仔岩开坑采石历史较长。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治平年间开坑采石以来,历代均有开采。相传咸丰九年采砚石时洞内曾大塌方,造成伤亡。在坑仔岩旧洞口旁不远处还立一石碑镌上“坑土地之神”以志,故有人称坑仔岩为土地坑。坑仔岩在停采近百年后,1978年底重新开坑采石,为了避开断层,新开凿高度和宽度为1.8米,长90多米的坑道,连接旧坑仔岩采石工作面,多年来已采出一批批优质的坑仔岩砚石。

坑仔岩石质幼嫩、细腻、滋润、坚实,但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圆正,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石品十分相似,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黄色,有睛。

三、麻子坑

 

端砚名坑
麻子坑 25cm×18cm 天青冻
 

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约4公里处山腰上,洞口有多个,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所发现开采。为纪念这位开拓者,人们将他发现的砚坑取名麻子坑。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相隔不过5米,水坑在下,终年浸水,洞内泉水从岩壁不断渗出;旱坑在上,亦为“泉生石中”,不过积水时间比水坑稍短。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1962年底麻子坑重开,但开采也是断断续续。近几年麻子坑开采不正常,出产砚石不多,佳石更少。

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麻子坑石如果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砚石中同样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纹。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间有鸲鹆眼、鹦哥眼等,眼中有晕,且作数层,可制成高档砚。正由于麻子坑石多眼,很宜于雕龙刻凤,将天然的石眼作龙目、龙珠或凤尾拖翎的翎眼,极为生动。麻子坑砚石层次清晰,石工以为石分三格(亦有叫三层),砚石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近似老坑砚石的色素,以水湿之观察,色彩丰富斑斓。

四、宋坑

 

端砚名坑
松风小筑 宋坑 39.5×20×3cm
 

宋坑在宋代被发现并开坑采石,故名。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有好几处岩洞。如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后面的北岭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据传最早采砚石的是将军坑和盘古坑。将军坑早已砚石枯竭,无开采价值;盘古坑也停采多年了。比较集中开采,砚石产量较大的是伍坑,其次是陈坑和蕉园坑(蕉园坑砚石紫色偏青黄,色泽不够油润,但多石眼,人们干脆称它为有眼宋坑);蕉园坑因在鼎湖风景区内,开采受到严格限制。

宋坑由于产石区域范围近百平方公里,所以石质石色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宋坑砚石色泽是紫如猪肝,凝重而浑厚,也有人称猪肝色,其表面还有所谓金星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优质宋坑砚石有大如饭碗的珍贵鱼脑冻,有鲜艳夺目的翡翠点,有维妙维肖的大火捺,更好的是猪肝冻或金钱火捺。上乘的宋坑砚石石质润滑、细腻、致密、坚实,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实用性的砚台。在端砚各坑石中,宋坑砚以发墨快而著称。不过,它发墨虽比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石稍快一点,但比不上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所磨的墨汁细腻、油润。所以,要书写奔放流畅、笔力劲健的大字,用宋坑砚研墨为宜;要画严谨精致的工笔花鸟、人物画和书写工整的蝇头小楷,则用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砚更加合适。

五、梅花坑

 

端砚名坑
大眼梅花坑云龙砚
 

梅花坑的开坑采石始自宋代,目前有北岭山九龙坑的蕉园梅花坑和高要沙浦典水村附近的典水梅花坑。据说北岭梅花坑与宋坑砚石同出一脉,石分三格,上下格石粗不能作砚材,只有中间一格如无裂缝则可采用。梅花坑砚石以多眼为其主要特色,呈苍灰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淡黄色的梅花点、梅花纹者为佳,犹如梅花鹿的皮毛,这个坑的砚石也是因此特点而命名。

石质近似宋坑,下墨亦快,但石质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九龙坑的梅花坑砚石色苍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

六、绿端

 

端砚名坑
金麒麟
 

绿端采石始于北宋,据《高要县志》云:“绿端石出北岭及小湘江峡(即现在的三榕峡)、鼎湖山,皆旱坑。”绿端砚石最早在北岭山附近开采,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绿端砚石与朝天岩砚石混在一起,即下层为绿端,上层为朝天岩。目前斧柯东砚坑亦有绿端石。

绿端石素有“中国第一绿砚”之美誉,其色泽青绿微带土黄色,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为翠绿色,纯洁无瑕,晶莹油润,别具一格。清纪晓岚在自己的一块绿端砚上镌铭:“端溪绿石,砚谱不以为上品,此自宋代之论耳。若此砚者岂新坑紫石所及耶。”绿端作砚玩赏自有一番情趣,它黄绿相间,秀丽雅洁,一块上好的绿端砚石仍属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